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持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與改革。2023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在此背景下,如何實施工學一體化且以學生為本的培養模式,成為當前中職教師最為重要的議題。
基于工學一體化的導學案是以學生為主體,依托企業的真實任務為主線,圍繞企業的真實工作流程,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崗位需求無縫鏈接為核心目標。該導學案還具備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創新的功能,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活動方案。本文以中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為例,探索如何利用工學一體化的導學案有效地開展以學生為本且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活動。
一、中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
“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是順應短視頻行業快速發展需求而設立的新型核心課程,也是直播電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中職學校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普遍存在模式僵化、實踐環節薄弱、教學內容滯后等關鍵問題。
(一)教學模式傳統單一,缺乏任務驅動
目前,在大部分中職學校的“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教學中,主要采用“教師講解 + 學生模仿”的傳統授課模式。這種教學方法缺乏互動性和創新性,未能運用項目導學、任務驅動等新型現代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此外,教師普遍依賴陳舊的教材和過時的案例,教學內容大多與行業實際脫節,學生所學技能難以直接應用于真實工作場景。這種傳統且僵化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短視頻行業對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二)實踐資源缺乏系統性,未形成工作流程體系
雖然部分中職教師在“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教學中也使用教材配套的任務實踐資源促使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知識技能訓練,但是目前大部分教材的實訓任務設計比較零散,多為孤立的技能練習(如純剪輯或純特效制作),并未形成“平臺選擇—內容策劃——腳本撰寫—拍攝視頻——剪輯視頻—運營推廣”的短視頻工作崗位全流程系統性訓練,學生難以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
(三)職業技能與崗位需求脫節
在傳統的“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教學中,教師側重于技術操作的傳授(如剪輯軟件的使用),往往忽視短視頻行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如選題策劃、用戶畫像分析等),因此,學生的職業綜合競爭力不足。同時,教學過程缺乏企業真實項目實戰,學生作品大多為“作業式”的產出,學生未能積累真實的工作經驗。當學生步人工作崗位時,往往無法達到崗位要求,學生的職業技能也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二、應用基于工學一體化的中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導學案的必要性分析
(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中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所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明顯局限性,加之缺乏創新性的教學方式,使得我們難以培養出具備職業競爭力的短視頻優質人才。基于工學一體化的導學案以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在仿真的工作流程中自主學習知識、探索技能、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學生在課堂上所學職業技能與企業崗位需求的無縫銜接,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同時,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實踐探索能夠自發思考、尋求合作,積極解決問題和提升團隊合作能力,進而強化職業素養。
(二)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的學習路徑
工學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容易出現流于形式的現象,如教學過程單純地引入企業案例、企業任務,但這些案例與任務是零散無序的、甚至有些缺乏教學適配性,導致學生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筆者認為,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需要導學案作為教學實施的載體,通過導學案這個載體把企業的工作需求轉化為可操作的規范化學習任務,從而有效保證教學內容與企業的真實工作需求一致。此外,通過模擬企業短視頻制作的全流程,設計具備系統性的階梯式系列導學案,能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短視頻的制作與編輯技能。
三、基于工學一體化的中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導學案的應用策略
(一)學習目標與崗位能力標準精準對接
導學案作為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學習路線圖,明確學習目標至關重要。學習目標不僅是學生確定知識與技能探索方向的起點,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基礎依據。因此,導學案的學習目標必須精準嚴謹,以幫助學生清晰地了解學習重點和方向。在設計基于工學一體化的導學案學習目標時,不僅要緊扣教材大綱和課程標準,更要與崗位能力標準精準對接。這樣,學生通過學習導學案的目標,就能清楚了解崗位在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探索。
例如,在中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第三章的任務一短視頻拍攝技巧之構圖技巧中,教材大綱對本知識點的目標要求是熟悉短視頻拍攝的構圖技巧且能夠靈活地應用不同類別的構圖技巧。短視頻行業對拍攝崗位從業人員還提出了“產品視覺化呈現能力”的要求,即短視頻拍攝工作者拍攝出來的視頻需要能夠突出產品的特點、功能和賣點。因此,結合教材大綱中“構圖技巧”的知識點與企業短視頻崗位的核心能力“產品賣點可視化”,本任務導學案的學習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目標
掌握短視頻構圖的基本構圖技巧并理解構圖技巧對家電產品展示的視覺影響,例如突出功能、營造場景氛圍等。
2.能力目標
能針對根據家電產品特點(如電飯煲、冰箱、小家電等)選擇合適的構圖方式設計分鏡頭,并能結合企業真實需求,完成符合品牌調性(如“順德智造”“國貨經典”)的短視頻構圖方案”。
3.職業素養目標
強化文化自信與工匠精神,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因為優秀的職業素養也是企業考核從業人員的重要標準之一。
通過這樣的導學案學習目標設計,不僅能提升學生對構圖技巧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能推動學生的構圖技能有效地銜接短視頻拍攝崗位的用人標準。
(二)學習內容與企業真實項目深度融合
學習內容是設計導學案的基礎依據。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材更新緩慢等客觀因素,學習內容往往存在滯后性,這種情況在中職學校的專業課程中尤為突出。如果在設計導學案時仍以過時的學習內容為依據,這將與工學一體化的培養模式背道而馳。從本質上講,導學案是一種具有靈活性和可更新性的教學輔助工具。因此,在設計導學案時,除了參考教材內容外,還應以行業發展的最前沿內容為依據。教師可以借助校企合作資源,將學習內容與企業真實項目深度融合,以企業真實項目為導向,將企業項目中的重難點內容細化為學習環節中的系列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解決項目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掌握行業最新的知識和技能。
在使用基于工學一體化的中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導學案教學中,筆者依托校企合作企業資源,引入了企業真實項目一—恒溫養生壺推廣短視頻項目,項目具體內容為:佛山有且僅有有限公司承接了本地美的家電品牌的新品(恒溫養生壺)推廣短視頻項目,需要通過約45秒短視頻突出產品外觀設計、核心功能及使用場景,并把視頻作品發布到抖音賬戶平臺進行宣傳推廣。該項目貫穿于該課程的整冊導學案,再依據章節任務的學習內容,細化企業項目內容作為每個導學案的內容導向,如圖1所示。通過融合企業真實項目的導學案設計,有效地解決了學習內容滯后的問題,提升學習的實用性與時效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職業認同感。

