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角色轉型方向在哪?
市場經濟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但當前我國政府在配置資源中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討論發展戰略還是不可避免的。同時,這也可能是中國相比于其它民主國家的一個優勢,因為決策如果正確,就會在全社會經濟領域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范圍發生良性作用。市場經濟不是由政府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政府要定的是游戲規則、是法律環境。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教授指出,當資源完全由市場控制時,討論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是沒有經濟意義的命題。但當前中國政府仍控制相當部分的資源,討論這個問題是有意義的。然而,就是由于政府掌握大部分資源,產生了一些弊端,很多良好愿望在現實中遇到困難。因此討論的重點一定要放在改革層面上,只有中國通過改革轉到由市場調節經濟的時候,良好愿望才能實現。
要實現經濟增長的轉型,就要在改革過程中求得突破,政府角色定位問題要首先要解決。在沒有解決政府角色定位的時候去談經濟發展戰略,容易出現一些誤導和誤區。目前存在很多扭曲,根本而言都與政府角色的問題非常有關系。決策應該由企業去決定,如果由經濟學家、由政府來選擇的話,會由于信息量不夠而造成更大的問題。亞洲開發銀行駐華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教授認為,作為政府來說,首先要保證公平競爭,關鍵是處理好價格、產權。其次是提供公共服務,例如技術進步、教育。但現實情況是政府做了不需要做的事情,比如投資;而對應該做的事情關注得不夠,比如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社保等。再其次是基礎設施投資、環境保護方面要加大力度。最后是市場失靈的部分需要政府的作用。很多國家的經驗證明,政府如果花一些精力或者花一些資源來幫助中小企業發展,特別是早期發展的中小企業或者微型企業的發展,可以幫助它來創造就業機會。
角色定位不可忽略的三大問題
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我國的經濟改革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同樣,政府工作職能的轉變,范圍很寬,甚至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職能的轉變,應該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改革、不斷進步。目前,在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尤其不能忽略稅收政策的調整、以及環境保護醫療健康事業和社會養老保障問題。
現在的情況是各級政府都要發展工業,只有發展工業才有稅收、才能顯示地方政府的政績。社科院楊之剛副研究員認為,中國政府至今仍沒有找準自己的角色。在公共品的提供、生產上還有欠缺。楊之剛重點討論在財政方面政府應起的作用。2004年財政收入增長得很快,稅收增加了5000億,現在已經達到了25000多億的水平,占GDP的18%多。稅收的增長和GDP的速度相差很多。中國以前的稅制中,有些稅率制定得比較高,不易征收。現在征收手段加強,但如果不更改稅制,稅務負擔就會相對較高。需要盡快的修改稅收制度,使總體的稅負和周邊國家大致一致,這樣才能有一定的競爭力。
政府只能轉變過程中,醫療健康事業和社會養老保障問題是整個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穩定、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指出,醫療健康和養老是市場失靈的部分,必須由政府來做。而且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低,這個問題就更嚴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養老和醫療應成為每個公民的基本權益。中國政府應當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時考慮到怎么改革醫療、怎么改革養老。中國的醫療市場巨大,藥品和醫療器材價格較高,這些與企業的升級更新、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也是相關的。政府可以制定政策來鼓勵研發,比如醫藥、器材方面的生產研發。
我國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保護不得不引起告訴重視。國內很多企業在追求高利潤的同時,往往忽視的是環境保護,這個問題只能由政府來管。目前,我國亟需構建綠色GDP核算體系。從技術上來看,國內的很多技術手段甚至超過國外;但從治理結果來看,顯然目前還無法和國外相提并論。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公開表示,構建綠色GDP核算體系,實行官員環保考核,才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的關鍵之所在。政府要在構建綠色GDP核算體系過程中下大力氣,做更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