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雪平
內容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可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使學習變成一個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從而達到 “寓教于樂”的目的。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電教媒體聚“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教學重難點處使用,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當學生對教材中重、難點的理解出現問題,導致學生思維受阻時,借助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把靜止的圖象動起來,更加具體的反映數學的思維過程。在教學中借助電教媒體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由淺入深,巧妙設計練習。
關鍵詞:以景激情 淡化教學重難點 創新思維 強化教學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豐富,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適合采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可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樂學氛圍,使學習變成一個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從而達到“樂中求知”、“寓教于樂”的目的。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應從哪些方面來運用:
一.創設意境,以景激情
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帶著情境性的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為更有引發作用。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感情。”電教媒體聚“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小數的性質”這一內容時,先播放一段錄像,就是羊村舉行數學比賽的鏡頭,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都高高興興地去參加了,村長出了這樣一道題:比較1.2、1.200……00(50個0) 1.200……00(100個0)這三個數的大小,美羊羊認為第三個數最大,沸羊羊認為第一個數最大,喜羊羊呢認為一樣大……那么,到底誰大呢?同學們想知道嗎?學完今天的內容“小數的性質”后,你們一定會明白的。以這樣的方式引入新課,提起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濃厚興趣,激起了要求掌握新知識的欲望。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從不同方面去進行了思考,尋求不同思路
媒體技術集音、像、動畫于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發潛力,培養創新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從不同方面去進行思考,去尋找不同的解法。
如在教學“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屏幕上出現“如何用4厘米長和5厘米長的小棒,搭成一個最小的長方形?”先讓學生思考周長的求法和算式,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再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隨著面不斷的閃爍,展示了不同算式的活動過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使學生從中得出啟示,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這樣的啟發,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探索和創新精神,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淡化教學重難點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枯燥,有的知識點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重難點處使用,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小學生遇到知識重難點往往不容易解決。這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協同利用起來,促進心理內化,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
如教學“相遇應用題”時,其要點是:①理解此類應用題的特征;②在能準確分析此類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在教學時,先在多媒體上演示兩輛汽車相遇的全過程,這樣分解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a時間:同時;b地點:兩地;c方向:相對;d結果:相遇。待學生掌握了這些特征后,進一步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時間、相距距離等概念的含義。即速度和——單位時間里兩車共行的路程;相遇時間——從兩車同時出發到同時相遇所經過的時間;相距距離——相遇的這段時間里兩車共行的路程。教者通過投影的直觀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兩車各從起點出發開始直到兩車相遇難點。突破了難點后,學生對相遇應用題特征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認識,因而解答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四.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的特點是抽象思維、邏輯嚴密,數學的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更重要的是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而兒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認識而得到思維能動性。當學生對教材中重、難點的理解出現問題,導致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及時使用電教媒體,能幫助學生的思維具體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受到勢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把靜止的圖象動起來,更加具體的反映數學的思維過程,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靈感、開拓學生創新思維。
例如,在講解"角的分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角這一重點,我就運用多媒體這個伙伴展示周角的形成的圖形,將其旋轉,讓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周角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先旋轉成平角,再繼續旋轉到與起點的射線重合而形成的圖形,學生通過觀看,知道周角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周與起點的射線重合而形成的圖形,從而知道一周角等于360度并且推導一周角等于兩平角,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運用電教媒體,巧設練習、強化教學效果
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所以,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教學中借助電教媒體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由淺入深,巧妙設計大密度的練習,讓學生在“樂學樂做”的情感中,去理解、運用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形成能力。
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為了克服“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邊長短有關”這一錯誤概念。我運用媒體設計一組練習(1)出示一組兩個角大小相等而邊的長短不相等的角和一組兩個邊的長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要求學生比較每組中兩個角的大小。結果部分學生得出“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的判斷。(2)為了直觀驗證他們判斷的錯誤,屏幕上出示了一個以黑色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兩條邊長短變化時這個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學生通過觀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的結論。這樣運用直觀演示,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豐富素材,是其它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學生根據觀察,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
總之,電教媒體具有生動形象,表現力強,用途廣,尤其通過圖、文、聲、像等多層次多角度呈現教學內容,創設立體的教學空間,強化對學生聽視覺感官的共同刺激,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識記更深刻。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教學任 務、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選取電教媒體的最佳作用點,絕不可認為電教媒體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電教“滿堂灌”。
參考文獻
[1]侯建榮.小學數學電化教學應用的深度和意義探索[j].教學園地,2010(12).
[2]朱國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運用策略.中小電教2010(4)
(作者單位:湖北棗陽市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