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字,羊大為美。《詩經》有云:“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或許那時起,人們便仰慕高山,崇尚大行。但彼時的崇尚之心,更多的是敬畏自然,贊美性靈。而如今,所謂的仰慕之情,已漸變為好大喜功,逐利忘義。不僅僅凡夫俗子,都貪求大房子、大牌子,即便是國家地區,也紛紛追求大項目、大規模。一時間,好“大”成風,急功近利。曾有統計,在中國總共661個大中小城市中,竟然有100多個城市提出要建成國際化大都市;更有甚者,在2007年中國式牛市中,竟不斷涌現出“全球市值第一”的中國公司,不過在今天,那都是曇花一現,淪為笑柄。
大之稱大,大之為美,乃大有大用,能擔大責。大國、大企業、大人物蓋應如此。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自身面臨巨大壓力,但卻挺身而出,勇擔重責,托起亞洲經濟的重新振興,并推動全球經濟進入10年的高速成長。“5.12”四川大地震后,國內外很多企業慷慨解囊,踴躍相助;一些普通市民也因義行壯舉成為了“大人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引了全球的視野。在世人眼里,中國就是充滿誘惑的大市場,中國必能制造更多的“世界最大”。
大的并非都是美好的,甚至常常帶來問題。目前正在蔓延、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始作俑者就是美國和那些號稱“巨無霸”的金融機構。中國奶業危機的背后,也是一批大企業、大品牌在作祟。世界環境惡化、能源緊張、災害肆虐等等,這一切都與大國維系霸權和企業盲目擴張息息相關。面對全世界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這些超級大國和跨國企業要如何反思,擔起怎樣的責任,將令所有人拭目以待。
我們需要大,但更離不開小。老子日:“合抱之木,生于亳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包含小,小合成大,這是大與小的辨證之法,也是亙古不變之理。人盼成長,企業都想做大,究竟是做大還是做小好呢?這一直是管理學界熱議的話題,也難有定論。通用前總裁杰克·韋爾奇在對通用進行變革時,就提出過21世紀的企業理想:21世紀的企業特色就在于不分界限,但企業必須在自由和控制之間取得平衡。無邊界企業能夠克服公司規模和效率的矛盾,具有大型企業的力量,同時又具有小型公司的效率、靈活性和自信。一個大企業的發展壯大,必須有一批小企業的全面協作,正如紅花更需綠葉一樣。據統計,當前APEC地區的中小企業數量超過95%,并提供約80%的就業機會,中小企業的作用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小的是美好的”——英國經濟學家舒馬赫早在30年前就如此宣稱。人小時,至純至真,可愛可親,不會投機取巧,沒有貪欲野心;小企業,上下同心,員工和諧,人們可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而不是成為機器和流程的奴隸;小國家,國民的幸福指數往往很高,國泰民安,天人合一,少有戰亂騷擾和民族紛爭。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萬物之小,既要尊重大,更要愛戴小。大與小有辨證,可轉換,能相生,也相克,只有順應天意,合乎民求,科學發展,共建和諧,才能創造出更多美好的大大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