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輝
今年的全國“兩會”,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130多個字再次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這表明這已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政方針。
與西部開發、東北振興相比“中部崛起”似乎更具備自下而上的特點。目前仍停留在策劃階段的中部崛起,不能讓迫切地希望發展的中部六省滿意,在來自中部六省的代表、委員的鼓與呼聲中,“中部崛起”似以成為本次兩會的流行詞語,并著力將提案向實際操作階段推進。
在采訪中我們可以看到,中部六省的代表、委員采取了“合縱連橫”的策略,以聯名提案和建議的方式增加其提案的份量,呼吁國家加緊實施“中部崛起”戰略。
中部六省從去年開始連續組織召開六省政協主席會、協調會,最終商定在今年兩會上聯名提交重點提案。該提案的中心就是“中部崛起”的有關政策、資金、項目、機構設置等重大問題。
3月6日下午,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召開了有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中編委、財政部、民政部等十部委人員參加的協商辦理座談會,會上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當場表示,該委已初步制定了支持中部發展的五大政策。
在相關省市人大代表團討論中,關于“中部崛起”的議案也有很多,有的是站在自己省情的基礎上提出的,也有的是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的,但共同的迫切要求大致有以下一些內容:建議中央設立“中部崛起”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以加強中央的戰略指導;盡快把西部、東部的政策延伸到中部,加大資金投入,通過稅收、轉移支付、優惠貸款、基礎設施建設等多種手段,促進中部地區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
一位湖南代表認為,中部崛起絕不僅僅是六省的事情,而要靠“四動”:東部的帶動、西部的拉動、中部的自動和中央的啟動。凡對中部崛起的有利條件,我們都要用,在全國經濟一盤棋、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不能單打獨斗,要融合。
江西代表提出“配角性崛起”的概念,要當“富鄰”的三個基地和一個“后花園”,即:糧食輸出基地、勞務輸出基地和產業轉移基地,“后花園”則是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
山西大同的代表還考慮到了近鄰首都的區位優勢,把北京列為雙贏共好的“伙伴”,比如產業轉移、首都的煤炭供應基地、首都的菜藍子基地、旅游基地、環保工程風沙工業化煙塵污染防治等。
針對中部各省的經濟基礎和經濟實力來說,除了各省人民自身的努力之外,迫切需要外力的推動,尤其是中央政策的傾斜與支持,因為中部的四周已經隆起,他們都有特殊的政策,而中部卻沒有,所以有的代表認為是“中部政策的邊緣化”,也有代表希望把振興東北的政策延伸過來,因為這兩個區域的情況有很多類似,很多政策可以在中部實行。
記者在全國政協提案組查閱提案時,看到很多份有分量的提案,其中,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主席劉善璧向本次大會提交了三份關于“中部崛起”的提案。在采訪中,他說,“中部崛起”是大戰略,中部地區有102萬平方公里,3.6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3.21萬億多,國土面積占全國面積的10.9%,人口占全國的28%,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23.53%。建設和諧社會,如果中部不崛起,和諧社會也就無從談起。大家都在向中央要政策,如果都給政策等于沒有政策;另一方面政策的傾斜也要與時俱進,我認為,中部崛起要立足于自身的優勢,靠自己拼搏來崛起,“中部崛起”是從自身崛起,不能等、靠、要,要抓機遇,要奮起直追。
武漢市的區位優勢、地理優勢、基礎設施、經濟結構、科教力量、歷史地位等因素決定了武漢市在中部地區應率先崛起。歷史上武漢就有“九省通衢”之稱,現在何止如此呢,高速公路、高速客運鐵路約有“八縱八橫”,其中五對節點在武漢,京廣、京九鐵路與長江十字交叉,不僅是井字交通,而是米字放射格局,已經形成了以公路為主框架連接鐵、水、空、公立體化網絡,武漢是傳統的工業基地,產業結構門類齊全,各類市場發育良好,武漢地區有59所高校,56個部級科研院所,武漢的中國光谷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其產業規模、市場銷售居全國之首,光纖光纜產能為全球第三。武漢的科技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全國排名第三,是我國智力和人才資源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有明顯的科教優勢。
武漢地區具有很強的自身優勢,如果有了中央的政策傾斜,那將如虎添翼。
近幾年來,特別是2003年中央提出“統籌區域發展”后,區域經濟問題迅速升溫,一些省市區不約而同地舉起了區域經濟的大旗。例如,山東的打造半島城市群、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湖北的1+8武漢經濟圈、江西的再造昌九工業走廊、新疆的構筑環天山經濟圈……等等不一而足,之所以需要統籌區域發展,是因為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經濟發展到了多種“區域病”并發的狀態,因此只有通盤考慮西部的“落后”,東北的“蕭條”,東部部分城市的“膨脹”,才能防止經濟發展因區域病困擾而放緩。進入新世紀后,我們已基本完成了由“沿海發展戰略”向“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轉變,未來戰略區域的范圍已經基本明確,今后將按照東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和中部地區四個大范圍一級區域框架來安排,只有東中西互動,突出自身發展重點,經濟才能健康較快的持續發展。
“塌陷的中部”終于盼來了啟動的時間表。采訪中種種跡象表明,中部六省在緊鑼密鼓的實施本省的規劃。一旦政策到位,中部區域的內在經濟活力將被激活。眼見著,中部崛起已不僅僅是概念,它已成為中部六省發展、進步、騰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