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戲作為幼兒園課程的核心內容,對中班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中班幼兒已具備基本的認知能力與社會交往技能,在游戲活動中能表現出明確的主題意識、初步的計劃能力與較強的探索欲望。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構建系統的自主游戲支持體系,通過科學規劃游戲環境、優化材料投放策略和創新活動組織方式等提升自主游戲的實施質量。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發展規律,“稻草游戲”活動設計了認知體驗、創造表達、合作建構和角色扮演等層層遞進的游戲環節,旨在培養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推動自主游戲向更高水平發展。
一、洞察特點,把握表現
中班幼兒自主游戲呈現出了系統化的發展特征。在游戲選擇方面,幼兒表現出了明確的自標意識,能根據興趣確定游戲主題,自主選擇所需材料與游戲伙伴。幼幾游戲規劃能力逐步提升,從明確游戲自標、設計活動流程到預設解決方案,體現出了完整的組織思維。在材料運用層面,幼兒能夠掌握工具使用方法,理解材料特性,將不同材料進行創造性組合,豐富了游戲的表現形式。在游戲實施過程中,幼兒展現出了較強的空間規劃能力,通過合理布置場地與創設游戲情境,營造了適宜的游戲氛圍。幼兒的規則意識日趨成熟,能在游戲中建立基本規則,通過協商完善規則內容。幼兒的自主管理能力逐步形成,表現為對材料的科學管理、對游戲流程的把控和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在游戲評價方面,幼兒開始關注游戲效果,能通過作品展示與經驗分享等方式,反思游戲過程,優化游戲方案,推動自主游戲水平持續提升。
二、依照特點,巧設活動
自主游戲的開展需要系統的活動設計與支持策略。以“稻草游戲”為例,教師通過科學規劃游戲環境、創設材料支持系統和建立活動評價機制等方式,提升了自主游戲的組織水準。教師的活動設計從認知體驗到創造表達,層層推進游戲深度,引導幼兒在真實情境中提升自主游戲能力,確保自主游戲的質量持續優化。
(一)稻草認知體驗游戲
教師構建探索性游戲環境,設置材料認知區、工具操作區、創意構思區等功能明確的活動空間。在材料區配備不同規格的稻草樣本,投放放大鏡、卷尺等觀察工具,支持幼兒開展多維度探索。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幼兒擔任區域管理員,負責工具的借還和整理。在探索過程中,實施自主選擇機制,幼兒根據興趣確定探索方向:開展材質研究,運用工具觀察稻草的結構特征;開展物理探索,測試稻草的韌性與可塑性;嘗試加工實驗,探索稻草的工藝價值;等等。教師設置任務提示卡,引導幼兒記錄探索成果,形成研究檔案。采用區域輪換策略,確保探索經驗的全面性。在成果分享環節,幼兒展示探索成果、交流操作方法,建立經驗庫。通過定期更新探索任務、優化記錄方式和完善評價機制等措施,保持探索活動持續深入,提升自主探索的質量。
(二)稻草創造性表達游戲
教師打造了創意工作室式游戲環境,包括構建材料儲備區、創作操作區與作品展示區等功能區域,配備稻草、彩繩、鐵絲等多樣化創作材料,建立材料分類與管理制度。通過實施項目管理方式,幼幾可以自主規劃創作主題,繪制設計圖紙,并確定制作流程。教師引導幼兒組建創作小組,明確分工職責:設計師負責方案構思,技術員負責材料加工,工藝師完成作品制作,評價員負責成果反饋。教師設置技術指導區,展示稻草編織與造型等基礎工藝,支持幼兒自主掌握制作技法。建立作品評價機制,幼幾通過小組互評與集體點評等方式提出作品優化建議。我們還開展了創意升級活動,支持幼兒對作品進行改進和完善。通過技術交流會與作品展示等形式,促進幼兒分享與提升創作經驗,發展自主創作能力。
(三)稻草合作建構游戲
教師設計了“智慧農場”主題環境,構建了建構區、材料區、討論區等功能區域,引導幼兒開展前期建構方案設計,通過繪制建構圖紙來明確建構目標。幼兒自主組建建構小組,確定職責分工:規劃師負責空間布局,工程師主導結構搭建,技術員處理材料加工,檢驗員把控建構質量。建構過程采用項目管理模式,幼兒通過投票確定場地規劃方案,協商解決技術難題。教師設置了材料支持區,配備了稻草與繩索等建構材料,支持幼兒根據需求自主選取,并引導幼兒運用編織與捆綁等技術提升作品結構性。采用遞進式建構策略,從單體建構到組合建構,提升幼兒的建構能力。設置建構展示環節,幼兒通過展示作品特色,分享建構經驗,促進技術水平提升。
