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剖析
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運行平臺和實施載體。網絡應用的全面延伸對網絡技術和網絡技術人才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中職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畢業生對口就業很難。許多網絡專業的畢業生學完所有課程后抱怨沒學到東西,到具體工作崗位上經常什么都不會干,用人單位也有著同樣的不滿,甚至認為中職計算機網絡班畢業的學生動手能力還比不上短期培訓班的學員。一部分畢業生即使被錄用擔任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工作,往往未過試用期,即被老板辭退了,更多的畢業生只能應聘其他專業的生產崗位,如電子、家電、印刷等行業。以我校為例,2002年開始建立計算機網絡專業,02網絡班、03網絡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一般在20%左右,有近八成畢業生從事其他專業的工作。
原因分析
專業定位模糊,培養模式落后許多中職學校都開設了計算機網絡專業,但對計算機網絡專業理解不深,既不明確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也沒有開展就業市場需求調研,沒有考慮本校的實際情況,導致開設的課程沒有重點,網絡課程教學偏向理論傳授,大多數學生每門課只學了一點皮毛,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專業課程設置既不適應中職學生的特點,也不適應行業需求由于大學及普通高中擴招,中職學校的門檻很低,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課基礎相對較差,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混日子、混文憑的學生大有人在。總的來看,中職生綜合素質較差,學習內驅力弱,認知水平和能力弱,對計算機的認知程度也較低。但是,進入中職學習的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的,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技能,將來可以找一份工作,立足于社會。由于許多學校沒有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水平,開設了一些理論性強、實用性弱而且難學的課程,如數據通信原理、微機原理、QBASIC語言、匯編語言、數據結構、C/C++語言等,學生學習困難,學習熱情直線下降,學習效率低下。一些學校開設計算機網絡課程時,沒有進行市場調研,開設了一些已過時或不流行的網絡技術課程,如NetWare操作系統、NT操作系統、FOXBase數據庫等,導致網絡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
實訓設施滯后受眾多客觀因素影響,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室數量少、規模小、技術落后、實訓項目覆蓋面窄,無法滿足學生實訓的需要。雖然職業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國家和學校的投入越來越多,但是由于建設計算機網絡實訓室需要的資金不菲,加上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太快,職業教育持續、健康、有序發展所需的實訓設施很難不斷更新,學生對當前流行的網絡技術缺乏實踐,實際動手能力不足,也會導致對口就業難的局面。
專業師資職業實踐經驗不足中職學校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師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無法進入企業體驗生活,對IT行業缺乏經驗,無法及時把握IT行業的脈搏。教師缺少網絡行業流行技術培訓,技術更新滯后,缺乏教育創新意識,具備實際網絡技術工作經驗的教師很少,所教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對策措施
市場調研,就業分析就業工作是職業學校辦學的生命線,要堅持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理念,確立“以就業促招生,出口旺,進口暢”的工作思路,不但要確保畢業生全部安排就業,還要確保大部分畢業生對口就業。因此,中職學校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注重做好市場調研,加強市場預測,敏銳關注企業與市場的需求變化,堅持就業圍繞企業轉,企業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要開展訂單培養,使培養的人才充分掌握一技之長,真正適銷對路。我校在對21家各種行業用人單位的多項問卷調查中發現,對學生專業技術的要求,18家企業選擇了網絡應用,占85.7%,其中10家企業表示需要網管員,12家企業表示需要網站維護或產品網絡宣傳工作人員,5家企業要求學生就業后先到網絡工程部工作,學會綜合布線和交換機、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使用。這說明各行各業都需要網絡專業人才,尤其是需要大量的網絡維護與安全管理方面的實用技術型人才,如從事企事業單位網絡組網和維護管理工作(網絡管理員)、從事網站建設和維護管理工作(網絡技術人員)、從事網絡產品營銷及售前技術支持工作(網絡售前工程技術員、技術銷售工程師等)、從事網絡產品售后調試及技術支持工作(測試工程技術員、售后工程技術員等)、從事簡單廣告設計工作、從事各企事業單位中級文員工作等方面的人才。
結合實際,改革課程職業教育必須按照技能型人才的成才規律開展課程建設,其核心是使職業教育的課程在目標、結構、內容、實施方式和實施環境幾個方面反映技能型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要求。所以,實施能充分反映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實際工作要求的學習項目,從根本上保證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應成為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職業教育的主要課程形式。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要適應社會市場上網絡應用與發展的需要,必須以網絡工程、網絡管理中初級崗位需要為導向,通過網絡專業課程的改革,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關鍵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2005年,我校根據對就業市場的調查分析,確定了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主,以廣告設計、動畫設計、CAD等為輔的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設置原則及設置方案(如表1所示,文化課未列入)。
