心理資本被認為是一種可以用于組織來競爭優勢的資源,團隊心理資本具有傳染性和共享性,是團隊成員在團隊中感知到的心理資源,由團隊效能感、團隊愿景、團隊韌性、團隊樂觀四個維度整合而成。本研究以H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共同學習和生活的班級組學生為工作團隊,依托文獻梳理、數據分析和經驗借鑒,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關注中職學生群體的團隊心理資本現狀,探析背后成因,提出相應的管理路徑。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具體思路如下:
第一步,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將心理資本測量表(PCQ-24)中關于一般情境的描述替換為學生學習及生活情景,形成團隊心理資本問卷,并進行測量。
第二步,運用SPSS25.0軟件進行基本的數據分析,得出團隊心理資本的現狀描述。
第三步,對一名輔導員、兩名班主任以及六名學生進行訪談,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探究現狀背后的原因。
第四步,從管理學的角度出發,探討提升團隊心理資本的路徑。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職學生的團隊心理資本內容,從理論上深化團隊導向心理資本的研究,豐富人才培養的研究成果,為中職管理者的科學管理和人本管理提供理論支持,完善相關理論體系。在實踐層面,本研究也為學生管理提供啟示和路徑,為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實證參考依據。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H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H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公辦寄宿學校,具有普適性和代表性。
本研究發放問卷1177份,回收問卷1177份,通過無效樣本處理,全部識別為有效問卷。
利用SPSS25.0對回收的樣本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問卷樣本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男女比例均衡;二是適齡的中職學生(15-17周歲)人數占比 97.5% ;三是40-49人、50人及以上的團隊規模占比超過七成;四是住址分布在市區、縣鎮和農村的樣本較均衡。總體而言,樣本分布均衡、符合實際,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為了收集事實材料,采用訪談法對學校一名輔導員、兩名班主任以及六名學生進行訪談,訪談對象資料如表2所示。
表1問卷樣本人口統計學變量分布情況

表2訪談資料記錄表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心理資本問卷(PCQ-24)為基礎,與部分班主任、輔導員商議確定將原量表中關于一般情境的描述替換為學生學習及生活情景,并將團隊確定為學生所在班級。
經過統計分析,問卷的信度為0.933,效度為0.871,表明信度較強,效度良好;對收集到的樣本數據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表明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適合做實證分析;采用參照轉移模式對收集到的團隊心理資本數據求取了組內一致性指標(Rwg值)和組內變異性指標(ICCs值),表明將個體層次數據整合到團隊層次在可接受范圍內,可以采用團隊內所有成員感知到的心理資本來代表團隊心理資本值。
二、中職學生團隊心理資本調查結!與分析
團隊心理資本問卷共有24個條目,由團隊效能感、團隊愿景、團隊韌性、團隊樂觀四個維度整合而成,得分如表3所示。
表3數據顯示,中職學生總體團隊心理資本得分高于均值,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學生對身處團隊的感知是正向積極的;四類心理能量平均得分自高至低依次為:團隊效能感 gt; 團隊樂觀gt;團隊愿景 gt; 團隊韌性;各維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較大。
從整體情況和集中趨勢來看,學生團隊心理資本總體得分集中在70-90分段,說明學生團隊心理資本整體處于一個較穩定的狀態。得分高于均值,說明學生團隊心理資本整體水平較好,學生在班級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感知到信息交流順暢、互動協作過程良好、對班級及所處環境有積極評價,且感知到班級集約了個體優勢,形成了和諧發展的積極心理合力。
團隊效能感得分 20.77±4.332 ,集中在18-24分段,處于中上水平。說明大部分學生采用積極態度對待學習與生活,在團隊中能進行有效學習和協作,因而信任團隊有能力組織和執行既定目標和行動方針。
