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繪本教學引入職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教學活動的現實需求
第一,學生學情基礎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存在差距。在日常教學中,中職學生因英語語言能力普遍偏弱,往往對枯燥的英語詞匯、語法等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此外,中職生普遍性格較為活潑、精力充沛,但心理素養發展與生理成熟度相比仍相對滯后,導致自尊心容易受挫,對批評的接受度較低,易產生激動情緒。這一現象在英語閱讀能力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部分學生對英語文章閱讀存在畏難情緒,即便在英語基礎相對較好的班級,學生做閱讀題的正確率仍整體偏低,需要進行教學改革。
第二,現有中職英語教材基礎模塊的難度與學生英語基礎存在錯位。對于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教材中的詞匯、句型、語法設計都比較復雜難懂,且選編的文章功能性較強,這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難以體驗審美閱讀,繼而對課堂產生厭煩情緒。在此情況下,學生不僅難以獲得語言能力的提升,更難以獲得情感上的共鳴,最終導致其對閱讀失去興趣與信心,阻礙其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具體而言,教材難度的錯位、內容的單一化以及表現形式的過度功能化,三者共同加劇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抗拒心理及畏難情緒。
第三,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下、課堂互動性弱,這一狀況使教師的教學獲得感降低,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進而反過來影響教學質量,形成惡性循環,這也對教學改革提出了要求。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
隨著《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發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修訂,提升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當今中職英語教學的導向標。同時,成長于信息化時代,當代青少年對于視覺性文字與圖片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作為圖畫與文字共同組成并呈現文本意義的書寫方式,英語繪本在主題領域、詞匯和背景知識方面可選性較多,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進步。同時,新課標指出,教師應依據本地區和學校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學習資源。作為多模態文本材料,英語繪本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外學習資源融入英語教學當中,為英語教學提供多方面、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源選擇。
二、繪本元素分析理論
英語繪本作為一種多模態文本,不可簡單地使用一般的純文字文本分析方法進行分析。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SFL)視語言為社會符號學系統的一種功能語言學,分析了語言的產生過程(Halliday,M.A.K.amp;Matthiessen,C.M.I.M.2013)。隨著文字與圖片、視頻結合而成的多模態語篇飛速發展,由Kress和VanLeeuwen提出的多模態語篇分析理論(MDA)應運而生(Kress,G.amp;VanLeeuwen,T.2006)。一開始該理論用于幫助教師及社會學家分析圖表、廣告等內容,后來Martin和Unsworth繼續深化該理論,把該理論帶到了對繪本的分析中,通過概念元功能、人際元功能、語篇元功能對繪本的元素進行解構分析(Fryer,Daniel.2013)。為了讓理論更為具象化,Alejandra等人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針對繪本的、分階段的多模態分析實踐工具(Moreschi,Mariaamp;RomeroDay,MariaMercedesamp;Farias,Alejandra.2O22),他們把繪本創作的目的分為三大模塊,仔細分析了在三大模塊中用于實現目的功能的視覺語言設計元素,使得繪本分析對于一般教師而言更為淺顯易懂、具有可操作性(表1)。
表1繪本多模態語篇分析工具集分類

三、課程構建與實施
(一)繪本的選擇
英語繪本教學資源的建立是本研究實施的根基,但尋找適合中職學生的英語繪本面臨諸多挑戰。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在心理認知與思維發展水平方面的差距較小,而其英語語言能力則與普通高中學生存在顯著差距。因此,適合中職學生閱讀的英語繪本應在保證主題深度與共鳴度的前提下,將整體語言水平包括詞匯難度、句式復雜度等,控制在相對簡單的水平。除滿足以上基本條件外,理想的英語繪本還應具備以下特征:故事連貫性強、圖文關聯度高、內容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若繪本能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并配套音視頻等教輔材料,將有助于學生建立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關聯;同時,音視頻材料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多感官學習,助力打造沉浸式課堂。根據以上英語繪本選擇原則,下文將圍繞OliverJeffers的TheWayBackHom、DavidLitchfield的TheBearandthePiano以及JudyPetrosian原著、劉金鵬繪制的ChinaTales·TheLegendofDumplings三本繪本,探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繪本教學資源開發策略。
1.鍛煉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指通過語言理解意思和使用語言表達意思的能力,涵蓋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理解、語言表達等。在繪本ChinaTales ?? The Legend ofDumplings的教學中,教師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設計,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了鍛煉(見表2)。
