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量詞是豐富而復雜的,它不僅計量,而且還有特殊的表達作用。這些形象生動的表達就來自于量詞本身豐富多變的色彩。本文主要從量詞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和形象色彩三方面來探討量詞豐富的色彩義及色彩義變異。
一、感情色彩
現代漢語中,名詞、動詞與量詞的對應關系有時是不確定的,一個量詞可以對應多個名詞,一個名詞也可以用幾個不同的量詞來修飾。但人們在特定情況下往往只會選擇其中一個量詞來表達,這就說明了量詞不僅用于計量,而且也表達人們對事物愛憎分明的態度,這就是量詞的感情色彩。量詞的感情色彩主要有:
1.表示尊敬莊重。如:一位教授 一尊雕像
2.表示貶斥厭惡。如:一窩賊 一幫漢奸
3.表示珍惜。如:一顆珍珠 一縷秀發
4.表示輕視。如:一撮鹽 一小撮壞蛋
5.表示隨意。如:一個蘋果 一張桌子
量詞的感情色彩在語境中更加明顯。如:
(1)記住,我們今晚只唱“借東風”、不唱“草船借箭”。留著這伙土匪,也好讓赤衛隊員練練槍去。(何為《風雨夜行圖》)
“伙”也用來計量人,但與“位”相比,它的貶義就很明顯,再加上計量的是土匪,更強調了人們的主觀意味,表現了人們對土匪的憎恨。
(2)一推門進來一位將軍,將軍身后跟著一個小兵。(劉英《小兵大傳》)
“個”與“位”的對比,突出了隨意的意味。
二、語體色彩
“詞的構詞理據、寓意背景、所在語體等等因素不同,從而形成特定的意趣和風格,這種意趣和風格就是格調色彩。”①格調色彩,又稱為語體色彩,主要有口語色彩和書面語色彩兩種。量詞作為漢語的一個詞類,也有它自己獨特的語體色彩。
1.口語色彩,適用于日常生活中比較隨意的場合,沒有嚴格的要求,往往要通俗易懂,簡單方便。如:“一摞大餅”,很口語化,一般人都可以聽懂,也不一定要明確的知道“一摞”到底有多少,但都可以理解。具有口語色彩的量詞大多帶有方言色彩,有的更是漢語普通話吸收方言的結果。如:
茬——一茬小麥 把——一把土 疙瘩——一疙瘩糖
在具體的語境中這種口語色彩表現得更加突出。如:
(3)或者在農村里,看見一個老農捧起一把泥土,仔細端詳,想鑒定它究竟適宜于種植什么谷物和蔬菜的時候。(秦牧《土地》)
“把”的應用與“農村”“老農”非常貼切。
2.書面語色彩,多用在比較莊重嚴肅的場合或文章中,這種量詞要求就相對嚴格,比較正式。如:
頁——一頁書 幢——一幢別墅 絲——一絲希望
所——一所學校 項——一項工程 起——一起事故
(4)在另一洞窟,我為一尊泥塑所吸引,那慈祥的眼神、智慧的微笑,特別是那圓潤的臂和柔媚的手,你感到有生命,有血脈……(劉白羽《昆侖山的太陽》)
“尊”由“尊敬”轉義而來,當用于雕像、廟堂時,仍具有尊敬莊嚴的色彩。
注意量詞的語體色彩,正確使用量詞是十分必要的。
三、形象色彩
陳望道先生在《論現代漢語中單位和單位詞》中把量詞稱為“形體單位的量詞”,②可見,量詞不僅表量,而且也表形。“量詞,在它具有描繪性和比喻性時,就給人以具體的形象感。這種形象感包含了人的主觀意味。量詞所負載的這種形象意味也就是漢語量詞的形象色彩”。③如:一個月亮——一輪月亮——一彎月亮。“個”只是說明了事實;“輪”在說明事實的同時給人一種月亮是圓的,像車輪一樣圓的感覺;“彎”也描繪出月亮的形狀。因此,使用不同的量詞,事物的形態就會給人不同的感覺,這也正是量詞所表達的形象色彩。
漢語量詞具有形象性的特點與漢語量詞與名詞的特殊關系是分不開的。量詞大多來源于名詞,“不同的量詞實質上是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式來觀察事物的結果”④。因此,量詞與名詞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就表現為量詞豐富的形象色彩,主要包括:相似即相通(由于量詞最早是由名詞演變而來的,量詞與客觀事物之間總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利用這些相似性,量詞就可以表現客觀事物的形象);以部分代整體;以具體表抽象;借用身體上的某一部分的名稱來形象地計量等四方面。
四、色彩義的變異
“詞的靜態義一旦進入到言語活動中,并加以應用時就在其靜態義的基礎上產生出豐富多彩的動態義,也產生了具體的言語義。”③量詞也一樣,有些量詞,它們本身色彩并不明顯,甚至沒有色彩,但到了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就發生了變異。如量詞“群”,例:
(5)她輕輕地掀開被角向外一看,心頭突地一陣緊縮——只見高大的老人直直地立在屋門口。圍在他身旁的是幾個端著刺刀的日本鬼子和一群漢奸。(楊沫《東方欲曉》)