瞄準市場,精選考證隨著國家對多種職業實施就業準入制度,廣東的職校紛紛把引導、保證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作為重要辦學內容。例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的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主要針對勞動者就業,是以應用為主,培養具有熟練的計算機相關軟件應用能力的勞動者,十分適合中職學生就業的需要。畢業生就業時,許多應聘單位看重勞動部門組織的計算機高新技術考試。我校針對這種情況,制定了計算機網絡專業考證科目,分別安排在第二、三、四、五學期。其中,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網絡管理師三級)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展的關于計算機網絡方面的認證,現在十分熱門,是我校向學生推薦的考證科目(如圖1所示)。
有效教學,能力提升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探索有效教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表明,興趣是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當學生的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會有效,也只有當學生投身到知識中發現新觀念、新規律、新方法時才會充滿樂趣。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多年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中,筆者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發現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就是以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為依托,以項目為核心,按照工作過程的邏輯組織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完成工作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通過“征服”一個一個的項目,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學習興趣自然濃厚。
2.提高師資水平。如果教師缺乏實踐技能,要使學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可能的。因此,中職教育需要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首先,要求學校加大培訓力度,強化實踐技能培訓。可采取的措施有:鼓勵教師深入企業調查研究,開展崗位培訓、掛職頂崗活動,定期派專職教師到社會第一線了解生產設備、工藝技術和科技信息。我校為了有效解決專業教師缺少實踐經驗的問題,制定了鼓勵專業教師下企業實習的政策,近年來陸續安排專業課教師到相關企業實習或參與企業組織的技術培訓,2005年安排兩位計算機專業教師參加銳捷網絡公司培訓,2006年安排兩位計算機教師參加銳捷網絡公司培訓,安排一位教師到中山茗薈網絡公司實習,2008年安排三位計算機專業教師參加神州數碼公司在廣州開辦的計算機網絡培訓。通過校企合作,較好地解決了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師資問題,更新了計算機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其次,要加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師的教學儲備,要及時、定期安排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學習最新的計算機應用知識,掌握最新的計算機應用軟件和網絡、硬件產品,提高教師的能力和業務素質,為將來開設新的專業課程做好充分準備。再次,學校要鼓勵教師積極學習,參加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部組織的網絡工程師、網絡管理師等技術職稱考試,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3.充實實訓設施。中職教育以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中級層次的實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以技能培訓為中心內容。實訓場所與實訓基地是技能培訓的必要設施。計算機網絡實訓基地的建設費用較大,如果資金比較缺乏,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學校主要提供場地和管理,行業或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以行業企業為主組織生產和學生實訓,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我校為了加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與中山茗薈網絡公司、神州數碼公司等合作,成立了“計算機網絡實訓基地”,投入資金一百多萬元購置專用設備,主要進行網絡設備的生產、裝配、測試、維護工作,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實訓場所。我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圖2所示。
總之,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難是事實,但只要加強調查研究,重新規劃專業建設,改善教學方法,努力開展校企合作,充實實訓設施,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一定會大大提高。我校從2002年起開設計算機網絡專業,最初兩屆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不高,只有20%左右。2005年,我校組織教師對計算機網絡專業重新規劃,采取了市場調研、參觀學習、充實實訓設備、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課程體系等一系列措施,最近兩屆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有了明顯提高,2008年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達63%(如表2所示),受到上級領導、家長和畢業生的一致好評,企業對我校網絡專業畢業生的工作狀況也比較滿意。
參考文獻:
[1]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的課程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1).
[2]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布洛克曼.結構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22).
[5]姜大源.論職業教育專業的職業屬性[J].職業技術教育,2002,(22).
作者簡介:
林玉泉(1967—),男,廣東中山人,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理工學校教師,研究方向為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方法、網絡專業畢業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