團隊愿景得分 19.79±2.939 ,集中在18-22分段,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大部分學生認同團隊設立的未來目標,并能把團隊目標當做自身的奮斗目標,為了團隊目標愿意作出個人行為調整和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對比其他三要素,團隊愿景的低分段人數較多,說明小部分學生并未認可集體情感或團隊目標,因而出現個人努力方向不能融入團隊愿景的現象。
團隊韌性得分 18.69±1.692 ,集中在18-22分段,處于中等水平。相較其余三個維度,團隊韌性得分較散亂,數據波動較大,且趨勢在低分段較集中,是四個維度中得分最低的。說明學生并不能泰然應對壓力源和挫折,他們所在的班級面對逆境或挑戰時,不能迅速做出應對,對變化的環境適應性不強。
團隊樂觀得分 21.19±3.762 ,集中在18-24分段,處于中上水平。說明學生團隊能對班級的成功和失敗進行積極歸因,對班級未來以及目標愿景有著積極預期,且高團隊樂觀的班級成員更加愿意在逆境中承擔責任。
表3團隊心理資本及四維度得分( n=1177 )

結合訪談可知,學生團隊心理資本處于中等水平,他們處于14-18年齡段,精力充沛、頭腦靈活,認知能力得到長足發展,開始強調自我獨立意識與自我價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高速形成與發展,并伴隨著心理意志持續增強,對未來充滿希望。同時學生受監護人撫養,不用承擔經濟壓力,人際交往集中于親屬與同齡人,社會輿論和受到的教育大多是積極正向的,亦無須承擔過多的社會責任,社會壓力較輕,因此各項心理認知與生活體驗多數都是積極正向的,導致團隊效能感和團隊樂觀處于較高水平。在訪談中,學生表示“第一次離開家到學校住宿,不用受父母和班主任天天監督學習,對學校的很多東西都感到新鮮好奇,與同學的相處也挺好,覺得我們班不錯,對班級的未來充滿信心。(S01-1220)”
但這個階段的心理發展具有不平衡性與動蕩性,造成部分學生面對現狀、困境挫折和未來時缺乏自信,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存疑;或丟失奮斗目標,對未來感到迷茫,競爭意愿低,因此團隊愿景的得分較低。訪談中學生提到“不清楚以后的發展目標,不知道這個專業能找什么工作,對未來感到迷茫。(S05-1222)”“對班級目標不認同,自己能順利畢業就好(S06-1222)”。另外,由于部分學生在過往學習經歷中遭受了較多的挫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為了保護自尊可能習得很多自我價值保護的方法,知道如何面對消極評價,對成功的渴望較低,也可能養成消極歸因的習慣,產生自我逃避的行為,不愿面對挑戰,很難從負面反饋中恢復過來,因此學生團隊韌性的得分最低。輔導員T09說到“學生和學生班級普遍競爭意愿低,剛開始信心滿滿的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去,特別是遇到挫折時,很容易就放棄。(T09-1229)”
也有大部分被訪談者提到了班級建設。訪談中,班主任們屢次提到學生歸屬感與班級凝聚力。得益于學校重視班級班風建設,時常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活動或競賽,設立多項班級類表彰或榮譽,使學生覺得對具體的團隊目標負有責任,追求、體驗到或沉浸于融入團隊目標的感覺,增強團隊歸屬感,而在個人為團隊目標奮斗的同時,將個人的價值觀融入團隊價值觀,形成團隊共同愿景,增強了團隊的聚合能力,促使團隊心理資本的不斷提升。“學校基本每個月都組織班級活動或者競賽,我都是以這些比賽作為班級目標,既可以讓學生有事干,又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T07-1227)”“選拔好的苗子當班干部和培養他們自主管理,這個班就成功一半了。(T07-1227)”此外,學生們還展現了對班級的無條件信任,認為在團隊中能企及自己不能達到的高度,并將成功歸因于團隊合作,不斷促使著團隊效能提升,展現了較高水平的團隊樂觀。“反正老師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大家合作,就很開心。(S05-1222)\"
然而,部分教師和學生指出,為了爭取活動或競賽的名次、學期制的班級榮譽、考證等目標,往往屬于短期團隊目標。一旦這些目標達成,團隊往往會失去前進的動力,陷入松散狀態,這也不利于鍛煉團隊的韌性。與普通高中生主要以升學為目標不同,中職學生畢業后面臨就業或升學的不同選擇,這使得班級難以形成一致的長期目標和明確的達成路徑。此外,中職學生受到的社會關注較少,而偏見卻較多,較低的社會支持系統不利于維持積極的心境。因此,中職學生的團隊愿景和團隊韌性水平相對較低,而團隊效能感和團隊樂觀水平則相對較高。“還是能明顯感覺到中職學生比高中生的自信心是矮了一截的,學生基礎薄弱,一個班總有幾個學生在挑戰班級管理。(T08-1228)”
三、中職學生團隊心理資本提升策略
