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園保、提品德針前體系。通過“三愛四行”目標凝練、“心中的大師一身邊的大師一我是小大師”內容架構、“四維四徑”實施路徑及“知情意行”評價體系,探索以大師榜樣為載體的幼兒園品德啟蒙教育新樣態。
品德啟蒙:指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采用適宜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品格和道德啟蒙教育活動,助力幼兒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大師:本研究中的大師指各行各業品德良好、專業優秀、能力突出的人,包括幼兒身邊的長輩、老師和同伴等,以及他們心中的大師或身邊的大師。
小大師成長營:指以榜樣大師為價值載體,圍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開展了解大師故事、感受大師品質、學習大師本領、修煉小大師等成長活動,培養兒童良好的品德行為。
一、“小大師”品德啟蒙意義初探
(一)關注“大師力量”,幼兒教育需要品德滋養
立德樹人是推動我國教育事業進步和發展的指導思想,有效開展品德啟蒙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形成良好的品質。在幼兒園開展以大師為載體的品德啟蒙活動,旨在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理想信念以及綜合素養,根據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選擇恰當的方式和途徑,開展類型豐富的品德啟蒙活動,實現品德啟蒙活動的常態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二)重視“大師引領”,幼兒成長需要品德的托舉
教師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精選榜樣大師的故事,將其作為滲透品德啟蒙思想的載體,讓幼兒在參與多元化活動中受到榜樣大師的正向影響,逐漸認識到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堅韌不拔、愛國愛家等品質和素養的重要性,并在模仿和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規范自身言語和行為,最終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聚焦“大師品行”,德育課程需要適宜的載體
立德樹人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師德素養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教師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規范自身言行,確保幼兒受到積極正向的影響。此外,教師應引入多樣化的教育素材,摒棄單一的“說教”模式,采用趣味化、直觀化的“大師”作為品德啟蒙的載體,不僅可以豐富幼兒教育的內容,還有助于推動園所課程整體發展。
二、“小大師”品德啟蒙課程內容構建
我園以“童蒙養正、藝啟趣玩”為辦園理念,構建了“小大師”品德啟蒙課程,引導幼兒主動認識大師,學習大師的品質,發掘自身潛力,養心潤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品德啟蒙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該課程以“三愛四行”為具體目標,內容圍繞三個板塊構建,實施方式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展開。
(一)“三愛四行”課程目標凝練
基于幼兒園“童蒙養正,藝啟趣玩的辦園理念,凝練“養正”品德啟蒙的總體自標,以“心正、行正”品德啟蒙目標為基點,從自我、他人、社會三個維度凝練“三愛四行”課程目標?!叭龕邸笔菑膶W會愛自己出發,到愛他人,包括家人、老師、同伴等,同時從小做好愛國啟蒙,培養良好的親社會行為;“四行”是指將品德啟蒙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幼兒有善良的行為表現,有良好的品質,文明言行,遵守規則。
(二)“三維大師”課程內容構建
在課程內容構建中,我們以幾童為本,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從自己、他人、社會三個層次梳理和挖掘符合“三愛四行”課程自標的典型人物,作為開展品德啟蒙課程的大師。圍繞家園、社區、國家三大幼兒生長環境,由近到遠、由淺至深構建品德啟蒙課程內容。
