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理念、自標等做出了具體闡述,指出要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的整合。因此,教師要注重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整合,并從學科內容整合延伸到跨學科內容整合,構建起跨學科教學的新模式。基于此,本文首先針對新課標下跨學科教學的內涵及其對小學語文的價值進行分析,其次探討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實踐路徑,最后提出一些保障跨學科教學的策略,能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作用。
一、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內涵及價值
跨學科教學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新課標對此進行了明確闡述,其本身屬于拓展性學習任務群的一種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跨學科教學,能夠發揮多方面的現實作用,語文教師應當對此形成清晰認知。
(一)跨學科教學的內涵
跨學科教學是指跨越學科界限,突破學科壁壘,將不同學科的知識組合起來,形成綜合性的教學活動。在跨學科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同步學習,并形成跨學科的意識和能力。跨學科教學的實踐需要確定一門主科,也就是主要的教學課程,以這門主要課程為載體,選擇合適的角度融入其他學科的內容。針對小學語文而言,要想實施跨學科教學,就要將語文課程作為主科,結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的內容,將英語、美術、音樂等學科的內容融入進來,形成跨學科教學的格局。
(二)跨學科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跨學科教學的理念,在語文課程中實施跨學科教學,能夠從多個方面展現出顯著的教學價值。首先,拓展語文教學邊界。以往的語文教學局限于語文課程內,教學范圍較為狹窄。而跨學科教學可以拓展語文教學的邊界,打破時空局限,將教學活動從語文課程延伸到其他課程,并推動教學活動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其次,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跨學科教學的實施不僅是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與語文學科相結合,還需要從教學方式上實現創新,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實現跨學科教學,其中會產生很多以學生學習為主的形式,如學習任務群、小組任務、課外實踐等,這能夠有效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最后,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跨學科教學打破了語文學科的局限,引入其他學科的內容,讓語文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在跨學科教學中可以接觸到更多知識。而且,跨學科教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學生能夠有效掌握知識并實踐利用,從而收獲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基于新課標導向的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實踐策略
在新課標導向下,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實踐要與多個不同的學科相結合,以語文學科為主體,將英語、美術、音樂、數學等學科融入進來,進行跨學科構建。
(一)“語文 + 英語”強化學生語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語言能力的范圍廣泛,包括語言理解、語言創造、語言交際等方面。語言理解體現在閱讀、語言創造體現在寫作、語言交際則體現在口語,這三個方面正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構成部分。實施跨學科教學,就可以將小學語文與英語課程相結合,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強化。語文和英語,兩者都屬于語言類的課程,都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結合語文與英語構建跨學科教學,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一是可以嘗試雙語教學,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嘗試使用漢語和英語來教學,時而使用英語進行提問或講解知識,并讓學生使用對應的語言回答。通過雙語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雙語學習環境,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二是實施英漢寫作實踐。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圍繞語文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英語寫作實踐,從漢語向英語遷移,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比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時,課文中寫道:“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講到這一句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英語翻譯寫作,將這句話翻譯為英語。三是開展英漢對比閱讀,將課文中的古詩及其英文譯本通過教學媒體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比閱讀,先理解古詩的含義,再討論英文譯本是否準確。通過英漢對比閱讀,學生能夠加深語言理解,并進一步區分漢語與英語的差異,領會兩者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形成跨文化素養。
(二)“語文 + 美術”組織多樣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除了與英語結合之外,還可以與美術學科相結合,構建起“語文 + 美術”的跨學科教學模式,創設不同的教學活動,以美術驅動語文教學。第一,繪本閱讀。繪本是一類特殊的閱讀材料,主要以圖畫的形式,配合一定的文字說明,展現一個完整的故事。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合適的繪本,在課堂上組織拓展閱讀活動。比如《山海經故事繪》《藏在古詩里的趣味游戲》等,都是比較適合小學生的閱讀繪本。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圖文并茂的繪本,圍繞其中的插圖和文字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能夠強化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第二,圖畫創作。教師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圖畫創作活動,讓學生根據語文教學內容自主創作美術作品。比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課文中描述了諸葛亮駕駛稻草船,在霧天引誘曹軍放箭,利用稻草船順利“借”箭的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草船借箭的畫面,并利用繪畫的方式,畫出草船上插滿羽箭的場景。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繪畫創作,將文字描述轉化為具體的畫面。第三,插圖欣賞。語文教材中有較多插圖,這些插圖要么描繪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場景,要么描繪了與之相關的人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插圖欣賞活動,從美術角度出發,圍繞色彩、構圖等方面,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插圖的內涵,并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三)“語文 + 音樂”豐富課堂生動有趣
