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8-24
刊物介紹
《環球時報》是由人民日報社主辦與出版的國際新聞報刊,創刊于1993年1月。原名《環球文萃》,1997年改名為《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對日本、美國及臺灣的新聞較為關注。在解讀中國外交政策領域具有一定權威性。因《人民日報》在全球各地派駐人數眾多的特派或特約記者,《環球時報》也以此為獨家特色資源,加以利用。使之刊發的文章受到中國大陸與海外同行的高度關注。 《環球時報》通過廣布于世界各地的駐外記者,以獨特視角生動及時反映這個世界的豐富與復雜,反映中國與世界的相互審視與交融,從而拓寬國人視野,為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與發展提供必要資訊。 同時,《環球時報》鮮明、堅決地向世界亮出中國民間對一些國際問題的看法和立場,成為中國百姓參與國際輿論的一個渠道。外國主流媒體和駐華使館普遍關注環球時報,對其所反映的中國民意加以傳播和研究。
環球時報
- 韓媒炒作我軍機靠近領空
- 歡迎回家(圖片新聞)
- “新三駕馬車”誓言“歐盟沒死”
- 莫須有,美英給俄羅斯定罪名
- 烏克蘭對俄防長發出傳票
- 美韓猜朝鮮有多少核武器
- 澳媒擔憂“來自中國的政治捐款”
- 中日韓外長今日將各自闡述立場
- 加拿大期待“重啟對華關系”
- 新媒:中國或要求引渡“紅通”5號人物
- 瑞士紀錄片講述中國游客《10天6國》
- IS綁架少年當“人彈”震驚世界
- 樸槿惠妹妹涉嫌詐騙被告
- 英國教師76刀捅死中國妻子
- 愛爾蘭倒票官員接連在巴西落網
- 美國同性戀大亨整垮爆料網站
- 歐盟自詡獎牌數第一遭英國人揶揄
- 格政客憂心俄動畫片入侵
- 馬尼拉禁止執勤警察挖鼻孔
- 性侵致美退伍女兵自殺率高
- 美國漂流客被風“非法”刮到加拿大
- 藍眼人或源自同一祖先
- 網紅引領阿聯酋消費潮流
- 俄退休老人與外國學生“結對子”互助
- 管樂手需警惕“風笛肺”
- 國際奧委會與國際殘奧委員會(答讀者問)
- 尼泊爾邊民渴望與中國做生意
- 美媒:“功夫龍”在香港退場?
- 中國最高樓號稱“最綠”
- 上海欲刪英文路牌,老外發愁
- 中國增強航母戰力以保衛海洋
- 法國華人要撕下“錢多膽小”標簽
- 印度“澳門”,莫迪選它辦金磚峰會
- 薩德換址部署,對華威脅未變
- 中國首次公布火星探測器外形
- 美媒警告中俄“小心瀕海戰斗艦”
- 美將核炸彈秘密撤出土耳其?
- 雙城論壇給兩岸打開“一扇窗”
- 蔡英文上臺后一天浪費一億?
- “洪荒少女”確定來訪令香港興奮
- 66歲馬英九挑戰登玉山
- “臺灣梅蘭芳”辭世,蔣經國曾是頭號粉絲
- 全球醫藥巨頭靠并購快速擴張
- 韓國免稅店挖空心思攬客
- 日本熱盼借奧運重振經濟
- 科比變身投資人,信心滿滿
- 中德機械進出口“正在反轉”
- 暑期檔“潰敗”為中國電影敲警鐘
- 上訴失敗,俄徹底無緣里約殘奧會
- 英奧運冠軍多來自公立學校
- 回歸NBA,易建聯如何“幫”湖人?
- 德媒奧運獎牌榜“剔除”俄羅斯
- 去坦桑尼亞種水稻,每畝利潤500元
- 我在坦桑尼亞鋼鐵業的淘金記(海外日記)
- 日本人怎么把鄉村旅游搞火了?
- 韓國軍方沒事找事,韓媒或缺常識(社評)
- 在法華人安全問題被“政治正確”遮蔽(觀察家)
- 客觀評估美打擊IS“成績單”
- 希拉里何以丑聞連連卻繼續吃香(社評)
- 日企賭中國崩潰將再吃啞巴虧
- 發展中國家為何期待杭州G20
- 取消編制或能盤活醫改困局
- “郵件門3.0”爆希拉里更多丑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