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華
摘要:目前。獨立學院培養了我國大量的金融人才,但是由于獨立學院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在金融人才的培養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就獨立學院金融人才培養的定位和策略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并就獨立學院金融人才的培養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獨立學院;金融人才;培養
獨立學院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在我國所有的獨立學院中,經濟管理方面的學生人數是最多的,而在經濟管理專業里,金融學又是獨立學院學生最感興趣的專業之一。然而,從這幾年獨立學院金融人才的就業情況來看,獨立學院對金融人才的培養并不成功,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嘗試對獨立學院金融人才的培養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一、獨立學院金融人才培養的定位
因為一本和二本院校是培養研究型金融人才,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金融人才,所以獨立學院應該定位為培養應用形金融人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含義是:
1、知識方面:應用型金融人才理論知識夠用,比一本和二本學生知識方面要精,就是掌握金融核心理論,掌握以后工作中用的上的知識就可以,放棄過于深奧的金融理論知識。比高職院校學生要深,這樣獨立學院學生比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發展上就更有后勁;應用型金融人才應該具備如下知識結構:(1)工具類知識,指英語、C語言、文獻檢索方面的知識;(2)人文類知識:指政治理論知識、文史哲知識、藝術體育知識、素質拓展等;(3)自然科學知識:指高等數學方面的知識;(4)專業基礎知識:指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商業銀行、證券投資,資本市場,保險學方面的知識;(5)專業知識,指一些專業課程,包括必修和選修課程。
2、能力方面:應用型金融人才需要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體現在四個方面:(1)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獲取金融專業知識的能力;(2)應用知識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3)實踐能力,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4)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金融產品開發的能力。和一本及二本學生相比,應用型金融人才的突出特點是動手能力強,上手快。
3、素質方面:應用型金融人才應該是綜合素質高,文理滲透,具有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好,有創業意識,掌握現代的信息化技術,外語表達能力好,敬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有愛心和責任心等素質。
二、獨立學院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及策略選擇
(一)培養模式
獨立學院金融人才必須分專業方向進行培養,比如可以分為銀行類,證券類,保險類和理財類方向,實行“2+1+1”的培養模式,實施前期趨同,后期分化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一前兩年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第三年根據社會對金融人才需要的變化,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和獨立學院本身的師資條件分專業發方向進行培養,學習專業方向課程和部分專業選修課程,最后一年是繼續學習幾門專業選修課程和做畢業設計。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獨立學院金融人才培養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照搬一本、二本重點院校的培養模式,強調學習完整的金融理論體系,授課教材使用重點院校的,理論學時過多,實踐環節太少,導致獨立學院學生感覺消化不了,難度大,枯燥無味,學習金融的興趣大大下降。
2、沒有針對三本學生特點因材施教,照搬重點院校的授課方法,導致教與學脫節,一頭熱一頭冷,學生厭學情緒嚴重。
3、教學內容與金融實踐脫節,學生畢業后難于上手。
(三)策略選擇
針對目前獨立學院金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上面問題,獨立學院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應該選擇如下策略:
1、有選擇地開設課程。對每一門課程的開設是否有必要進行討論,如果要開設,討論怎么開設,不同課程的關系怎樣,以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理論與實踐的比例如何搭配。
2、堅持大類培養,實現寬口徑,厚基礎的思想,開設專業特色課程。在專業選修課程里可以加入企業需要的考證課程,比如可以開設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保險從業資格證的培訓選修課程。
3、重點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加軟件模擬上機參觀實踐的學時數。
4、輕理論和數理,重實踐和應用,可以選擇一些重要的金融理論進行反復訓練,選擇一些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進行重點學習。比如可以選擇保險營銷和理財進行重點學習,這樣可以保證學生畢業后不至于找工作都困難,至少使得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在社會上存在下去。
三、獨立學院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具體建議
1、調整學習內容
金融學里深奧的理論很多,有些金融理論需要用到復雜的數學知識,對于這些深奧的金融理論,如果在金融實務中應用不多,可以直接刪掉,跳過不講,有些金融理論雖然從整個學科理論體系來說是很重要的,但是在金融實務部門中的應用卻并不多。如果該理論在金融實務部門應用較廣泛,我們可以使用最容易使學生理解的方式把該理論介紹給學生,很復雜的理論也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進行介紹。金融學科里實務性的知識也很多,這些知識在老師眼里可能覺得很簡單,甚至有教師感覺太簡單了不值得在課堂上花時間講解,其實三本學生恰恰是對這些看似簡單的實務知識最感興趣,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反復講解。
2、因材施教
三本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點,他們一般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要差點,在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和重點院校學生相比也要差點。因此,對他們授課時教師要主要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千萬不能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破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推行老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基本原理與學科前沿相結合的靈活的教學模式。同時還應該注意學生個性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揮,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教學中教師組織的教學內容,制作的教學課件,使用的教學案例,學生討論的材料都要有針對性,即要適合三本學生的特點。
3、重視案例的應用
金融學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幾乎每一個金融理論都可以找到大量的案例進行講解。通過對各類典型案例的分析與講解,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金融理論知識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的理解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切身體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應對、解決各種錯綜復雜問題的能力。要盡量選擇我們國家自己的案例,或者和我們國家有關系的案例,甚至可以選擇學校所在地的案例,總之,要使學生感覺到案例就是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和他們自己密切相關,這樣的案例才更有吸引力。講解案側不要就案例講案例,我們使用案例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理解那些深奧的金融理論,可能一個案例可以引出好幾個金融理論問題,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
4、強化實踐教學金融學科實務性非常強,因此培養應用性金融人才就要重視社會實踐這個環節。實踐教學主要可以通過三個渠道進行:模擬操作、參觀學習和社會調查。
(1)、模擬操作
金融里面的銀行業務、證券投資業務、期貨業務,外匯交易等業務都可以在試驗室里進行模擬操作,三本學生對金融業務的模擬操作非常感興趣,這些業務的模擬操作不需要什么高深的金融理論做基礎,有的金融業務可以在沒有進行理論學習的情況下直接操作。因為金融行業的特殊性,金融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不太有很可能到金融實務部門去真槍實彈地進行實習操作,所以使用一些金融軟件進行金融業務的模擬操作就尤其顯得重要。學生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組進行模擬操作,學生的每一個金融業務的模擬操作都要有歷史記錄,并且要有成績,模擬操作的每一步教師都要進行指導。
(2)、參觀學習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教師可以去外面聯系一些金融單位,組織學生前往參觀學習,參觀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等金融單位的工作場所,業務流程,可以請金融實務部門的業務骨干對他們單位的金融業務向學生講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里也可以請一些金融實務部門人士走進課堂,講解金融實務的情況。這樣學生對于課堂上學到的金融理論就更有切身的體會,對于金融行業的理解和認識也更深刻,對于學生明確畢業后的就業選擇和安排在校期間學習重點都有幫助。
(3)、社會調查
為了加深對疊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金融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安排學生假期搞些社會調查,教師先選擇好社會調查的題目,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調查,調查些實實在在的金融實際問題。也可以把社會調查和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結合起來,選擇的社會調查題目可以和學生的畢業實際有關,規定學生必須在進行了相關社會調查后才能進行畢業論文的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