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凸顯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地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挑戰性和復雜性,要強調一系列對策的有效落實,并保證一系列對策的相互補充,將人才、技術、制度、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運用經驗總結法和文獻研究法,總結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策,主要包括四方面對策,即持續發展農業生產技術、加大農業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強化各方面主體的合作。
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過程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必須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向優,助推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現階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較好成效。但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長期性和挑戰性的特點,可以涉及到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政策支持、綠色發展、產業鏈發展等多個方面。所以,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難度。針對于此,必須強調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落實及優化,確保一系列措施發揮出最大價值。結合當前的文獻資料,筆者分析總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科學對策,作如下的論述。
一、持續發展農業生產技術
在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農業生產技術發揮出重要作用,所以必須持續發展農業生產技術,并保證將農業生產技術的優勢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持續發展農業生產技術的過程中,應該著重把握好三個方面的思路:一是,注重運用當前成熟有效的農業生產技術,強調農業生產技術的機械化和現代化,通過加快農業生產機械化與現代化的發展,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二是,注重農業科技的持續創新,比如堅持將自動化技術、智能化技術運用于農業生產活動之中,促進農業生產技術創新;三是,注重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對當前先進科學的種植技術、農業生產管理模式進行推廣運用,并因此推動農業產業化。
在農業生產技術中,主要涵蓋育種改良、土壤管理、作物種植、灌溉技術、施肥技術、農機裝備運用、病蟲害防治這些方面。一是,在育種改良技術的運用與發展中,要注重運用當前的傳統育種技術和分子育種技術,確保培育出耐逆性強、高產優質、抗病蟲害的新品種。以分子育種技術為例,要科學運用遺傳學技術、現代分子生物學,基因編輯、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技術均發揮出重要作用,有助于培育出經濟性狀優良的品種。二是,在土壤管理技術的運用與發展中,關鍵是科學進行土壤的調查、改良、保護及利用,在土壤中科學施用礦物肥料、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與此同時,注重進行土壤結構的改善和保護性耕作,對農田生態環境進行持續改善,促使土壤質量處于持續改善的狀態,并避免土壤出現污染問題。三是,在作物種植技術的運用與發展中,主要包括苗種選擇、播種、移栽、優勢品種培育、植株密度調控,強調落實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措施,比如調整水分供應、控制病蟲害,并且農作物種植要始終考慮到當地氣候條件與土壤條件。四是,在灌溉技術的運用與發展中,當前應該注重對滴灌、滲灌、噴灌等先進灌溉技術進行推廣運用,還應該精準把握灌溉時機、灌溉水量及科學運用灌溉方法。當灌溉技術趨于先進化和科學化,則可以為農作物生長提供適量的水分供應,有效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對于促進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深遠意義。五是,在施肥技術的運用與發展中,始終強調科學合理地施肥,主要涉及施肥量的確定、施肥方法的選用、施肥時機的把控,有效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除了科學利用礦物肥料、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當前應該重視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的運用,這一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六是,在農機裝備運用這一方面,要清楚意識到農機裝備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當前及后續均要重視農機裝備的科學運用,主要是噴施機械、種植機械、收割機械。為促進農機裝備的發展,關鍵之一是廣泛運用自動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持續提高農機裝備的智能化與自動化,以求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此外,在病蟲害防治中,要強調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重點運用生物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使病蟲害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并因此減少農作物損失。
二、加大農業政策支持力度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政策支持,確保一系列農業政策有效發揮保障作用和支持作用。目前來看,關于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較多,毋庸置疑,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加大農業政策支持力度,避免輕視或忽視農業政策支持工作。具體來講,在加大農業政策支持力度的工作中,應該重視四方面措施的落實。首先,農業農村部要進一步發揮好職能,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強化農業政策支持,保證一系列農業政策得到扎實的落實,形成農業政策支持的合力。以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為例,基層部門要全力加強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對農民合作社與農業企業給予多方面、全過程的政策支持,結合實際情況落實好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農民朋友提高收入水平。其次,農機裝備在助推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所以,要不斷完善農機裝備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在農機專項鑒定、農機購置使用、農機新產品試點這些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農機裝備的政策支持中,地方部門要綜合分析當地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掌握農業生產活動中的急需機具,在此基礎上確定和提高農機裝備的補貼額度,以確保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生產的個人,可以購置并使用先進科學的農業機械設備。再次,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要強調基礎設施投入,地方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主要是政策、資金方面的支持。在基礎設施投入的過程中,還應該堅持凸顯農村改廁、環境提升、污水治理、文明庭院創建等工作的重要地位,既要提高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水平,也必須不斷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最后,重視農業農村經濟的綠色發展,全過程加強綠色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尤其是引導農村居民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綠色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綠色發展中,當前的一種重要做法是通過減免稅收、降息等政策緩解綠色發展的資金壓力,在資金層面給予農村居民足夠且有效的支持,便于農村居民去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還有重要一點,即農業農村經濟的綠色發展過程中重點貫徹生態保護理念,一方面加大農業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落實好保護優先、節約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推動農業農村的健康發展。
