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作文與日常寫作訓練中,問題式材料作文因其鮮明的思辨性與任務驅動性而占據重要地位。這類作文通常提供一段包含矛盾、爭議或復雜現象的素材,并直接提出一個或多個問題,要求考生據此進行分析、闡述觀點。不同于傳統的材料作文,問題式材料明確了論述的焦點和方向。然而,其看似清晰的指向性背后,卻潛藏著審題立意上的諸多陷阱。能否精準把握問題的核心實質,有效拓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直接決定了文章的立意高度與論證價值。
一、問題式材料作文的特征與審題難點
問題式材料作文的核心在于“問題”。它通常具備以下顯著特征。
任務明確性:材料末尾往往直接呈現“你怎么看”“請談談你的理解與思考”等明確指令,要求考生圍繞特定問題進行論述。這為寫作提供了顯性抓手。
矛盾聚焦性: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常常包含對立觀點、沖突現象或復雜情境,旨在激發考生對核心矛盾的深入思考。
思辨導向性:問題本身往往不是尋求唯一正確答案,而是引導考生展開分析、比較、權衡、批判,最終形成富有見地的個人觀點。
然而,正是這些特征帶來了審題立意的獨特難點。
表層回應與深度缺失:考生易滿足于對問題字面意思的簡單回應,缺乏對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社會背景、價值沖突的挖掘,導致觀點膚淺。
偏離核心“問題”:被材料中的次要信息或情緒化表達干擾,未能準確識別并緊扣材料最終提出的核心問題進行論述,出現“答非所問”。
二元對立陷阱:面對包含矛盾的材料,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簡單二元對立思維,缺乏辯證思考,看不到矛盾的復雜性及各方的合理性限度。
概念模糊不清:對問題或材料中涉及的關鍵概念(如“成功”“自由”“公平”“傳統與現代”)理解模糊或界定不清,導致論述根基不穩。
二、審題立意核心策略:穿透問題表象
要克服上述難點,實現精準、深刻的立意,需要一套系統的審題策略。
(一)精準鎖定核心問題
抓“問”眼:反復閱讀材料,特別是結尾部分,明確標識出材料直接拋出的那個(或那些)問題。這是寫作指令的核心。
解析問題指向:仔細分析核心問題的具體指向。它是在要求分析原因、比較優劣、權衡利弊、探討影響,還是尋求解決方案?明確“問題”要求考生“做什么”。
厘清核心概念:對問題本身和材料中反復出現、構成論述基礎的關鍵概念進行界定。清晰的概念是邏輯論證的起點。
(二)深入解析材料內涵
矛盾焦點定位:分析材料呈現了哪些方面的對立或沖突?這些沖突涉及哪些主體(個人/社會/時代)?哪些層面(價值觀/利益/規則)?這是立意的源泉。
觀點立場梳理:材料中隱含或明示了哪些不同的觀點和立場?各自的依據和局限性是什么?避免簡單站隊,重在理解其復雜性。
背景與關聯挖掘:思考材料所反映的現象或問題產生的時代背景、社會文化根源或普遍人性探討。將具體問題置于更廣闊的視野中考量,提升立意高度,避免就事論事。
(三)基于問題與材料的辯證立意
回應問題為綱:最終的立意觀點,必須是對核心問題的直接、正面回應,是“解題”的鑰匙。
超越材料表象:立意不應停留在復述材料現象或簡單評價表面事件,而應穿透現象揭示本質規律、價值沖突或深層啟示。
體現思辨深度:優秀的立意應展現辯證思維:承認復雜性、看到矛盾雙方或多方的合理之處及其局限、思考平衡點或更高維度的解決之道。避免絕對化、片面化。例如,面對“科技發展是否必然導致人際疏離”的問題,立意不應是簡單的“是”或“否”,而是探討科技如何重塑交往方式、個體在享受便利時如何保持人際溫度、責任歸屬(工具本身vs使用者)等。
價值導向積極:立意應體現積極健康的價值觀,符合社會主流認知和時代精神,展現建設性思考。即使是批判,也應導向反思與改進。
三、常見誤區規避
在審題立意過程中,尤需警惕以下誤區。
替換問題:忽視材料本身的設問,另起爐灶談論自己感興趣但與核心問題關聯不大的話題。
泛泛而談:立意過于宏大空泛,缺乏針對具體問題的聚焦分析,如動輒上升到“人生哲理”“時代發展”但未能緊扣材料核心矛盾。
情緒宣泄:被材料中的情緒化信息牽引,將作文變成純粹的情感抒發或道德批判,缺乏理性分析。
片面極端:抓住材料某一方的觀點無限放大或全盤否定對立面,缺乏客觀公允的審視。
就事論事:僅停留在分析材料中的具體事例本身,未能將其作為一類現象的縮影進行升華思考。
四、教學與實踐中的關鍵點
提升學生問題式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能力,關鍵在于以下幾點。
強化問題意識訓練:刻意練習快速識別不同文本(新聞、評論、故事)中的核心問題及其指向。
深化思辨能力培養:通過辯論、多角度分析案例等方式,訓練學生理解復雜性、包容不同立場、進行辯證思考的能力。
精研概念界定方法:教授學生如何對核心概念進行清晰、準確、有深度的闡釋,避免模糊不清或偷換概念。
建立“問題—分析—觀點”鏈:引導學生明確寫作路徑,即鎖定核心問題→深入分析材料矛盾/背景→提煉出對該問題的深刻、辯證、有建設性的觀點(即立意)。
強化審題反饋環節:對學生審題立意的嘗試進行精細化診斷和反饋,明確指出偏離、膚淺、片面之處及其原因。
總之,問題式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是寫作過程中決定成敗的關鍵一步。它要求寫作者不僅要有敏銳的“問題”捕捉能力,更需要具備穿透表象、解析矛盾、界定概念、進行辯證思考的深度思維。唯有在精準鎖定核心問題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材料內涵,聯結廣闊背景,運用辯證思維,才能提煉出既緊扣題意又富有洞見、既回應現實問題又具備思想深度的核心立意。這個過程,本質上是寫作者思維品質的集中體現。掌握其方法,不僅關乎考試作文的成效,更是提升邏輯思辨能力、深化對社會人生認知的重要途徑。面對紛繁復雜的問題與材料,唯有秉持理性與深度,方能撥云見日,確立高遠的論述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