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老齡化進程持續加快,老年群體數量越來越大,他們對精神文化生活及自身提升有著更強的渴望。終身學習理念倡導人一生不間斷地學習,老年教育就是這種理念在老年階段的一種應用。但是當下老年教育存在區域不均衡、資源分散等狀況,各個地區在教學設施、師資力量、課程安排等方面差別很大。有些發達地區的老年大學課程豐富多彩,包含書法、繪畫、電腦等諸多領域。有些偏遠地方老年教育資源短缺,老人能挑選的學習內容很少。搭建起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可以沖破地域障礙,把優良的教育資源融合起來,給老年人以更為豐富、便利的學習機會,這對促進老年教育發展、落實終身學習理念很有價值。
一、老年教育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構建的價值
(一)推動終身學習體系全覆蓋
要想讓終身學習體系得以完善,就需包含人生各個階段。老年教育屬于這個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發展情況會左右終身學習體系是否完整。創建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可以把不同地方的優質老年教育資源融合在一起,不管是發達地區新穎的教學觀念、充裕的課程素材,還是偏遠地區特有的文化課程,都可以通過該平臺實現共享。比如,某個沿海城市的老年大學開辦了有關智能生活的新課,教給老年人怎樣用智能手機、做線上支付等。而在一些有著濃厚民俗文化底蘊的地方,老年學校設置了傳統手工藝制作之類的課程。借助資源共享平臺,這些課程能夠流傳到別的地方,使得更多老人有機會學到多種類型的知識,彌補老年時期學習資源不足的情況,促使終身學習落實到生命的各個階段,助力終身學習體系全方位地覆蓋老年人群體。
(二)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學習需求
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呈多元態勢,包含文化知識的學習,也關乎健康養生、興趣愛好發展、社交技能改善等諸多方面。各個地區因文化背景、生活習性存在差別,老年教育資源也各具特色??鐓^域資源共享平臺可集合各個地方的資源,給老年人賦予多種各類的學習機會。通過該平臺,老年人可依循自身興趣與需求,自由挑選學習內容。要學江南越劇唱腔也好,或是知曉西北邊陲民族文化也罷,均能從平臺獲取對應的課程及學習資料,在更大程度上滿足老年人各類學習需求,并充實其精神文化生活。
(三)推動區域老年教育均衡發展
當下老年教育資源在區域之間存在不均衡的情況。發達地區依靠自身的經濟實力,在老年教育投入、師資團隊打造、教學設施裝備等方面占據較大優勢,可以開辦多種課程,并聘請出色的教師來上課。但是欠發達地區卻遭遇資金不足、師資缺少、教學設備落后等諸多難題,導致老年教育發展遲緩。跨區域的資源共享平臺一旦創建起來,便會突破這種地域上的障礙,達成優質教育資源的流通與共享。比如,借助該平臺,發達地區的優秀教師可為偏僻地方的老人展開在線授課,傳授教學心得,而且發達地區充裕的課程資[2]料可供其他地方模仿采用 o
二、老年教育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構建面臨的問題
(一)平臺建設面臨技術壁壘難以突破
老年教育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的創建少不了先進技術的支撐,不過在實際創建進程當中,技術方面存在不少難點。其一,各個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并不一致,有些偏遠地方的網絡信號不穩定且帶寬不夠,使得平臺訪問遲緩,視頻播放卡頓,極大地影響了老年人的學習感受。其二,平臺的適配性也是個考驗,要適配大量設備和操作系統,滿足不同老年人用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等各種終端設備的需求。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會有一些設備不能正常登錄平臺,課程視頻也無法播放之類的狀況發生。而且平臺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十分關鍵,老年人群體的個人信息若遭泄露,也許會造成多余的困擾。當下不少平臺在數據加密、用戶身份驗證之類的安全防護上存有漏洞,很易遭受網絡攻擊,引發用戶信息外漏現象。比如,某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就曾由于安全防護措施不完善而遭到黑客入侵,大批用戶的姓名、聯系方式等信息被泄露出去,這使得用戶陷入恐慌并心生不滿,對平臺的名聲和用戶的信任感產生負面影響。
(二)資源整合與共享面臨障礙