三、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農村居民是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主體,要強調發揮好農村居民的主體作用,并且注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在廣義上,“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農業生產中,綜合素質較高、掌握先進農業知識和技術、有效運用新設備、新技術的新型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實用人才,并且有著良好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創新精神,可以促進農業技術的革新及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要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培育,分析和把握相關政策中的要求,持續推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培育工作,在此基礎上有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貫徹實施。為有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關鍵是在理念和做法上進行革新,循序漸進地推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培育工作。首先,注重培訓教育方式的科學運用,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高標準培訓教育基地,面向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進行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新型職業農民,支持他們將理論知識成功轉化為良好操作能力,成長為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其次,加強農民思想道德主陣地建設,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整個過程中,扎實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幫助新型職業農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以主人翁的心態全身心參與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動之中。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思想道德主陣地建設中,應該牢牢抓好新型職業農民的愛國情感、行為習慣、基本素質及遠大志向,強調引導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去加強愛國情感、規范行為習慣、提高基本素質及確立遠大志向。再次,注重完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培育標準及培育機制,并且保證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和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對涉及的資金、技術、制度、政策等要素進行優化。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培育工作,必須與農業農村發展處于有效協調的狀態,鼓勵和引導新型職業農民全身心參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動之中,在此過程中發揮好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發現和解決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尖銳問題。最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過程中,要強調將互聯網平臺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在此基礎上對培訓教育內容進行優化和完善,確保培訓教育內容具有前沿性與實用性。創新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培育模式之時,可以在當前注重運用科技示范戶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形式、農業職業培訓機構形式、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形式,并為新型職業農民全過程提供技術咨詢、經驗分享、培訓指導、技術交流等方面的優質服務。總之,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培育工作要促進常態化和科學化,各級職能部門在后續要繼續探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方法和路徑,引導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在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四、強化各方面主體的合作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涉及到較多的要點和主體,也因此增加了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挑戰性。針對于此,當前要強調和強化各方面主體的合作,各方面主體要注重發揮好自身職能,同時注重溝通合作,確保形成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具體來講,在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主要是相關部門、社會企業、科研院校、農村居民這些主體,要強調這些主體的溝通合作。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要注重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多元主體中,強調相關部門發揮好領導作用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確保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在政策支持方面,相關部門的重要做法是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分析和明確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尖銳問題,在此基礎上落實針對性強的政策文件。首先,在資源整合與調配這一方面,相關部門要注重對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各類資源進行整合,主要是對財政資金、土地資源進行系統性整合,并有效用于支持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企業在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強調科技創新、主體利益聯結、信息交流與共享,并引導廣大農村居民有效參與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動。其次,在科技創新方面,社會企業要強調在農業產業融合中積極進行科技創新,確保一系列先進技術手段,有效運用于農業農村的生產環節、加工環節、銷售環節等多個環節,切實發揮好先進技術手段的優勢。最后,在信息交流與共享這一方面,社會企業要注重與政府部門、科研院校、農村居民等主體進行溝通合作,在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加強信息交流與共享,不斷去打破所存在的信息壁壘,并因此提高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決策活動的效率和質量。科研院校要積極參與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動,將知識層面、實踐層面所具有的優勢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促進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與信息化。此外,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生產活動中,地方政府應該鼓勵科研院校的參與,并可以在科研院校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立起多元化合作的良好機制,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從農村居民的角度而言,農村居民要積極參與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動中,比如要主動去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優化,在房前屋后、背街小巷、村莊外圍、主次干道、河道溝渠這些重點區域的集中清理整治工作中發揮出重要作用,使農村人居環境舊貌換新顏。農村居民要主動接受基層組織的領導,基層組織要堅持發揮好作用,引導農村居民有效掀起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熱潮。除此之外,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凸顯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地位,主要是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這些新型經營主體,保證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為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以龍頭企業這一新型經營主體為例,地方政府要引導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并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去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動品種培優、標準化生產、品牌打造、品質提升,在此基礎上成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從而助力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要注重全過程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于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挑戰要認真分析和積極應對,強調將人才、技術、制度、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同時政府部門、社會企業、科研院校、農村居民等主體要注重溝通合作,共同推進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后續,要進一步圍繞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和實踐,并注重引入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支持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始終充滿活力,以求取得農民全面發展、農村全面進步、農業全面升級的良好效果。
(作者單位:273500山東省鄒城市鋼山街道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