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克強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在我國已經加入WTO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如何增強自身實力,應對WTO帶來的巨大挑戰,已經成為金融界廣泛關注的問題。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面臨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如何建立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另一個是如何處置現存的大量不良資產。在這兩個問題中,最緊迫的是第二個,因為這是一個關系到國有商業銀行生存的最重大問題,若處理不當,造成金融風險爆發,會給宏觀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本文擬從資產證券化的視角,探討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必要性、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操作模式和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等。
一、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必要性
(一)不良資產證券化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眾所周知,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協調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而不良資產是一種流動性很差的資產,通過證券化處理,將流動性差的不良資產轉化為可在市場上交易的證券,在不增加負債的情況下,通過出售不良資產支持的證券,商業銀行可以獲得一筆資金來源;從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角度看,此舉能夠加快銀行資產的周轉,提高資產的流動性的周轉率,有利于努力提高盈利能力。
(二)不良資產證券化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按照《巴塞爾協議》和《商業銀行法》的要求,一個穩健經營的商業銀行,其資本充足率應不低于8%,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應不低于4%。讓我們分析一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構成,可以發現:在資本一定的情況下,要想提高資本充足率,只有設法使分母項,即加權風險資產總額下降。降低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辦法之一就是通過資產證券化,將風險權重高的不良資產出售給特設機構(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能夠減少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大小。
(三)不良資產證券化有利于商業銀行分散風險。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以貸款為主,而貸款中蘊藏著較大的信用風險。在一個金融市場不太發達的市場環境中,信用衍生工具使用較少,銀行信貸資產很難像證券那樣進行及時的價格評估,更不能轉移給第三方。這樣一來,信用風險日積月累,往往沉淀于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如果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借助于二級市場的作用,及時地將信用風險分散出去,這樣可以達到降低商業銀行風險的目的。
二、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基本條件
不良資產證券化需要具備幾個主要條件:1、待證券化的資產能否產生穩定的現金流。不良資產未來是否能夠產生現金流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單個不良資產來說,其未來也許具有現金流,也許現金流為零。但若用投資組合的觀點分析,一組不良資產,由于其由大量單個不良資產組成,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產生一個相對穩定的現金流,盡管這個現金流不一定很大,也許只是不良資產賬面價值的很小一部分。2、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價格的確定。即使一組待證券化的不良資產能夠產生穩定的現金流,但其證券價格如何確定呢?通常的做法是由權威評信機構先給這些證券評級,在此基礎上再確定價格。而證券評級的基礎是能夠預測出證券的未來現金流量的大小,這需要歷史數據的支持,因此,獲取不良資產歷史現金流量的信息,是證券價格確定的一個重要條件。3、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購買者。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者通常有兩類: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通常是一些基金投資公司、保險準備金和海外的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以散戶為主。在一定的金融市場條件下,不良資產支持的證券能否找到購買者,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前提。能否找到投資者,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緊迫的現實問題。雖然可以通過一些信用增級的手段,造就一批有投資價值的不良資產支持型證券,但如何吸引到投資者則是未來中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主要任務之一。4、相關法律、法規的允許。從國外的實踐看,進行不良資產的證券化需要多方面的準允,這包括法律方面、監管當局的各項政策、SPV的成立條件等等。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為處置不良資產,美國專門出臺了《銀行平等競爭法》、《金融機構改革、恢復和加強法》;90年代末期,日本也相應出臺了一系列資產證券化方面的法律。近幾年來,準備進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馬來西亞和我國的臺灣省也相繼出臺了類似的法律??傊〉昧⒎ó斁趾蛧冶O管部門的許可,是進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重要條件之一。
三、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操作模式選擇
(一)SPV的設立。作為專門從事資產證券化處理的“殼”公司,其原始出資可以采用兩種辦法:一是由擬進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銀行設立;二是由多家銀行聯合出資設立。待SPV公司正式成立后,銀行再向其注入一筆或多筆貸款,SPV公司用這筆貸款“購買”銀行的不良資產。SPV公司以購得的銀行不良資產為支持,發行債券,“賣”給社會投資者,用債券所得的資金歸還銀行的貸款。
(二)不良資產組的選擇。對于不良資產組的選擇,需要考慮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待證券化的不良資產組中的資產能夠產生一個穩定的現金流;二是待證券化的不良資產組中的資產的結構、特征、存續期、抵押擔保情況等等。為了使待證券化的不良資產能夠產生一個穩定的現金流,有兩種辦法:一是在不良資產中適當注入優質資產,優劣搭配;二是選擇的不良資產應有較高的收回率,或抵押或擔保率較高,或成為不良資產的期限較短。在具體貸款品種的選擇上,國外銀行大多選擇住房抵押貸款或其他不動產,而我國目前商業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總額并不算大,并且資產質量較高,只有商業開發性住房貸款的不良貸款數額較大,可以選擇這部分貸款作為不良資產組。同時,分布于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不良資產貸款余額較大,但這部分不良貸款的結構性、品種共性較差,如果直接將其出售,市場前景不會太好,可以選擇一些擔保較為充分的不良貸款資產進行處置。
(三)信用增級。通常情況下,信用增級有下面兩種:內部信用增級和外部信用增級。所謂內部增級主要指銀行承諾直接追索、超額抵押、強化擔保、保留回購權;所謂外部信用增級主要指第三方提供金融擔保、政府部門擔保等等。具體操作時,發起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達到信用增級的目的。
具體做法:1、將以某種資產支持的證券分為不同的級別,例如,分為高級證券和低級證券。高級證券具有較高的信用等級,其發行利率相對較低,通常可以較容易地銷售出去;而低級債券發行利率較高,一般這類證券不易售出,最終可能由發行人持有;2、將證券分為不同的檔次,其對應的本息償還次序不一,比如,可分為三個檔次,第一檔次證券具有優先償還本息的權利;第二檔次次之,只有在第一檔次證券完全歸還完貸款本息后,再開始歸還第二檔次證券;而第三檔次償還順序又次于第二檔次;3、由政府財政部門發行國債或保險公司提供第三方擔保;4、銀行用經營所得的超額利潤建立信用風險損失準備金;5、建立儲備基金賬戶。該基金的來源包括抵押品升值收入、過度抵押收入等。
如果待證券化的不良資產是住房貸款,若將其通過SPV發行債券向投資人出售,則可能投資人對其未來的現金流量產生懷疑。若由政府財政部門出面,表明在銀行不良資產存續期內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足以償還債券本息時,由政府每年發行的數千億國債作擔保,該不良資產支持的債券的信用級別必然提高。
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家拿出一塊財政公共資金來處理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是十分困難的,但讓其出面擔保還是有一定操作性的。具體操作時,可將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劃分為高級債券、低級債券和次級債券,高級債券中的80%以上由政府擔保,低級債券中的20%由政府擔保,而次級債券則完全沒有擔保。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