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法律素養的提升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內容。本文從心理學中的知情意行概念出發,論述法律素養的基本內容,分析了新時代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的現狀,闡述了法律素養建設的積極成果,最終提出提升法律素養的途徑。
關鍵詞:新時代" 法律素養" 法律教育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是今后五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黨和國家充分重視法治對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作用。高校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善的重要力量,其法律素養的形成和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一、法律素養的內涵
法律素養指個體認知與運用法律的能力。運用德育工作與心理學理論的重要理論,法律素養包括人們的法律認知、法律情感、法律意志與法律行為。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增強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認同。
二、新時代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的現狀
在教育體系建設方面,我國高校法律人才培養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絕大多數高等院校均已設立法學專業,構成了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法學學科教育體系。這一體系不僅覆蓋面廣,而且層次豐富,每年為國家和社會穩定輸送超過十萬名具備系統法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法治專門人才,有效支撐了法治中國建設的人才需求。在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導向上,成果同樣顯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法學院校教育培養機制”,為進一步推進法學教育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引。對于全體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的普遍提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教育部規定的面向所有大學生的公共必修基礎課,發揮著核心作用。該課程并非僅限于法學專業學生,其教學內容中“學習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養”是重要模塊,旨在面向全體大學生系統傳授法律基礎知識,培育權利義務觀和依法維權意識,是學生獲取法律常識、理解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思維的主要來源和基礎保障。[2]
三、新時代高校學生法律素養建設的積極成果
隨著國家法治建設的深入推進和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新時代高校學生的法律素養建設呈現出令人鼓舞的積極態勢。廣大高校學生展現出日益增強的法律意識與規則意識,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熱情持續高漲,能夠主動關注國家法治發展動態,積極參與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活動。他們不僅能夠自覺運用法律知識審視社會現象,更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參與社會實踐、履行公民義務等方面展現出更高的理性與責任感,將法治精神內化為日常行為的準則,為校園的和諧穩定與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貢獻了青春力量。
具體而言,高校學生在法律素養的實踐層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校園生活中,學生們普遍能夠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及國家法律法規,在學業誠信、網絡言行、公共秩序維護等方面展現出良好的法律素養。課堂內外的法律學習與實踐活動蓬勃開展,參與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法治主題辯論的熱情高漲,極大地鍛煉了法律思維和應用能力。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投身于普法宣傳、法律援助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項目,將所學法律知識服務于社會,在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深化了對法治的理解與認同,體現了新時代青年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風貌,彰顯了高校法治育人的豐碩成果。
四、新時代高校學生法律素養提升的途徑
(一)學校:拓展法律學習渠道
在課程上,為非法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基礎性的法學選修課,增強其他專業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可選擇性,必要時將其設置為基礎課程。在教學內容上,不僅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基礎法律,還應當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的新內容。在教學渠道上,利用網絡平臺整合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儲備。在校園生活中引導學生用法律進行自我約束,如遵守交通規則、誠實守信等。[3]
(二)社會:培育良好的法律學習氛圍
促進法治文化傳播。法治文化的傳播使法治精神和法律知識在學生中廣泛傳播,并不斷內化為學生的自我意識,在實踐中為法治知識的積累和法治教學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在普及法治文化的過程中,可以聘請法學專家、學者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到學校講課。校園公眾號及時發布最新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典型案例等,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三)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學法自覺性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和熱情,真正將法律知識內化于心,將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非常必要的。在國家重大節假日、重要政治活動期間,可以通過營造宣傳氛圍,向學生普及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加大法治思想宣傳解讀力度,擴大覆蓋面;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法律專題紀錄片或電影;組織辯論賽、模擬法庭比賽,促進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法律意識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潔.“互聯網+”背景下提升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的途徑探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1):62-65.
[2]王巍欣.淺談高校大學生法律素養的現狀及提升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20(51):131-132.
[3]常桐,鄭旭,常洲旗.高校學生干部法律素養的提升途徑[J].甘肅教育研究,2024(0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