跨學科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實踐應用,還需要關注音樂學科的融入,將音樂與語文結合起來,豐富課堂教學,打造生動有趣的語文教學活動,為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音樂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兼具音樂旋律、歌詞等元素。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巧妙利用音樂來創設教學活動。首先,利用音樂導人課堂教學。在一堂課開始的時候,教師不必急于進行新課知識的講解,而是可以播放一首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歌曲,先組織學生欣賞歌曲,再順勢引出新課知識。比如,在教學《猴王出世》這篇課文時,首先,在課堂導人環節,教師可以播放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曲,讓學生先聆聽,再討論,分享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并描述從中感受到的孫悟空形象。然后從電視劇的角度切入,引出課文相關內容,從音樂延伸到課文閱讀。其次,教師組織配樂朗誦,強化學生語感。朗誦在語文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單人朗誦或集體朗誦,有助于他們從中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在實施跨學科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入音樂,構建配樂朗誦活動,通過音樂營造氛圍,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最后,進行音樂創作。音樂分為純音樂和歌曲演唱,歌曲由旋律和歌詞構成,歌詞能夠表達具體的含義,與旋律形成共鳴。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經典歌曲,讓學生進行歌詞創作。比如經典民歌《茉莉花》,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欣賞這首歌曲的歌詞,再讓他們選擇一種花卉進行二次創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
(四)“語文 + 數學”拓展語文教學邊界
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實踐,還可以與數學學科進行結合。數學在小學階段是一門重要課程,與語文具有同等地位。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也會影響數學的學習效果,因為在數學學習中會涉及一些概念理解、題目閱讀等內容,這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閱讀和理解能力,才能有效理解相應的數學內容。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數學內容創設跨學科教學活動。一方面,圍繞數學素材組織閱讀活動。小學階段的一些數學問題本身就是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通過文字闡述數學關系。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引人一些數學題自,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理順其中的數學關系。比如,小華家有12只雞,每只價值80元,賣給鄰居小紅4只,送給姑姑趙某3只,又從市場買了5只。那么小華家現在有多少只雞?小華和趙某是什么關系?小華家原本的雞少了幾只?教師通過這樣的數學題目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并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展示其中的數學關系。另一方面,圍繞語文教學內容設計數學實踐活動。一些語文課文中包含著數學知識,教師可以挖掘其中的數學知識點,設計數學實踐活動。比如《景陽岡》這篇課文中寫道:“只見店主人把三只碗、一雙箸、一碟熱菜,放在武松面前,滿滿篩一碗酒來。”對于這句話,教師就可以設計數學思考問題:桌上有幾個碗?桌上的餐具一共有幾種?武松最后喝了18碗,意味著武松后來又續了幾次?在課文中挖掘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保障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策略
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實踐可以與多個學科相結合。除了構建多樣化的跨學科教學活動,還要關注一些其他方面的要點,通過一些措施來保障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取得理想效果。
(一)語文教師提高自身跨學科素養
要想將跨學科教學有效融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語文教師自身需要具備良好的跨學科素養。跨學科素養主要包含跨學科知識、跨學科意識、跨學科溝通、跨學科創新等具體內容,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逐步提高這些方面的素養。首先,加強學習,豐富自身的跨學科知識積累。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其他學科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如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以豐富自身跨學科知識積累。其次,深人學習跨學科模式,強化自身的跨學科意識。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業余時間,主動研讀新課標,搜集關于跨學科的相關學術文獻,對跨學科教學的內涵本質、實施現狀、教學價值等形成全面認識。再次,多與其他學科教師溝通,提升跨學科溝通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溝通,探討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商討跨學科教學方案,基于不同學科的視角審視跨學科教學,強化跨學科溝通能力。最后,注重跨學科教學實踐,提升跨學科創新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將跨學科教學積極運用于教學實踐,主動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構建多種跨學科教學活動,以促進自身跨學科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二)保持課內外跨學科結合
跨學科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不僅要關注課內教學,還要注重課外學習,保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讓跨學科教學形成全面覆蓋。在課內教學方面,可以將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結合,創設不同的跨學科教學活動。在課外學習方面,則要圍繞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等環節,為學生設計不同的跨學科學習活動。比如針對課前預習,將語文與音樂相結合,要求學生在課前學會與課文相關的歌曲,并在課堂上進行集體演唱。而針對課后鞏固復習環節,則可以圍繞跨學科理念創設一些綜合性的學習任務。比如,將語文與美術相結合,構建“我的家庭”主題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畫一幅全家福照片,并寫一篇作文,對家庭成員進行介紹。
(三)做好跨學科教學評價及反饋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跨學科教學,還需要做好教學評價及反饋。教學評價應當定期開展,設定具體的評價指標,如學生跨學科知識水平、跨學科素養、語言能力、創新思維等,通過跨學科實踐、書面練習、課堂表現等維度,對跨學科教學的實際效果做出評價,并進一步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在教學評價的基礎上,教師要向學生反饋評價結果,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要對每個學生提出建議,幫助學生優化學習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果,讓跨學科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深人推行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注重跨學科教學實踐,打破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壁壘,在跨學科模式下構建起綜合性的教學活動。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可以將語文學科與英語、數學、音樂、美術等學科相結合,創設各種各樣的跨學科教學活動。同時,注重提高自身的跨學科教學素養,保持課內課外結合并做好教學評價,為跨學科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宋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