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難以適配新時代對英語能力的多元要求。“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逐漸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趨勢。
一、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內涵
“教—學—評”一體化中,“教”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指向,教師以目標為導向計劃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學”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與 “教”內容一致的學習活動,旨在發展學科核心素養;“評”指師生共同完成檢測教學目標達成的評價任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構成完整的教學過程。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教學目標、學習活動和評價任務在單元中的一致性設計。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核心內涵是將教學、學習和評價整合成統一的育人過程,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明確教學目標、設計適配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方法,實現教學與評價的有機結合,最終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教師需依據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多樣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運用英語,同時實施涵蓋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的多元化評價,全面覆蓋學生語言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實踐策略
(一)任務啟思:激發學習動力
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可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與主動探究,以項目學習形式讓學生圍繞特定主題研究并展示,既能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激發英語學習興趣與熱情。
以人教版PEP四年級下冊Unit 5 My clothes為例,實施步驟如下。
1.任務設計
教師設定“準備一場服裝派對”主題任務,學生選擇時尚設計師、購物達人等角色,制作相關展示海報并用英語自我介紹,在實際使用中學習詞匯(如pants、dress等)和句型(如I like this shirt等)。
2.團隊合作
小組成員分工,如一人找詞匯、一人整理海報內容、一人口頭展示,在互助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與團隊意識。
3.反思評價
任務結束后反思討論,引導學生分享體驗與困難,通過自我評價(如 “我學到了什么?”)和教師針對性反饋,幫助學生認識優缺點。
(二)情境沉浸:強化語言技能
為提升學生語言理解能力,教師需根據學生英語水平和學習需求制訂個性化學習計劃與目標。以人教版PEP三年級下冊Unit 4 Where is my car?為例,實施步驟如下。
1.學習評估診斷
全面評估學生英語水平,通過核心詞匯(如car、chair等)了解學生掌握情況,觀察學生使用“Is it in your bag?”等句子結構的表現判斷語法掌握程度。
2.學習活動制訂
基于評估為學生制訂個性化計劃,如為詞匯掌握不牢固的學生設定一周內掌握car、boat等名詞及on、in等方位介詞的目標,結合“Where is my cap?”句型練習提升提問句理解與應用能力。
3.學習材料提供
提供圖畫卡片展示物品排列狀態,示范“Is it on the desk?”等問題引導小組用實物問答;利用互動動畫等多媒體資源加深對句型和詞匯的印象。
4.實時反饋調整
教學中關注學生表現并及時反饋,如對正確使用“Is it under the chair?”提問的學生給予積極評價,對回答“Where is my cap?”有誤的學生進行引導糾正。
5.啟動激勵機制
設置小目標與激勵措施,如“詞匯小明星”活動,學生掌握重點詞匯句型后獲小獎品;設計“英語角”展示,讓學生用新學句子介紹物品,增強自信與學習興趣。
(三)以評促教:強化教學互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利用智能技術和網絡資源拓展學生學習視野,是推進“教—學—評”一體化的重要手段。以人教版 PEP 四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is it?為例,策略實施如下。
1.設計評價任務,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階段,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設計與教學目標相關的評價任務,如時間表達的填空題、選擇題、情景對話題,覆蓋“breakfast”“English class”等關鍵詞匯和句型,通過任務完成情況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程度,針對性調整教學策略。
2.實施過程性評價,即時反饋調整
教學中采用過程性評價,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狀態與效果。如教授時間表達時設置小組活動,讓學生互相詢問“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等問題,教師觀察并回答,即時發現問題并指導反饋,助學生糾錯,同時促使教師反思調整教學方法。
3.鼓勵學生參與評價,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設計評價表或指南讓學生反思學習過程與成果;組織同伴互評,助學生發現不足、學習優點,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四)個性定制:深化語言理解
因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需求差異顯著,教師需采用個性化定制策略,為學生量身打造學習路徑。以人教版PEP三年級下冊Unit 3 At the zoo為例,實施步驟如下。
1.強基 —— 夯實基礎,激發興趣
聚焦核心動物名詞(如giraffe、lion等)和描述性形容詞(如big、small等),結合圖片、視頻和單詞卡片,引導學生認讀觀察加深記憶;采用“看誰記得快”等趣味互動游戲鞏固詞匯,設計情境對話練習,教師即時反饋,助學生在愉快氛圍中建立自信。
2.提升 —— 深化理解,技能拓展
學生掌握基礎詞匯后,引導運用“It’s (so) + 形容詞.”和“It has +描述特征的短語.”等句型,通過展示動物圖片、歌唱或視頻進行教學;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運用所學詞匯句型介紹,教師觀察并記錄語言使用情況,給予針對性反饋。
3.拓展 —— 綜合應用,個性化發展
鼓勵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繪制動物園圖畫并用英語描述等實際項目,設計小展示會,讓學生用“Come here, children”引導觀察,用“It’s small” 等展示;項目結束后進行學生自評與互評,教師通過觀察記錄和反饋,助學生明確語言使用優缺點,匯報環節引導學生用“I can see a panda.It’s funny.”等句型鞏固能力。
三、結語
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策略實施,是對現代教育理念的深入詮釋與實踐嘗試,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有力革新。個性化定制確保學生按適配節奏進步;情境沉浸增強學習代入感與趣味性;以評促教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師生、生生即時互動反饋;任務啟思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思考,培養問題解決與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