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貴余 本報記者 何申權
為提振經濟,中國國務院14日審議并原則通過汽車產業和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同日,中國再次宣布下調成品油價格,中國國家發改委、中國民用航空局也宣布,決定暫停收取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費,自2009年1月15日起執行。英國《衛報》稱,中國政府希望通過上述舉措抗擊全球經濟衰退的沖擊。有國內專家表示,振興十大行業,落腳點都要放在擴大內需上,這兩個舉措會對擴大內需起到一定作用,但性質完全不同。
中國政府14日決定,從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征收車輛購置稅,從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國家安排50億元人民幣,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以及購買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美聯社認為,中國削減稅費并給予補貼的目的是鼓勵公眾購買汽車,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增加汽車銷量。報道稱,中國政府的措施對汽車業形成穩定、快速的發展至關重要。美國彭博新聞社稱,由于全球經濟衰退,中國面臨著自1990年以來的最差經濟增長率,需求下降導致中國汽車銷量下降,鋼鐵價格下跌,報道援引臺和商事控股有限公司一名分析師的話說:“政府的政策對消費和汽車業的影響仍不清楚,汽車業調整仍需要時間。”
14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宣布,自15日起下調成品油價格,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人民幣和160元人民幣。路透社稱,這是中國在一個月時間內第二次下調成品油價,也是年初實施成品油價稅費改革以來首次調價。美聯社認為,中國之所以宣布削減油價,一是因為國際原油價格下降,再就是中國政府通過此舉幫助制造商、出口商和其他公司來提振增長放緩的經濟。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趙萍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出臺的這兩項舉措會對擴大內需起到一定作用,但性質完全不同。“燃油價格下調是對國際油價下跌的一種很自然的市場反應,也是大勢所趨。客觀上有利于汽車行業,但并不是因為振興汽車業才調低。燃油價格下降最直接的影響是降低物流成本,整個商品價格都會有所降低。與之相比,調低汽車購置稅則主要是為了振興汽車業。”
趙萍同時認為,不要過高估計調低汽車購置稅的刺激作用,“在購車消費中,購置稅畢竟只占很小一部分。目前最大問題不是購買力問題,還是對未來的預期問題。擴大內需首先要從恢復消費者的信心入手,否則,無論是降價還是降稅,其刺激作用都不會明顯”。
但汽車行業專家張毅認為,政府下調小排量汽車購置稅,一方面是為了刺激汽車消費,鼓勵自主品牌;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節能降耗。“目前中國市場上1.6升以下的乘用車占61%,因此這一政策受益面還是很大的,對國內外汽車行業都是一個利好。”▲
環球時報200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