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樂
一、旅游業發展的大背景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亞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國。為了滿足我國發展涉外旅游業而對國際型旅游人才的需要,我國高等院校及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而作為該專業核心課程的《旅游英語》, 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于《旅游英語》教學與實踐運用的脫節以及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得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校學到的是啞巴英語,畢業以后根本無法用英語和外賓溝通,更談不上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了。所以,及時幫助學生找出問題并及時調整《旅游英語》的學習方法,并加以引導使之順利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顯得十分迫切。筆者也是旅游管理專業科班出身,以下便從個人學習經歷與教學經歷出發,共同探討一下職業院校《旅游英語》的教學方法。
二、旅游英語的特點
(一)旅游英語與基礎英語的差異
根據ESP理論(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定義,ESP理論是專門用途英語的簡稱,是指某種特定的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特定的目的和特定的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如科技英語、旅游英語、秘書英語等,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在一定的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為此,旅游英語與基礎英語的區別在于:如下圖所示

(二)中西文化的差異
旅游英語主要是為涉外旅游接待服務的,通過用英語介紹中國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來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 漢語與英語是兩種風格迥異的語言,中西文化是差別很大的,國外游客在中國旅游往往是要領略其中的文化內涵和風土人情,他們感興趣的是中國的歷史、建筑、中醫、道教、戲曲、書法、茶文化、 酒文化、武術文化等等。 這些旅游中的文化內涵是涉外旅游從業人員不可或缺的內容,這也構成了旅游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旅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到今后作為涉外旅游從業人員在介紹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傳統習慣,要正確地對待歷史問題,尊重當代的政治問題,否則由于各國文化的差異造成的誤解往往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嚴重后果。
三、旅游英語學習方法
(一)注重語音,做到發音要準確
英語的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基礎的基礎, 現在社會上出現很多培訓班、出版物,一味地強調說,至于說得怎么樣不重要, 只要說得像就可以了, 這些作法都誤導了學生, 讓學生忽視了語音的學習。要知道音一開始沒有正的話, 一但養成了習慣,說順了口,就很難改過來了。當然這項工作主要在《大學英語》等基礎英語課程中完成, 但是在旅游英語的教學初期,應該花大力氣來強調,來重視語音的學習。以下為48個國標音標圖,由音標開始再到音節劃分,繼而是各個音節的拼讀,最后是完整的單詞的讀音, 這是我個人認為的正音學習法。

(二)注重材料積累,做到有東西說
旅游英語內容龐雜,涉及面極廣。在旅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應從我國主要旅游資源出發多收集與整理主要景點的英語介紹與相關接待部門的服務英語,通過自已的梳理與改寫,理出講解的思路,結合自已的風格,形成自己的材料;此外多與業內人士溝通,整理出旅游六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案,并逐一思考英語的表達方式與語言組織。只有這樣堅持去思索,去整理每個方面,每個環節,去積累材料,才能讓自己心中有料,胸有成竹。
(三)注重投入角色,做到開口說得好
這里所說的“投入角色”, 是指旅游各環節的各個不同的場景,譬如在酒店前臺,客人進行入住登記時,要注意語言的語音、語調、語速及語言的多樣性,要做到自然表現,語言恰當得體,總之要像在說話,而不是在背書,或膽怯羞于交流。為此,要學好旅游英語,不僅要有東西說,還要敢開口說,并且要說得好,說得像那么一回事。要做到這一點,同學之間必須相互合作,設想更多場景、更多角色、更多問題,只有通過不斷的訓練,才能自由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狀況。
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旅游英語》,是旅游行業從業人員必須努力攻克的主要障礙。當然,學好旅游英語,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信心、決心、細心、恒心,否則,一切皆為空談與妄想。只有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涉外旅游從業人員。
參考文獻:
[1]陶暹光,楊紀鶴.論深化.旅游英語.的教學改革[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2001(12).
[2]毛竹.如何運用交際法進行旅游英語教學[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5).
(作者單位: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