心理資本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它的可塑性或延展性以及對變化和發展的開放性。中職學生團隊心理資本有其提升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必要性。針對研究發現的學生團隊心理資本的發展特點,筆者認為可從以下路徑提升中職學生團隊心理資本。
(一)活用團體輔導,助力特定維度提升
筆者設計了六次團體輔導大綱,團輔側重于學生得分較低的團隊韌性和團隊愿景兩個維度,每團隊分為四組,團體輔導頻率為每周一次。
(二)促進課程改革,調整課程結構內容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側重于個人心理健康認知與管理,很少涉及團隊心理健康內容。為改善這一現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將團隊心理資本內容融人學校心理課程,將其作為積極心理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關注班級團隊發展與實際需求,以提升學生團隊心理資本為目標,根據團隊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模塊,并重視對薄弱維度的引導,促進各維度的均衡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參與性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團體活動中觀察、體驗和感受,使其體驗成功、感悟團隊力量,喚醒和改善其積極心理狀態。通過實踐訓練培育和提升學生的團隊心理資本,從而提升團隊績效。
其次,將團隊心理資本內容融入各項專業課程。在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靈活運用團隊游戲、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沙盤分析等課堂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個人才能并融入團隊合作,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其團隊協作意識,激發團隊效能感。同時,通過播放正能量視頻、勵志影視片段、分享人物案例等教學載體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培養學生用樂觀的方式進行歸因,提升團隊樂觀。此外,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進行體育鍛煉、參加戶外拓展,通過實操實訓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育,提升團隊韌性,最終實現團隊心理資本的整體提升。
表4學生團隊心理資本團體輔導大綱設計

(三)強化班級建設,打造健康積極團隊
針對班級內團隊心理資本水平較低的學生群體特點,可以策劃相應的班級活動。例如,針對女學生愛好且擅長強調個人優勢與發展的活動特點,班級可多組織團隊型文體活動,增強其個人團隊意識;也可專門為班級女學生設計團體活動,如女生茶話會、宿舍分享活動等,引導女學生通過參與團隊建設并付出努力取得團隊成效,感悟到團隊活動的樂趣和團隊精神的力量,增強對團隊的信任感,有助于幫助其認可并融入團隊發展目標,提升團隊效能感和團隊愿景。
針對農村學生團隊活動參與度較低的現狀,一方面,可專門開展簡單輕松的團隊活動,鼓勵農村學生進行個人資源的共享和學習,分配并鼓勵農村學生進入到每一個團隊,參與、完成團隊活動,班主任和團隊成員進行認可與激勵,提高農村學生團隊參與感,增加團隊歸屬感,從而通過團隊活動提升其團隊愿景;另一方面,在農村學生較為擅長的勞動教育課程中,搭建各種平臺給予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并在其取得進步時及時反饋和鼓勵,促使其不斷進步和突破自我,積累個人心理資本,通過個人心理資本的積累促使團隊心理資本的提升。
針對有消極傾向的小團體,班主任應積極關注,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個體輔導,關注其心理需求,并制定有效引導策略和組織班集體活動,分散小團體的注意力和影響力,促進其向優秀班級靠攏。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制定專門的規劃,打破性別和出身的思維定勢,多鼓勵女生和農村學生擔任班干部,并對他們進行持續指導。讓他們在班級中承擔更多責任,幫助他們將個人發展目標融入團隊建設中,增強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韌性。同時,建立班干部團隊主動學習的激勵機制,通過不斷設定目標、達成目標、調整目標,形成良性循環,構建目標鏈的持續優化。在日常的班干部會議中,多關注、肯定和表揚那些心理資本水平較低的學生,提高他們的“曝光率”,減少他們的“透明感”,讓他們在班級中更具影響力,成為同學們的榜樣,帶動全班共同進步,從而有效提升團隊的愿景和效能感。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