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人工智能正在深度重塑各行各業,在教育領域的優勢尤為突出。為進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高中政治教學路徑,教師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結合高中生的學習習慣與思維特征,著力構建高效的政治課堂。這有助于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其學習需求,進而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學科素養。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 高中政治" 教學策略
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高中政治教學,將“單純知識講授”轉變為“立體化素養浸潤”,真正實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教育目標,推動學科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協同發展。[1]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高中政治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通過教學資源重構、教學模式創新、教學評價優化等方式,營造趣味化、互動化的課堂環境。唯有持續推出創新的教學形式,才能助力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
一、智能化教學資源重構,強化學生知識認知
在人工智能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應著力于打造一個集多元化、個性化、動態化于一體的教育資源庫。一方面,要推進教材內容的數字化轉化;另一方面,需要適時引入時政熱點、案例分析等課外素材,以此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知識的海洋中開展深度學習,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感。[2]AI技術能夠實時跟蹤教學進程,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資源,助力學生輕松掌握學科知識。
例如,教師圍繞統編版必修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備課,先利用NLP技術解析教材文本,自動生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涵—組織形式—活動原則”三級關聯圖譜,學生通過點擊圖譜各板塊便可查看詳細內容,實現課前有效預習。隨后,教師依托在線教育平臺如智慧課堂、MOOC等教育平臺整合教育資源,借助“豆包”APP自動生成全國人大會議審議法案、地方人大開展執法檢查等案例資源,讓學生直觀感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立法民主中的運行,豐富對該制度實踐價值的認知。這些數字化資源種類豐富,教師可根據教學需求進行選取應用,若發現部分學生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歷史發展”相關拓展素材利用不充分,便可優化資源庫分類標簽與推送規則,有力推動教學實施。
二、智能化教學模式創新,發展學生綜合思維
人工智能技術為教育教學賦能,使教師能夠實現“線上”和“線下”的雙向融合,進而更好地發揮數字資源的教學優勢。在線上教學場景中,教師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搭建互動化平臺,將預習、互動、復習等任務發布到平臺上,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互動探索;而在線下教學時,教師利用該技術將抽象知識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推動學生深入其中并積極表達想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全面內化和吸收知識,從而更好地培養政治學科素養。
例如,教師圍繞統編版必修4《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授課,本節課涵蓋“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和“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兩部分內容,目的是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提升學生參與文化建設的公共參與能力。教師借助騰訊會議開展線上交流,帶領學生圍繞“外來文化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精華與應摒棄的糟粕”話題展開辯論,并推送TED演講和權威智庫報告鏈接,供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授課時,教師利用 VR 技術模擬古代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場景,讓學生沉浸式感受文化間的交流碰撞,運用綜合思維權衡文化交流利弊。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交流能力,調動他們主動參與政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智能化教學評價優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是課程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主要用于檢驗課堂教學過程與最終教學成效,能夠助力學生全面認識自身,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節奏。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評價領域作用顯著,可自動批改學生習題,實時監控學生的思維過程、互動表現等,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融合實施。AI技術還能依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內容的難度與深度,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教師立足統編版必修4《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為依托實施智能化教學評價,借助學習通發布課堂檢測習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解答。AI的自動批改功能不僅能處理選擇題和填空題,還能夠對簡答題和論述題進行智能評分,以此評估學生在政治理論、時事分析等方面的思維水平;教師利用攝像頭和語音識別技術,能捕捉學生課堂討論中的表情、語調變化,判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識別論述中存在的邏輯漏洞,進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改進建議。最后,教師依據AI評價報告,引入 AI 智能辯論助手,為學生的互動交流提供支持,助力學科素養落地。
結束語
人工智能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為教學優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極大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進步和發展,高中政治教師需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反思、優化教學,讓課程教學始終與當下社會發展環境相契合。唯有切實推進教育改革,才能有效推動高中政治教學模式的變革,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印厚雨.人工智能輔助高中政治教學個性化路徑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5(15):47-52.
[2]楊莉.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學苑教育,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