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峰
根據初一新生好奇心強、樂于參加活動、善于模仿等生理和心理特點,英語教師應從他們的各種興趣入手,實施“興趣教育”,使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從而達到低年級英語教學目的。
一、直觀教學,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總是通過感官獲取各種信息來感知周圍世界的存在,所以視覺在學習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在教學過程中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單詞卡片、頭飾、圖片等,在教每一個新單詞時,學生都能親眼看見,這樣也不需要花時間去解釋含義。如:我在教動物單詞時,和學生一起動手做小動物的頭飾,并讓他們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動作,比一比誰是模仿秀中的冠軍。孩子們都雀躍起來,模仿得非常好,課堂的氣氛也相當活躍。最后帶著大家一起認識一下各種動物,邊認識邊做動作,幫助加深記憶。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一學生的年齡偏小,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仍然較弱,他們的感性大于理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多采用看圖、聽錄音等方法,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聽、說;將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學生在自覺和不自覺的狀態中去看、去聽、去說、去感覺,達到掌握和運用英語的目的。
1.創設生活情境將真實生活情境引進課堂,縮短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給學生提供語言交際的好機會。譬如,在教A同學到B同學家串門的一段對話時,可先將教室的前面著意布置一番,然后讓A同學到門外敲敲門說:“May I come in?”B打開門說:“Oh,its you,A.Come in,please.”將A讓進屋后說:“Sit down,please.”“Would you like coffee or tea?”A說:“Coffee,please.”B轉身給A倒了一杯咖啡,遞給他說:“Here you are.”A有禮貌地點頭說:“Thank you.”由于這種對話的內容、形式都十分貼近生活,所以學生樂說、愛說,積極性特別高,爭先恐后地舉手要求對話練習。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在特定場合與人對話的能力,而且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使用禮貌用語的好習慣。
2.借助動作,使活力充滿課堂。可以視為師生的共同活動,有些行為動詞和詞組完全可以采用具體的動作使學生理解。例如,在教學生“dance”(跳舞)這個單詞時,我先放一段優美的音樂,讓一個學生在教室前面翩翩起舞,同學們一下子就猜出了他在干什么,這時再教“dance”一詞,孩子們就會把這個讀音和跳舞這個動作聯系起來。然后,教師拉起同學們的手說:“Lets dance together.”(讓我們一起跳舞。)師生共舞,同學們興趣高漲,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實踐證明,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眾多感官參與語言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全體學生一旦被“激活”,就能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三、玩中學,歌中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本性。我就利用這一點,注意讓學生在各種游戲中慢慢習得單詞,而不是死記硬背單詞。我把要掌握的單詞以圖片、頭飾、動作等各種不同形式展現給學生,實行整體大量輸入,根據不同學生的記憶特點,他們會或多或少記住不同的單詞。在他們對很多的單詞似懂非懂的情況下,采用各種游戲形式進行滲透。
總之,通過對初中低年級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使之發自內心地渴學、樂學,才能形成充滿朝氣與活力的課堂,為學生持續學習英語打好堅實的基礎,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