老年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包含課程資源、師資資源、教學設施資源等。不過在執行跨區域整合與共享的時候會遭遇不少阻礙。其一,各個地區的老年學校在課程安排、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標準方面存有差別,很難做到統一整合。有些地區的老年大學重視理論知識教學,所設課程大多關乎文化歷史、哲學之類;有些地區卻看重實際操作,開辦了眾多手工制作、舞蹈表演之類的課程。此類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和考量準則均有所區別,引發資源整合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各個地區的老年學校之間缺少有效的交流協作機制,它們資源共享的觀念較為淡薄,很多機構把自己擁有的資源當作“私人財物”,不愿同別的地區分享,害怕自身所具有的長處會被削減。而且資源存在著版權方面的問題,這也妨礙了資源的共享。某些出色的課程,以及教學材料享有版權,不能在平臺上隨意流傳[3]。諸如某個著名的老年學校研發出的特色課程,就因為版權受限,無法在跨區域的資源共享平臺上加以推廣,造成其他地方的老年人沒辦法學到這些優質課程。
(三)區域文化差異對平臺適用性的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存在獨有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以及語言特征,這種文化上的差別給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的形成造成了困難。就課程內容而言,某些帶有地方色彩的課程,比如方言類課程、地方戲曲課程等,即便在本地頗受老年群體喜愛,可一旦拿到別的地方去推行,便會因為語言和文化環境有所區別而無法被很好地認識與接納。諸如廣東地區的粵語評書課程,那些聽不懂粵語的老人很難體會到課程中的內容,極大地影響到學習熱情。而且,各個地區老人的學習習慣與需求有所區別,有的老人也許喜歡集體學習,以及當面交流的形式,也有的老人大概會偏向線上自主學習;城里老人對科技類、時尚類課程感興趣,而農村老人也許更關注農業生產、生活技能方面的課程。如果平臺未全面考量這些文化差異并給予個性化學習服務,便無法滿足不同地區老人的學習需求,影響到平臺的合適性與吸引力。
(四)平臺運營及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老年教育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若想得到有效運作與經營,這是保證平臺不斷發展的核心所在。可當下該平臺在運作經營上存有不少問題。其一,缺少專業的運作團隊,平臺的日常守護、內容更新、用戶服務等事務常常由老年學校的教師或者工作人員來承擔,這些人沒有專業的運作知識和技巧,很難做到對平臺科學有效的經營。其二,運作資金短缺也是限制平臺發展的一大要素,平臺的創建、守護和推行均需許多資金注入,而當前其運作資金大多源于政府撥款和少許社會捐贈,資金渠道較為單一,很難符合平臺發展所需平臺的經營體制不完善,用戶經營、課程審查、教學評定等方面缺少清晰的準則與規范。比如,對用戶發表的學習內容及評論沒有高效的審查體制,也許會有不良信息流傳;對課程品質的評定缺少科學的衡量指標,很難保障課程的品質。某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曾經因為課程審查不嚴,上架了一批品質欠佳、內容失準的課程,引發了用戶的不滿,影響到了平臺的聲譽。
三、老年教育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構建策略
(一)強化技術研發與應用支持
面對平臺創建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題,要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改進平臺的技術水平和穩定性。增進同通信運營商之間的合作關系,改良偏遠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加強網絡信號強度以及帶寬,保證老年人可以順暢地瀏覽平臺并觀看課程。完善平臺的兼容性,聯合設備廠商及軟件開發者展開技術調整和改良工作,促使平臺在各種設備及操作系統上平穩運行。還要關注平臺的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采用先進的加密手段和安全防護辦法,形成嚴格的用戶身份驗證和數據訪問權限管理制度,守護好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而且,要想助力老年人解決技術難題,促使其更好地利用平臺,就應該開展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技術培訓活動。在線下可以在社區、老年大學等地開辦面對面的培訓課程,由專業人員一步步地教授老年人怎樣操作平臺、怎樣下載課程、怎樣參與互動等;而在線上,則可制作一些簡明扼要的教學視頻和操作指南,并把它們上傳到平臺之上,以方便老年人隨時學習。
(二)完善資源整合與共享機制