(四)稻草角色扮演游戲
基于建構場景開展“智慧農場”主題游戲,建立完整的游戲規則體系。幼兒可以自主規劃游戲情節、設計角色職責、制訂活動規則。幼兒通過競選方式確定關鍵角色:場地管理員負責空間調配,農藝師負責種植規劃,工程師負責維護設施運行,體驗指導員開展參觀服務。幼幾自主設計并制作活動道具,規劃功能分區,完善場景布置。教師構建了材料準備區、道具制作區和情節討論區等支持空間,提供幼兒游戲發展所需的資源。在游戲實施過程中,采用自主管理機制,幼兒自主制訂活動流程,解決游戲問題。建立角色輪換制度,支持幼兒體驗不同崗位職責。定期開展游戲研討活動,優化游戲方案,促進自主游戲持續深化。
三、尊重差異,豐富形式
中班幼兒在自主游戲能力方面存在個體差異,需要教師采取科學的支持策略,確保每位幼兒都能獲得適切發展。教師通過優化材料投放方式、調整活動難度與豐富游戲形式等措施,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個性化支持,促進幼兒自主游戲能力全面提升,推動游戲活動質量持續優化。
(一)分層投放活動材料
教師根據幼兒自主游戲能力的發展水平,構建了分層材料支持體系。在材料選擇上,為自主游戲能力尚在初步發展階段的幼兒配備結構簡單和易于操作的基礎材料,如大型稻草捆、粗繩索、簡易工具等,降低材料使用難度;為自主游戲能力較強的幼兒提供多樣化材料組合,如不同規格的稻草、彩色絲帶、編織工具等,支持幼兒創意表達;針對自主游戲能力突出的幼幾,增設金屬絲與裝飾配件等具有挑戰性的創新材料,鼓勵幼兒深度創作。在投放策略上,采用遞進式投放機制,根據幼兒的掌握程度逐步增加材料難度。建立材料評估制度,定期檢查材料使用效果,及時調整材料投放策略。設置材料探索區,展示多樣化材料運用方法,支持幼兒掌握材料特性。通過建立材料使用檔案,記錄幼幾的材料應用水平,為后續材料投放提供參考依據。
(二)靈活調整活動難度
教師建立了游戲難度分級系統,設計了多層次游戲內容。在稻草認知體驗環節,為自主探索能力待發展的幼兒設置基礎探索任務,如感知材料特性和嘗試簡單操作;為探索能力較強的幼兒設計深入探索項目,如開展材料實驗和探究加工工藝。在創造性表達環節,提供不同難度的創作選擇:基礎水平的幼兒側重平面作品制作,提升水平的幼幾嘗試立體造型創作,拓展水平的幼兒挑戰復雜結構設計。在合作建構環節,從材料傳遞到結構搭建,從局部建構到整體規劃,根據幼兒的能力分配建構任務。建立任務升級機制,支持幼兒在掌握基礎內容后嘗試更具挑戰性的活動。設置能力發展檔案,記錄幼幾游戲水平的提升軌跡,為調整游戲難度提供依據。通過開展經驗交流會,促進不同水平幼兒之間的互動學習。
(三)關注個體需求差異
教師通過系統觀察和識別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個性化需求,采取針對性的支持策略。對自主性較強的幼兒,提供開放式游戲空間與充足的決策機會,支持其獨立開展游戲探索;對參與度較低的幼幾,創設小型游戲區域,引導其逐步融入集體活動。在游戲形式上,為專注力集中的幼幾設計游戲項目系列,支持其進行持續性探索;為注意力易分散的幼兒細化游戲步驟,通過階段性自標引導其完成游戲任務。建立個別化指導機制,根據幼兒的游戲特點提供個性化支持,包括經驗交流、技能指導、方案優化等。建立個性化游戲檔案,記錄幼兒的游戲偏好和發展進程,為游戲設計提供參考依據。教師通過構建差異化的游戲環境,調整指導策略與完善評價方式,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提升自主游戲的整體質量。
自主游戲為中班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發展機會。通過稻草游戲等主題活動,幼兒在真實情境中提升游戲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幼兒游戲的特點、優化環境創設、完善支持策略,并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在游戲實踐中,我們重視個體差異,采取分層指導的方式,以確保每位幼兒都能夠獲得適切發展。教師要持續提升專業能力,整合多元活動形式,構建促進幼幾自主游戲發展的課程框架,通過不斷優化游戲質量,深化游戲內涵,促進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全面均衡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