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創造的優秀文化精華,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我國民族眾多、幅員遼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蓋了各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廬陵文化是江西地域文化的代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傳統美德教學資源。
關鍵詞:廬陵文化" 中華傳統美德" 教學資源挖掘
近年來,國家層面多部門強調加強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將傳統美德作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內容;[1]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列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任務;[2]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的重大部署,[3]旨在通過系統化、制度化的方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應主動成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要多措并舉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落到實處。[4]教師不僅要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日常教學、融入學校教育場域,還應積極挖掘和豐富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
廬陵文化是江西地域文化的代表(廬陵,現江西吉安),其文化底蘊深厚,內容豐富多姿,主要包括青銅文化、陶瓷文化、書院文化、進士文化等。[5]廬陵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為:追求卓越、堅守氣節。追求卓越正是中華傳統美德“自強不息”進取精神的真實寫照,而堅守氣節則是“愛國愛民”家國情懷的生動體現。此外,廬陵人崇文重教,也產生了許多良好的家風故事。這些都是寶貴的中華傳統美德資源,可以深入挖掘,加以整理,融入教學。
一、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自唐代以來,古廬陵文風鼎盛,科舉人才輩出,進士數量冠絕全國。因此,廬陵也得“三千進士冠華夏”之美譽,先后產生了歐陽修、文天祥、楊萬里、胡銓、劉辰翁、解縉、周必大、楊士奇、羅欽順、羅洪先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為國家發展及中華文化發展和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如歐陽修幼年時喪父,家境十分貧寒,家中無錢買筆買書,他便用荻草稈當筆練習寫字,向鄰居借書來讀。正是這種堅持和刻苦攻讀的精神,為其日后成就奠定了基礎。廬陵人身上所具備的自強不息、努力上進、永不懈怠的人生態度,值得今天的廬陵人民學習,更應該被傳承和發揚。今日的廬陵學生,應以廬陵先賢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傳承傳統美德,秉持永不懈怠的人生態度,奮勇向前、積極進取,發揚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拼搏。
二、堅守氣節——“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
廬陵氣節突出表現為一代代廬陵兒女“忠義報國”“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其中以宋代“廬陵五忠一節”為杰出代表。文天祥、周必大、歐陽修、楊邦乂、胡銓、楊萬里,他們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重,舍小家為大家、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每個人都書寫了一部精彩的忠義報國“廬陵篇章”。愛國詩人文天祥寫下《過零丁洋》《正氣歌》,表達了他對國家的忠誠,展示了他寧死不屈的高尚氣節,名垂千古。千年之后,仍然在這片土地上,廬陵氣節又孕育出偉大的井岡山精神。無數廬陵兒女不畏犧牲、緊跟黨走,為中國革命事業前仆后繼、死而后已。新時代的今天,廬陵氣節仍然值得傳承,愛國愛民的美德值得繼續弘揚,井岡山精神亦應該發揚光大,讓這些氣節、美德、精神影響、引領更多人。讓每一個青年、每一個學生都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夢想之中,凝聚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向著共同的目標不懈努力。
三、重視家風家教——傳承家庭美德
文化、道德與時代緊密相連,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文化及道德規范。而透過家風,我們更能深刻認識當時社會的文化、道德規范或價值觀。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留給子孫后代最寶貴的財富。據史料記載,古廬陵地區文風鼎盛,崇文重教,重視家風家教,書院私塾眾多。江西地區現存的書院遺址數量居全國之首,而廬陵地區書院就占江西的四分之一。白鷺洲書院培養出文天祥等人才,陽明書院成就了廬陵“理學之邦”的美譽。書院為廬陵人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條件,廬陵先輩對子女的教育同樣留下了諸多家風典故:如歐母畫荻教子、楊萬里訓兒有方、文儀教子報國、劉髦撰箴言警兒孫、龍自修遺留經書給后人等。我們應該把這些優良家風故事弘揚開來,把這些優秀的家庭美德傳承下去,引導和激勵后代見賢思齊、向善向上,在新時代繼續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為中國夢添磚加瓦。
四、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滋養民族精神的沃土,廬陵文化作為其中的璀璨明珠,蘊含的追求卓越、堅守氣節以及重視家風家教等傳統美德,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與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將其融入教育教學,讓學生在廬陵文化的浸潤中,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與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程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1-26.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N].人民日報,2019-10-28.
[3]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N].人民日報,2024-07-22.
[4]石書臣.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的意義、原則和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4(12):58-64.
[5]王少玄.大力挖掘傳承優秀地域文化[N].中國文化報,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