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社會變革,教育數字化轉型受到國家重視。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點提出要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強化需求牽引,深化融合、創新賦能、應用驅動,積極發展“互聯網 + 教育”,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因此,創新教學理念和模式,提升教學質量,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AIGC技術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對教育創新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深人探究最新的生成式AI趨勢,有助于我們把握未來的發展圖景,明晰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應用前景的無限可能。
一、中職視頻制作課程教學現狀及需求
視頻制作課程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數字媒體技術與應用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涵蓋了視頻制作理論、前期拍攝技術、后期制作技術等多個方面。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法,筆者發現當前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大多數學生認為,課堂以教師主導的講授為主,缺少案例分析和互動。例如,在“分鏡頭腳本設計”課程中,教師僅展示靜態案例,未結合視頻拆解或學生實操。盡管有實訓內容,但大部分學生感覺實訓時間不足,且多為簡單模仿,缺少復雜項目的實戰機會,實踐環節設計不足。
(二)實踐機會缺乏
60% 的師生指出,課程實訓缺乏校企合作的真實項目(如商業廣告片、短視頻平臺定制內容),學生作品脫離市場需求。
(三)課程內容滯后
課程大綱仍然以傳統的線性剪輯技術為主軸,尚未包含目前行業內廣泛采納的AIGC工具(例如Runway智能分鏡生成、剪映AI剪輯)以及沉浸式拍攝技術(如VR全景視頻)等前沿內容。根據問卷調查, 92% 的學生表示“課程缺乏最新技術的教學,導致自學壓力增大”。教師在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大多取自教科書,未能充分展現短視頻平臺(例如抖音、B站)興起后內容形式的演變,如豎屏視頻、互動式敘事等。
(四)師生互動低效
78% 的學生反映,他們與教師的課后互動僅限于課堂提問,缺少實時溝通工具(例如在線協作平臺),這導致了問題的積累。例如,當學生在視頻剪輯過程中遇到特效合成的難題時,他們通常需要等到下一堂課才能得到解答。教師對作品的評價往往集中在技術完成度上,而對創意、敘事邏輯以及受眾吸引力的深入分析則顯得不足。
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通過整合網絡資源和利用在線平臺及AIGC技術,開展視頻制作課程的混合式教學。這不僅讓學生接觸到廣泛且更新迅速的內容,還提供了個性化和靈活的學習體驗。實時通訊和智能化作業系統增強了師生互動,使教學反饋更及時準確。這種教學模式為視頻制作課程引人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為解決傳統教學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模式以及實現培養目標。
二、AIGC賦能中職視頻制作課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
(一)更新教學理念
以課程平臺為依托、以課程數據為驅動、以課程要素及結構全方位系統性變革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是課程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特征。所以,本研究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結合校企合作實訓項目,開發和整合數字化教學資源,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學習通、AIGC技術等開展數字化賦能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二)重構教學內容
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對視頻制作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主要是以項目的形式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公益廣告片、企業宣傳片、產品宣傳片、創意短視頻、紀錄片、訪談片、故事片、動畫特效片等9個視頻的制作,結合AIGC技術重構教學內容,如:利用AI腳本生成工具(如深度求索、文心一言、Kimi)輔助公益廣告創意策劃;通過AI視頻生成平臺(如Runway)快速生成分鏡頭腳本;借助智能剪輯工具(如剪映)自動化完成視頻粗剪與特效合成。通過這些讓學生掌握視頻制作的技術與理論,培養創新思維、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對數字工具與平臺的靈活運用能力。
(三)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
引入現有的網絡數字化資源(如國家智慧職教平臺課程資源、優秀視頻作品、AIGC工具等),與自主開發資源(數字化教材、微課、課件、AI輔助創作指南等)一起整合,形成視頻制作課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見圖1。
(四)設計AIGC賦能視頻制作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流程
基于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理念,將視頻制作課程教學流程與行業工作流程深度耦合,構建“三階遞進”式混合教學模式。該模式以項目為中心,依托國家智慧職教平臺、學習通平臺及AIGC技術,通過“課前預學—課中實踐一課后拓學”三階段遞進式設計,模擬真實行業工作場景,系統化培養學生視頻制作全流程技能。以下從階段劃分、技術賦能、師生協作等方面展開具體設計。
1.階段劃分與工作流程映射
該教學過程模擬工作過程,“溝通期”對接教學中的“課前預學-AIGC輔助創意生成”,“準備期”“實施期”和“審核修改”對接教學中的“課中實踐-AIGC驅動智能創作”,“發布推廣”對接教學中的“課后拓學-AIGC賦能成果迭代”,以項目為中心,在國家智慧職教平臺、學習通平臺、AIGC技術等數字化技術支持下,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掌握視頻制作的全流程技能,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2.技術賦能與資源整合
通過嵌人文心一言、Runway AI等,實現從腳本創意生成、分鏡頭模板設計到粗剪自動化與情感化音效匹配的全流程智能輔助,同時依托學習通的評價數據分析,形成“創作—優化—反饋”閉環;國家智慧職教平臺與學習通平臺聯動,無縫整合標準化課程資源、動態任務分發及實時學情追蹤功能,使AIGC工具庫、行業數據接口與教學場景深度融合,構建“資源支撐工具應用、工具驅動數據沉淀、數據反哺資源迭代”的一體化支持網絡,為師生提供從理論學習到實踐落地的數字化賦能生態。
