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杰 黎 博 吳海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對學生黨員的先進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上有進步于其他同學的政治見識,學習上有令普通學生敬慕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行為上有讓普通學生尊敬的模范舉止,心靈上常駐有愿意幫助同學共同進步的責任。學生黨員在同學中就是一面旗幟,他們時時刻刻要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時時刻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做到關心班級,熱愛同學,學習刻苦,思想覺悟要高。概括起來就是要達到“一面旗幟,兩好,三出來,四在前,五個先”的標準。
“一面旗幟”即學生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同學們都會以黨員這面旗幟為標準,向他們看齊。那么學生黨員要體現黨員的先進性,就要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不論哪方面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力求先進,在同學中樹立一面鮮艷的旗幟,而不是把黨員作為炫耀的資本。黨員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他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宗旨。
“兩好”即政治思想好,行為表現好。學生黨員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綜合能力的同時也要學好政治理論知識,不斷加強思想道德水平的修養,不斷提高政治覺悟。過硬的思想政治素養是一名黨員應具有的基本品質,要注意的是黨員的修養一定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實踐,要緊密聯系同學們的實際。平時學生黨員要規范自己的言行,不做賭博,酗酒等損壞黨員形象的事情,尤其不能有損人利己,違法亂紀的行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三出來”即平時要看得出來,關鍵時要沖出來,困難時要站出來。學生黨員的先進表現不是做給老師和領導看的,而是要在平時學習、工作、生活中體現出來,因此一定不能做表面工作,黨員的先進性一定要在平時看出來。領導和老師有特殊的任務需要學生協助完成時,班級有其他學生都不愿做的工作時,黨員同志就應該在這個關鍵時刻沖出來,而且要沖在最前面,勇敢地主動地接受任務承擔責任。同學有困難時,黨員同志一定要主動地站出來幫助困難同學解決困難,是生活上的困難就應該給予他經濟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鼓勵;是學習上的困難就要盡自己所能幫助他提高學習;是感情上的困惑就必須多和他交流溝通,解除他的心結。為同學們排憂解難,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始終是學生黨員的責任和義務。
“四在前”即思想教育在前,學習成績排在前,重活累活干在前,形象文明帶在前。同學中經常有違反校紀校規,或者不利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行為,甚至違法犯罪的行為,例如迷戀網絡通宵不歸,打架斗毆,那么學生黨員就應該主動和他們交流,并勸導他們改正缺點和錯誤,使其在思想上意識錯誤并在行動上逐步改正錯誤。學生以學為主,學習成績能直接反映出我們學習的態度和效果。大學生黨員要努力在專業學習中走在前面,一是要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熱愛科學, 帶頭刻苦學習,克服困難,盡最大努力取得優良成績,圓滿完成學業;二是要與同學互幫互學,在建設優良的學風中起帶動作用,平時盡自己所能去關心在學習上落后的同學,在學習上帶動同學共同進步;三是要在同學和老師之間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向任課老師反映情況,反饋同學們在學習中的問題及意見,做好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溝通工作。學院和班級有重活累活要干在前,不管別的同學愿不愿意做,都要主動做。當別的同學不愿做時則更能體現學生黨員先進性。形象文明帶在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黨員形象和學生形象,注重外在形象更注重內在形象,做一個衣著干凈整潔,講禮貌,有氣質的先進代表。
“五個先”即先察,先想,先問,先做,先進。如何體現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其實概括起來就是上面提到的“五個先”。任何事情任何時候,黨員同志都要先觀察到,做一個有心人。是同學有困難還是老師有幫助的需要,還是班級出現了不良的風氣等等,學生黨員都要首先觀察出來。然后在思想上先想到自己要去做,以及怎樣去做,有正確的初步解決辦法。有想法后要先和當事人溝通,詢問,完善解決方法。接著就是先做,把思想付諸行動,把事情辦好,而且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關鍵在落實。最后這樣就做到先進了。
黨員這面旗幟是群眾的指向標,群眾看黨員。學生黨員同志要虛心地傾聽同志們和群眾的意見和批評,仔細地研究學習中,生活中、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細心地總結學習工作中的經驗汲取教訓,經常去檢查自己的缺點錯誤而加以糾正,去改進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使自己在實踐中真正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最終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塑造起自己的先進性形象,從而真正體現學生黨員是一面旗幟。只有黨員同志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了,以身作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么這面旗幟才會永遠飄揚在群眾的前方,指引他們前行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少奇.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陳鐵軍,李瑞雪.關于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員先進性的思考.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15).
[3]方喻.淺談高校學生黨員如何保持黨員的先進性.湖北社會科學,2005(9).
[4]部分觀點摘自長沙理工大學王宏博士黨校提高班課堂講義, 2008.
(作者單位:譚杰,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黎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吳海燕,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