上述繪本教學活動設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從同一主題單元相關單詞開始到句式句型的學習,從掌握大意到理解主題再到轉化產出,逐步引導中職學生掌握繪本重點單詞、短語、語法及句式,綜合推進學生說、讀、寫的能力。在語言知識方面,學生通過回憶已學單詞、略讀細讀、閱讀競賽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習、掌握、操練繪本中的重點單詞和短語;在語言技能方面,教師不但通過略讀細讀及閱讀競賽訓練學生的略讀精讀策略,更通過看圖猜測角色情感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角色情感的描述技巧;在語言理解方面,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文字及圖片關注故事的劇情發展與角色的情感轉變,提升學生的文字與圖像雙模態理解能力,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整體發展;所有的能力于最后一項活動——講述粽子的故事中集中體現,通過講述故事,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與語言理解能力,全面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的英語繪本教學實施
2.提升思維品質
英語繪本的多模態特征賦予其提升讀者思維品質的獨特優勢,繪本閱讀教學應注重開發繪本的文本及視覺資源,滲透思維品質的培養。對思維品質的分析一般沿用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把認知過程分解為記憶、理解、分析、應用、評價、創造六個維度。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需循序漸進、逐層推進,推動學生思維從低階到高階逐步發展。
在繪本TheBearandthePiano教學的讀前階段,教師可首先通過頭腦風暴提問學生所認識的樂器,借此帶領學生回憶與樂器相關的基礎詞匯與句式。隨后,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繪本封面,關注文字與圖片的信息關聯,啟發學生發現封面中動物與樂器組合的非常規性,以此喚起學生對文字與視覺雙重刺激的感知,即雙模態注意,并要求學生結合圖片與生活常識,對封面內容進行多角度分析。然后,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封面元素推測繪本可能講述的故事,系統喚醒學生關于熊、森林、鋼琴、演奏會等關鍵元素的背景知識,鼓勵其結合個人經驗,發揮想象力,進行故事創作。由此可見,在繪本教學的導入階段,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三個遞進式問題,結合繪本提供的豐富多模態資源,實現有效引導并完成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初步訓練。
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應有機融合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等,既強調英語基礎能力在職場的運用,亦要求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與職業意識。繪本教學作為中職英語教學的一種形式,其關注點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不謀而合(王立群,2019;田娟、周俊華,2018)。針對中職學生的英語繪本教學設計應圍繞以上核心素養進行活動實施。
表2China Tales·TheLegendofDumplings活動設計概要表

3.培養文化品格
一本優秀的繪本除了能向讀者呈現精彩紛呈的故事世界,還應能提供深度的跨文化體驗,引發讀者進行文化欣賞或開展文化批判。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經過教師精心挑選的繪本具有雙重教育價值:既能讓學生體驗多元的異國文化,領略中外文化差異,提升文化鑒賞與批判能力;又能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之美,引導他們樹立文化主體意識,自覺承擔文化傳承之責,培育文化自信。
在繪本China Tales ?? The Legend ofDumplings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設計豐富的閱讀活動,在引領學生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著重關注角色情感的發展變化。這種教學設計為學生探索餃子起源的故事注入了濃厚的情感色彩,并以情感體驗為紐帶,引導學生思考傳統美食背后的文化內涵,激發其對中國飲食文化價值的深入思考,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厚植愛國情懷。教學的最后環節,教師通過“美食文化傳播官”模擬直播活動,讓學生以講述粽子故事的方式,實現愛國情感向文化傳播實踐的轉化,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這一完整的教學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更形成了一次立體的課堂文化體驗。
在繪本TheWayBackHome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從小男孩的視角出發,系統分析角色的情感變化,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深刻體會作者傳遞的“平等待人”的價值觀。在課堂總結環節,教師精心設計跨文化對比案例,組織學生探討“平等待人”與“尊老愛幼”兩種價值觀念的異同,以此激發學生對文化現象的辯證思考,培養其理解和尊重文化差異的能力,全面提升文化敏感度與鑒賞力。
4.引導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獨立思考,并進行自我監測與調整,其理論框架主要包含三個維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習的社會性與交互性、學習者的元認知能力(馮娜,2024)。英語繪本作為一種通常被視為課外閱讀材料的教學資源,其使用過程本身就蘊含著自主學習的理念;在繪本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特別圍繞英語繪本的自主學習屬性來設計教學活動。
在TheWayBackHome的教學中,教師采用分段式教學設計,根據故事情節發展將繪本劃分為前后兩個部分。針對每個部分,教師都設計配套的閱讀任務單,要求學生在十分鐘的自主閱讀后完成相應任務。這種教學設計既保障了學生完整的審美體驗空間,又通過任務驅動給予清晰的學習指引,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落實其學習主體地位。在第一部分的精讀環節后,教師組織小組活動,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劇情圖片排序與故事復述。該環節設計以協作任務為驅動,促使學生整合自學成果,并通過同伴互學完善認知結構,充分體現學習的社會性與交互性特征。課程最后,學生通過填寫自我測評量表的方式,系統反思課堂內容與學習策略,實現自我監控與策略調整,最終促進元認知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教師在實施英語繪本教學的過程中,從挑選一本難度適中、主題深刻、圖文相符、貼近生活的繪本開始,理解繪本、解構圖文,以英語核心素養為指導,設計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課堂活動,最終讓學生愛上英語、享受閱讀、自主學習。英語繪本是英語教學資源的寶庫,尤其在以培養核心素養作為中職英語教育目標的當下,繪本教學擁有巨大的開發價值及發展潛力。
[本文為廣州市2024科學規劃課題萌芽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繪本教學模式促進中學生閱讀素養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