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期
刊物介紹
本刊1981年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期刊,為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資助期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連續3度被 編入我國《中文核心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來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報》緊密跟蹤本學科的發展動向, 全方位及時報道有關最新科研及實踐成果, 積極引導和推動本學科及其實踐的快速發展, 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和行業導向性。 主要報道土壤侵蝕、旱澇、滑坡、泥石流、風蝕等水土流失災害的現狀、預防監督、治理 經驗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區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 水土保持學科階段性 的理論研究成果以及計算機、遙感、系統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術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實踐 中的應用; 國內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動態等內容。
水土保持通報
- 1980-2009年閩東南地區降雨侵蝕力的時空分布特征
- 密云水庫上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蝕特征
- 上舍流域兩種林地土壤結構與抗蝕性
- 黃土高原溝壑丘陵區溝道侵蝕與洞穴侵蝕特征
- 毛烏素沙地人為干擾苔蘚結皮的土壤水分和風蝕效應
- 新疆策勒縣沙漠-綠洲過渡帶風沙流結構及輸沙粒度特征
- 狗牙根群落土壤-根系系統的結構及其抗沖刷與抗侵蝕性能的空間變化
- 土壤無機離子對CO2封存泄漏的響應
- 考慮尺度效應的土壤溶質運移動力學特征分析
- 10 a來民勤縣荒漠草地植物群落變化與降雨量的關系
- 1960-2011年河西走廊地表干濕狀況的時空變化及影響因素
- 典型巖溶山區植被恢復對土壤團聚體分布及穩定性的影響
- 黃土丘陵區不同植被類型下土壤水分動態
- 西安市東郊渭河河漫灘沉積與洪水變化
- 重慶市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類型飽和導水率
- 石灰巖與白云巖坡地土壤飽和導水率對比研究
- 2004-2011年滹沱河忻州段水質變化及影響因素
- 10 a保護性耕作下輪作系統土壤碳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 深松耕作和秸稈還田對農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響
- 不同鈣肥施用量對烏拉爾甘草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 干旱脅迫對蘇北沙質海岸3個樹種水分光合生理特性的影響
- 黃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壩監測
- K-means聚類方法在黑龍江省低山丘陵區坡耕地類型區劃分中的應用
- 基于洛倫茲曲線的圖們江干流區間徑流分布不均勻性分析
- 基于CT掃描的斜坡非飽和帶土體大孔隙定量化研究和三維重建
- 雨水回灌對深層承壓含水層水質影響的模擬研究
- 基于ARIMA模型的生態足跡模擬與預測
- 黃土高原旱區淺層黃土水分場的數值分析
- 基于熵權物元模型的黃芩適宜生境區劃
- EN-1固化劑對4種土壤抗剪強度的影響
- 基于農戶視角的巖溶石漠化小流域農業發展模式研究
- 模糊評判法在煤礦采空區穩定性評價中的應用
- 基于影像分析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壤水分采樣研究
- 基于N-SPECT模型的膠東半島土壤侵蝕及泥沙入海通量研究
- T-M水量平衡模型在流域產流計算中的應用
- 基于RUSLE模型的土壤侵蝕量估算——以遼寧省阜新市為例
- 基于土地綜合承載力的西安市適度人口測度
- 基于AHP-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泉州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
- 層狀土垂直一維入滲土壤水分運動數值模擬與驗證
- 基于RS和GIS的陜北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區土壤侵蝕定量評價
-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阿倫河流域降雨-徑流計算
- 基于PSR的天山北坡經濟帶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空間差異研究
- 四川省成都市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
- 精明增長理念下低碳經濟發展與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動態耦合研究——以石家莊市為例
- 干旱區內陸艾比湖流域景觀格局時空變化及生態安全評價
- 江西省2007-2011年水資源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動態特征
- 縣域土地利用變化的碳排放效應——以山西省洪洞縣為例
- 晉西北不同植被類型土壤水分時空變化特征
- 黃土高原典型礦區水環境承載力研究
- 北部灣經濟區土地利用格局模擬及其生態環境效益評價——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為例
- 貴州省貴定縣定東小學滑坡形成機制
- 壟膜溝灌馬鈴薯測土施肥指標體系——以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為例
- 2012年湖南省農業生態系統的能值分析
- 桂林市堯山桉樹及馬尾松林春、夏兩季土壤碳通量特征
- 陜西省榆林地區1644-1949年旱災與干旱氣候事件
- 近51 a長江中下游與黃河中下游地區夏季降水變化對比
- 農村居民點整治工程選址適宜性評價與決策
- 汶川震區哈爾木溝堵河型泥石流災害特征與防治方法
- 退耕還林工程對淶水縣農村經濟的影響
- 阜新露天礦排土場邊坡植物多樣性與生產力特征
- 鄂爾多斯高原西部清代洪澇災害與氣候事件特征
- 湘贛邊界山區林地土壤養分分異規律
- 不同綠化屋面對雨水調蓄能力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