3.師生協作與角色重構
師生協作模式與角色定位發生變革,學生以“項目負責人”身份主導從創意提案到作品發布的完整流程,依托AIGC工具實現腳本生成、分鏡頭設計等技術輔助,教師則轉型為“行業導師”,通過學習通看板實時追蹤學情,利用大數據分析識別共性難點,針對性開展個性化輔導;同時,教師整合校企合作資源,引入真實商業項目需求,讓學生在實戰中掌握行業標準與市場需求,形成“技術賦能自主決策、數據驅動精準指導、實戰強化職業素養”的協作生態,見圖2。
三、AIGC賦能中職視頻制作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
為檢驗課程教學理念、內容、資源和流程的有效性,在數字媒體技術與應用專業高二年級開展了為期一學期的實踐研究。下面,以“公益廣告片的制作”為例,闡述數字化轉型背景下AIGC技術如何賦能混合式教學實踐。
(一)課前預學—AIGC輔助創意生成
教師在學習通平臺發布項自任務—小組合作創作公益廣告視頻參加市里的公益廣告片大賽,以賽促學。教師引導學生在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專業資源庫觀看優秀公益廣告片案例,讓學生分析其創意、結構和影響力;在學習通平臺引用網絡教學資源,提供公益廣告創作理論要點教學和常用公益廣告拍攝手法等。教師指引學生通過利用AIGC工具(如深度求索、文心一言等)完成創意提案,為課堂活動奠定基礎。
圖1視頻制作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圖


(二)課中實踐—AIGC驅動智能創作
1.制定計劃
學生利用在線思維導圖工具開展頭腦風暴的同時系統可以自動記錄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小組共同討論并制定廣告片的初步計劃,包括公益廣告的主題、目標受眾、預期效果等。教師提供指導,通過現場指導或查看在線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明確計劃的可行性和創意點。
2.視頻策劃
學生小組合作,到各大短視頻平臺、教學平臺等學習優秀案例,平臺會根據學生的瀏覽進行個性化的數據推送,結合課前預學的內容及課程主題進行視頻策劃。策劃過程中,學生需考慮故事敘述、視覺元素和情感訴求,利用深度求索、文心一言等平臺完成分鏡頭腳本的撰寫,并傳到學習通對應的任務中。教師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創作。
3.素材拍攝
學生小組根據分鏡頭腳本進行視頻素材拍攝,在拍攝過程中學會運用推、拉、搖、移等運鏡技巧等拍攝手法和技術提高視頻質量;教學過程中引入國家智慧職教虛擬仿真中心的AR實訓系統,借助三維場景預演功能,使拍攝團隊能實時預覽不同參數下的成像效果,顯著提升創作可行性。同時通過利用RunwayAI、即夢AI、可靈AI、海螺AI等實時生成特效素材,降低技術操作門檻和提高效率。教師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提供實時指導,包括拍攝角度、光線控制、場景布置、AIGC工具使用技巧等。
4.后期制作
學生結合剪映、訊飛智作等融合了AIGC技術的平臺進行視頻剪輯、色彩校正、音效合成、字幕添加等后期制作工作。教師通過分析發布學習通的主題討論,通過大數據詞云分析學生在后期制作的難點,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建議。
5.成果展示
學生在完成公益廣告片的制作后,通過學習通平臺提交作品,結合“線上 + 線下”雙渠道進行多維度展示,線上展廳主要是依托學習通的分組作品提交功能,支持作品瀏覽、彈幕互動及點贊分享等,學生可實時查看觀眾反饋數據(如觀看時長、轉發量);線下展示則是在課堂上使用一體機通過PPT講解、分鏡頭手稿展示及拍攝花絮視頻,闡述創作理念、技術難點突破與團隊協作經驗。
6.多元評價
構建包含專業技能( 40% )、創新維度( 30% )、社會價值( 30% )的三維評估體系,實施多元評價機制,包括教師評價、組間互評和組內自評。
7.總結反思
學生進行學習的總結和反思,教師提供總結性反饋,促進教與學。
(三)課后拓學—AIGC賦能成果迭代
學生在數字化視頻平臺(如西瓜視頻、抖音等)上傳并發布公益廣告片,各小組可通過追蹤視頻的觀看次數、觀眾反饋和分享情況,收集數據以評估作品的優缺點,利用AIGC技術深度優化作品,形成“創作——發布——迭代”閉環。教師利用學習通平臺的在線問答功能,實時回答學生在作品優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和實驗新的廣告創意。
四、教學實施效果分析
(一)課堂創新與變革的實現
結合AI平臺和數字化資源,課程內容和案例可實時更新,適應行業和技術發展。通過混合式教學,結合校企合作和校園大賽,利用AIGC技術解決教學方法單一和實踐機會不足等問題。使用數字化工具進行課程管理和輔助教學,實現學情追蹤、資源適配、評價體系重構和教學動態調優。
(二)提高學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
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環境中,學生通過使用各種數字工具和平臺,提升計算機操作能力、數字信息批判性分析、創造性表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混合式學習,形成視頻作品,提高團隊協作、項目管理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提升教師的數字能力
教師需熟練運用數字化教學工具和平臺開展教學。通過使用數字化教學平臺、AIGC平臺等進行資源開發、教學優化,為學生提供豐富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提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識、能力和責任。
五、結論與展望
通過本研究的實踐,證明數字化轉型背景下AIGC技術為中職視頻制作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是解決該課程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實踐機會的匱乏、課程內容的時效性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不足,以及師生互動與反饋機制欠缺等的有效途徑。未來,我們應繼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數字化時代需求;同時,進一步探索AIGC技術的教育應用邊界,避免技術依賴導致學生原創能力弱化。
[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23年度重點課題“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在線課程開發與應用實踐”(課題編號:A2023025)和中山市教育科研2024年度重點課題“AIGC技術賦能下中職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項目式教學的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A2024035)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