1.心中的大師:從社會和國家層面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作為榜樣原型,挖掘人物形象高尚的道德情操、優秀的職業素養,以及愛自己、愛他人、愛祖國等優秀的品質?!靶闹械拇髱煛币话惴殖烧Z言大師、藝術大師、運動大師、感動大師等,其中既有舉國無雙的科學大師,也有感動中國人物等。
2.身邊的大師:主要是幼兒身邊的人物。三人行必有我師,能者為師。教師引導幼兒發現身邊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從平凡簡單的事件和工作中分析不平凡的品質和道德修養。他們是孩子的同伴、學長、老師、長輩,是幼兒園里每一位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的人。
3.我是小大師:由他人到自我,由表及里,感受榜樣的力量,激發自我成長。“我是小大師”聚焦幼兒自我成長,鼓勵幼兒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激勵自己,主要分為“能干的我”“特別的我”“我想成為你”三個板塊。
三、“四維四徑”實施方式探尋
結合園所條件和幼兒現有發展水平,課程圍繞知情意行四大維度展開,通過“訴大師事跡”“感大師心跡”“體驗大師軌跡”等途徑來實施。
(一)以知明德 訴大師事跡
以幼兒喜聞樂見的故事作為核心和載體,尋大師蹤跡。聽大師故事,品品德啟蒙之味。幼兒通過多感官聆聽、探索、演繹大師故事,體悟大師事跡,認識理解守規、愛國、感恩、擔當等精神價值。
(二)以情潤德 感大師心跡
依托節日活動、情境創設,引導幼兒感受大師事跡與自我心靈的互動與共鳴,由外而內凝聚意志。通過五大節日,深入感受大師精神:勞動節,感悟勞動者的平凡與偉大;國慶節,體會愛國大師的愛黨愛國情懷;糧食節,領略糧食之父的堅持與博愛;雷鋒日,傳承雷鋒精神;兒童節,以“我是小大師”為主題,聚焦自我成長。
(三)以意銘德 體驗大師軌跡
預設“大師請進來”“萌娃走出去”“元幼職業日”三個板塊,引發孩子們對成人職業世界的好奇。設置職業日,讓孩子真正走上各個職業崗位,體驗醫生、消防員、警察等職業所具備的品德,培養素養,滿足孩子渴望成為“小大人”的心愿。
(四)以行立德 行大師足跡
豐富的認知、充實的情感、堅定的意志體驗共同支撐著孩子“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助推“小大師”養成。以“小大師養成計劃”為抓手,以“大師成長日記、成長護照”為載體,記錄和助推幼兒成長。
四、“知情意行”大師成長評價譜寫
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關注兒童的發展目的,以“小大師養成護照”為載體,通過“大師檔案”“大師徽章”“大師成長匯報”等進行動態評價,形成多角度、多形式的評價體系。
(一)大師檔案記錄
以“大師通行證”為載體記錄幼兒品德啟蒙檔案,一人一檔。幼兒每天一進園,教師就對其參加的每一項大師品德啟蒙教育情況進行記錄,并將記錄一直延續到初中甚至高中,建立一體化的品德啟蒙情況檔案。
(二)大師素養打卡
在大師品德啟蒙課程開展過程中,適時用“大師券”“大師徽章”作為評價手段,激發幼兒品德啟蒙養成積極性,爭當“愛心小大師”“科學小大師”“運動小大師”等。
(三)大師成長匯報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幼兒提供活動和展示的機會,提供“愛心小大師”“科學小大師”等成果展示平臺。例如,可以在公眾號、微官網上發布視頻,也可以在“校園廣播”“職業日”欄目里為全園幼兒提供近距離交流自己成長故事的平臺。
五、“小大師”課程的收獲與成長
(一)榜樣浸潤下的成長蛻變
課程實踐推進三年間,幼兒在多元榜樣資源中實現認知、情感與行為的遞進式發展。從錢學森、屠呦呦等“心中的大師”故事中感知愛國奉獻精神,在長輩、勞動者等“身邊的大師”日常場景中習得感恩與責任,幼兒逐步養成文明言行、規則意識和親社會行為,達成品德啟蒙從認知輸入到行為輸出的閉環。
(二)從“說教者”到“榜樣共建者’
教師通過開發“大師故事資源庫”、設計沉浸式體驗活動(如“禾下乘涼夢”“糧食主題情景劇\",提升資源整合與課程實施能力;教師在環保節約主題活動中主動踐行垃圾分類,帶動幼兒積極參與。教師德育活動創新意識顯著增強,絕大部分教師認同“自身言行是最生動的德育教材”,以身作則,促進兒童覺醒。
(三)多維場域的教育生態共融
課程打破幼兒園單一場域的局限,構建家園社三位一體的榜樣網絡。在家園聯動方面,幼兒園組織開展“家庭大師故事會”,邀請家長分享職業故事,收集家庭榜樣案例;在社區層面,幼兒園積極與消防中隊、醫院等共建“校外實踐基地”,帶領幼兒走進消防隊體驗“勇敢擔當”,探訪養老院踐行“孝親敬老”;跨學段互動中,與中小學、初高中生志愿者開展學子互動計劃,形成“榜樣能量跨齡傳遞”的獨特生態。家長與社區的參與度顯著提升,形成了全方位品德啟蒙教育合力。
未來,我園將進一步深化榜樣資源的挖掘、家園協同評價標準的優化,讓品德啟蒙真正成為幼兒扣好人生第一??圩拥目沙掷m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