(三)學習過程與企業生產流程協同推進
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其中“導學過程”是一份導學案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達成學習目標的關鍵環節。在使用導學案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思考如下問題:既然導學案要實現導學的功能,那么就需要讓學生通過導學案就能夠知道怎么學,而基于工學一體化的導學案在導學過程還需凸顯崗課合一的特點。因此,筆者嘗試將導學案的導學過程盡可能地復刻企業的工作流程,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與企業工作過程相匹配,以此增強學習的真實性,提升學生的職業代入感,培養學生系統性的工作思維與流程意識。
以第三章的任務二短視頻的拍攝技巧之景別設置為例,按照企業短視頻制作流程設計學習過程環節的邏輯如圖2所示。學生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依照企業生產流程:需求分析——資料收集——方案設計——優化方案——拍攝執行展開學習,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項目執行邏輯。教師邀請企業導師進課堂,讓企業導師以行業標準點評學生的作品,指導學生利用行業新技術解決問題,通過企業真實反饋驅動學生不斷地改進優化方案設計,強化學生反思與改進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與迭代優化的工作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行業標準和企業工作流程,避免“紙上談兵”。
(四)學習評價與行業評價指標雙元綁定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合理恰當的評價機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于工學一體化的導學案應打破傳統的“教師主觀打分”評價模式,引入行業真實的考核機制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確保學生的學習評價結果與就業能力直接掛鉤。
以第三章任務一為例,其導學案的評價量表如表2所示。學生的最終作品將從專業性、流暢性、創意性、協作性四個維度結合教師與企業導師二者展開評價。在評價內容上,從傳統的技能規范性轉化為市場價值創造能力的考核。例如,在專業性維度,評價指標從傳統的“構圖技巧的運用”轉化為重點考核“產品賣點呈現完整度”“與產品品牌特性的符合度”;在創意性維度,從“畫面設計效果”轉化為考核“差異化構圖帶來的互動率”等。同時,在課堂的評價環節中,教師強化學生對行業評價指標的認識,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市場接受認可度而非單純的技術呈現,培養學生建立效果導向的商業創作思維,從而提升其職場競爭力。

四、基于工學一體化的中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導學案的應用效果
表1《短視頻拍攝技巧之構圖技巧》導學案評價表

基于工學一體化的導學案在“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中的應用,通過“崗位任務驅動、企業項目引領、工作流程模擬、行業標準評價”的實施路徑,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改革成效。
(一)學生短視頻拍攝與制作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提高
學生的短視頻拍攝與制作技能掌握度明顯提高,如腳本創作、拍攝技巧、視頻剪輯、運營推廣等核心技能的達標率從傳統教學的 61% 提升至83% ,企業項目任務完成率連續兩個學期保持在 90% 以上。再者,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也明顯增強,通過畢業生跟蹤問卷調查顯示, 82% 的畢業生能在2個月內獨立完成企業短視頻項目。
(二)“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建設質量提升
以“工學一體化”培養理念為課程資源建設的要求,教學團隊開發本課程的系列導學案,該導學案資源融合了前沿的行業技術知識,結合企業最新的案例資源,引入企業真實項目為教學內容導向,以行業評價指標為考核內容,具備明顯的實用性和前瞻性。因此,該系列導學案的開發應用,一方面豐富“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的配套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顯著提升了該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質量。
(三)校企合作深化顯著成效
基于工學一體化的導學案構建了“企業需求—資源開發——教學實施——人才輸出”的全鏈條協同機制,實現了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共贏。教師團隊通過企業走訪和崗位調研等方式,動態更新行業前沿技術,持續優化課程資源體系。學生依托企業真實項目任務,在“做中學”的過程中完成從專業技能到職業能力的質變。企業則通過深度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獲得“即用型”人才儲備,降低了用人成本。這種閉環式合作模式不僅推動了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更形成了“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的良性生態。
五、結語
總而言之,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對專業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依據政策文件指引,積極探索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資源,創新課堂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基于工學一體化設計的導學案,以學生為主體,以企業真實任務為主線,有效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助力學生實現知識與技能的高效學習,促進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全面協調發展。
[課題項目:本文系順德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小課題“基于工學一體化的中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課程導學案開發與應用的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SDX2024277)。]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