(6)一群紅領巾歡笑著走進校門,又唱又跳。(柯巖《僅次于上帝的人》
“漢奸”是人們憎惡的人,第一句的“群”貶義的感情色彩是它的詞義進入到這個特定的語境中才有的,并得到強化,表達了人們對“漢奸”的痛恨。第二句同樣也是用“群”這個量詞,但“紅領巾”是國家的希望,用“群”表達了人們對他們的喜愛之情。同樣用“群”,但兩句所表達的感情卻完全相反,這并不是“群”固有的意味,而是“群”進入到具體的語境中由它所修飾的詞決定的,反映的是作者的主觀感情。
量詞的色彩義之所以會產生變異,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不同的感情,其原因有 :
1.量詞的模糊性。量詞的模糊性不僅體現在計量的模糊性上,還表現在它所表達感情的不確定性上,這就使一個量詞有多種感情的可能性。比如“幫”“伙”這類量詞,它們本身的色彩不是很清晰,有時候表中性,有時候表貶義,與它們搭配的名詞褒貶意義也不是單一的,這必然產生量詞色彩義的變異。如:
“幫”表中性:
(7)組織了一幫小青年,搞了一塊玉米高產試驗田。(王汝石《米燕霞》)
“幫”表貶義:
(8)簡直是一幫土匪,把紅契全拿走了么?(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2.量詞與所修飾的詞之間不確定的搭配關系。漢語量詞十分豐富,一個量詞可以修飾多個名詞、動詞,一個名詞、動詞也可同時被多個不同的量詞修飾,這就給量詞色彩義的變異留下了空間。
3.量詞色彩義的變異還與它所修飾的詞的色彩有關,受它所修飾的詞的色彩的限制。
A.一群漢奸,B.一群紅領巾。同樣是用“群”,但由于“漢奸”帶有貶義,使得“群A”帶上了貶義的色彩;而由于“紅領巾”的褒義性,“群B”則帶上了贊揚、喜愛之情。
五、結語
由此可見,量詞有著豐富的色彩義,主要有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和形象色彩。隨著漢語研究的深入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量詞的作用不僅僅是計量,它特殊的修辭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量詞豐富的色彩義正是它具有修辭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量詞的色彩義和色彩變異,正確使用量詞,可以使感情抒發得更真切,描寫更加生動形象,語體色彩也更加鮮明。因此,在漢語呈現細密而多樣化發展趨勢的今天,研究量詞的色彩義和色彩義變異,對于充分發揮量詞的修辭作用,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注釋:
①武占坤、王勤,《現代漢語詞匯概要》,P56,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②陳望道,《論現代漢語中單位和單位詞》,載《陳望道語文論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
③何杰,《現代漢語量詞研究》,P86,民族出版社,2000年。
④邵敬敏,《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載《中國語文》,1993年第3期。
參考文獻:
[1]黃伯榮 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陳望道.論現代漢語中單位和單位詞[A].陳望道語文論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3]邵敬敏.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A].中國語文[J].1993,(3).
[4]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5]陳保存 陳桂成 陳 皓 張再瞻.漢語量詞詞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6]張愛民 王冬梅.漢語量詞的詞格用法[A].修辭學習,1996,(5).
[7]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8]何杰 何平.現代漢語量詞的轉義現象[J].南開大學學報,1996,(5).
(耿言海 李鳳啟,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