要解決資源整合與共享方面存在的問題,就要建立起相關機制。制定統一的老年教育課程標準和教學規范,清楚界定課程目的、教學材料、教學手段和考量準則,促使各個地區的老年教育組織即便遵照相同的標準,也要彰顯自身長處,設置獨特課程。增進地區之間老年學校的聯系與協作,創建資源共享團體或者合作平臺,定時舉辦交流活動,傳授教學心得、課程素材和經營范例。比如,開展跨地區的師資培訓、課程探討之類的活動,推動教師彼此交流協作。還要完善資源版權守護和共享制度,針對有版權的資源,可以通過商議、授權等途徑達成合法共享;對于處于公共領域的資源,則要促使各個機構踴躍上傳分享。而且利用市場手段,吸引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老年教育資源開發當中,通過采購、合作開發等辦法來得到更多優質資源,充實平臺的資源儲備。
(三)區域文化差異的尊重與融合
要想提升平臺的合適性,就應當敬重區域文化差別。在課程安排上,除供應通用課程之外,還要設立帶有地方特色的課程板塊,促使各個地方的老年學校把本地特色課程傳到平臺上來,而且配上詳盡的文化背景闡述及字幕翻譯,便于其他地方的老人學習。諸如針對方言類課程,可以添加普通話翻譯字幕;對于地方戲曲課程,則可以敘述該戲曲的歷史源流與表演特征。再憑借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遵照老人所在的地域、所具有的文化背景,以及學習喜好,推舉專屬化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5。例如,針對老人,可以著重推薦集體學習活動,以及線下交流課程,也可推送更多線上自主學習資源。在平臺創建文化交流專區,促使不同地區的老人互相分享自身的文化及學習經歷,推動文化交流融合,提升平臺的文化包容度與吸引力。
(四)健全平臺運營與管理機制
平臺若想做到可持續發展,就要完善運作與經營體系。創建專業的運作團隊,聘請具備互聯網運作、教育經營、信息技術等專業背景的人才,承擔平臺的日常運作與經營事務。針對運作團隊展開定期培訓,優化其業務水平和服務技能。拓展運作資金的來源途徑,除了謀求政府給予更多的資金扶持之外,還可以同企業展開合作,舉辦公益眾籌活動,收取適量的課程費用等來募集資金。比如,同老年用品企業展開合作,在平臺上做廣告宣傳以取得合作收入;對于某些優質的付費課程,在制定合適價格之后,再向有需要的老人開放。還要創建完善的平臺經營制度,制訂細致的用戶經營辦法、課程審查準則,以及教學考量體系,加大對用戶信息的審查力度并實施有效經營,約束用戶行為;形成嚴格的課程審查流程,保證所發布課程的質量;制定科學恰當的教學考量指標,針對課程成果和教師授課水準展開全方位考量,并把考量成績同資源推舉、教師獎賞等相聯系,促使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質量。
結束語
終身學習理念之下,老年教育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的創建屬于推進老年教育發展、完善終身學習體系的關鍵之舉。當下,在平臺創建進程當中遭遇諸多難題,諸如技術層面的開發困難、資源方面的整合阻礙、文化上的差異沖突,以及經營運作中的各類問題等,需要通過加大技術研究力度、形成完備的資源整合體系、尊重并考慮到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別、改進經營運作體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化解這些問題,做到平臺的高效運作和良好服務。日后伴隨社會對于老年教育重視程度的逐步提升,加上技術不斷向前邁進,老年教育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會持續地得到發展與改善,給老年人帶來更為充裕、便利、個性的學習感受,更好地助力老年教育均衡發展,促使社會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湯正友.老年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路徑分析].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4,40(2):99-101.
[2]習紅英.社會工作介入社區老年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探析.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6):105-107,110.
[3]王炎波.社區治理新常態下的社區老年教育發展策略[].安徽開放大學學報,2022(3):29-34.
[4]李彥.終身學習背景下社區教育融入社區治理的路徑探索].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1,23(8):7-11.
[5]王燕華,陳思宇.老年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路徑探索].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21,40(4):71-76.
作者簡介
趙運初(1984—),男,漢族,人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社區教育、老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