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進入高職院校后,面臨著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因為高職院校是培養職業人的搖籃,進入高職院校意味著高職生要在這個培養職業人的搖籃里成長,自己將加入職業人隊伍成為一名職業人。所以,高職生在校期間要確立職業目標:做一個合格的職業人。要實現專業職業目標,掌握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思路與方法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模式研究的背景
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要通過兩個途徑:一是學院培養,由系、專業教研室、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二是學生自我培養,由學生根據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圍繞專業培養目標設計符合個人特點的職業能力自我培養方案。只有學院培養與學生自我培養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然而,目前的高職教育在高職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教研、教改中,僅從學院、系、專業教研室、教師即培養者的角度研究如何對高職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而忽略了對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第二個途徑即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研究。因此,對高職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既要研究學院培養模式,又要研究高職生自我培養模式。
通過2004~2007年連續對高職院校學生針對“專業教育要把我培養成什么人?”的問題進行專項調查,并對一、二、三年級學生的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結果不容樂觀,多數高職生處在“迷茫”的學習狀態,55%的高職生不知道“專業教育要把我培養成什么人”。多數高職生不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只是被動地跟著教師學,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談不上進行自我培養,直接影響了學習質量和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
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必要性
高職教育的辦學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服務學生、服務企業、服務社會),以就業為導向(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要“把需要工作的學生培養成工作需要的職業人”。如果單靠學院培養,高職生并不明確專業教育要把自己培養成什么人,很難實現培養目標。如果高職生入校后首先解決了如何圍繞“做一個合格的職業人”進行自我培養的問題,就會變“迷茫”的學習狀態為“明確”的學習狀態,將會目標明確、積極主動地根據個人的優勢與劣勢,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行自我培養,促進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
高職生進行自我培養有利于個性發展。高職院校實現“合格的職業人”的培養目標要通過學院培養與高職生自我培養,學院培養是一種共性培養,不利于高職生的個性發展。由于每個學生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不同,興趣、愛好、特長不一樣,學生需要發展個性。因此,高職生職業能力要靠高職生自我培養,高職生的個性發展更要靠高職生自我培養。
高職生的就業難度與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已從昔日的“嚴重短缺”變為今天的“相對過剩”,其職業能力的高低已成為就業的關鍵。高職生必須明確21世紀被淘汰的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缺乏能力的人。高職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要靠自己在明確本專業應該具備哪些專業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地朝著這個方向進行“聞、見、練、戰”,即進行自我培養,以保證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做一個合格的職業人,更好更快地實現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軌,這樣的高職生企業才會歡迎。
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內容
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內容是:以“做一個合格的職業人”為中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職業生涯設計為依托,以“聞、見、練、戰”四個層次相結合的手段為保證,以成功心理激勵為關鍵,結合學院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一)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思路
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進行專業職業能力自我培養(1)專業培養職業崗位的定位。高職生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進行職業能力自我培養,首先要對本專業的職業崗位進行定位,必須明確通過本專業的學習畢業后能夠從事哪些職業崗位工作,這是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基點。(2)職業能力的定位。高職生在明確本專業職業崗位的基礎上,要分析本專業職業崗位需要具備哪些職業能力,即通過專業學習應該培養自己哪些專業能力,這是高職生專業學習與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方向。
圍繞專業課學習進行職業能力自我培養高職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依靠以模塊為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實現的,高職生的職業能力是通過各門專業課學習目標的實現而形成的。所以,高職生在學習每門專業課時,必須明確本專業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即通過專業課學習要培養自己哪些職業能力,包括“是什么”和“如何做”。“是什么”即知識學習目標,“如何做”即能力培養目標。只有明確了專業課的學習目標,才能解決專業課學習與自我培養的方向問題,才能保證專業課學習目標的實現。
(二)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方法
明確了職業能力培養的基點和方向,高職生如何進行職業能力自我培養,實現專業課學習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呢?有一句關于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所以,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要靠高職生自我管理、自我實踐。
正確地進行自我分析,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個人特長高職生要運用SWOT法進行自我分析。SWOT法是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了解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成長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在此基礎上,明確綜合職業能力自我培養的內容、途徑和方法,重點培養職業道德、交往與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創業與創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這是企業對高職生的第一要求,也是高職生必須解決的問題。
高職生職業生涯設計職業生涯設計是指一個人一生職業發展道路的設想和規劃,包括如何在一個職業領域中得到發展,打算取得什么樣的成就等問題。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根據職業生涯發展周期的理論,大學期間是高職生職業發展的準備期和探索期。高職生應該充分利用大學學習生涯,科學地進行職業規劃,積累職業能力,用一個職業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嘗試,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達到“準職業人”的標準,從而實現順利就業,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高職生各階段的任務是:大學一年級,學會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培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探索職業興趣,確定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設計,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大學二年級,圍繞職業目標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重點培養解決工作崗位實際問題的能力,塑造創新品質,奠定職業發展基礎。大學三年級,強化職業能力,到企業實習,主動擇業,爭取獲得理想的職業崗位。
遵循“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的思維模式,重點掌握“是什么、如何做”這兩個環節,運用“聞、見、練、戰”相結合的立體化職業能力自我培養模式,培養職業能力(1)解決“是什么”的方法。“聞”是解決“是什么”的方法,同時可解決認識專業的問題。“聞”即高職生的專業理論學習,要按照“理論夠用”的原則,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為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2)解決“如何做”的方法。“見、練、戰”是解決“如何做”的方法,同時可解決體驗專業、實踐專業的問題。“見、練、戰”是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自我實踐的途徑和方式。“見”是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專業自我實踐的初級層次。“見”即見習,是高職生專業體驗的方式,通過見習,增強對專業的認識。“見”的途徑和方法,一是從專業的角度,第一學期主動到企業參觀、座談,增強對專業的體驗;二是從專業課的角度,積極參加與專業課相關的實踐活動,增強對專業課的認識。“練”是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專業自我實踐的中級層次,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練”是高職生專業實踐的方式。“練”的途徑和方法,一是第二、第三學期結合專業課的學習,進行專業課的自我實踐訓練,自我培養不同專業課的應用能力;二是綜合專業實踐。第四、第五學期通過自我培養將專業課的理論和方法轉化為職業能力,要實現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結合,網上與網下結合,團隊與項目結合;三是高職生利用假期參加實踐活動,體驗專業、體驗社會,提升人際溝通與自我生存的能力。“戰”是高職生職業能力自我培養、專業自我實踐的高級層次,既是關鍵點又是難點。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百練不如一戰。“戰”即通過工學結合,在企業、市場、頂崗實習崗位、創業實踐等職業環境中提升職業能力。“戰”的途徑和方法,一是在學習期間自己進行創業實踐;二是進行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在企業生產經營的環境中形成和提升職業能力,成為一個合格的職業人。
掌握職業人成長的途徑,具備成功心理,按照職業人成長方式進行自我奮斗,實現專業培養目標,成為一個合格的職業人(1)掌握職業人成長途徑。首先要學習,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信息量越來越多,每天都有新發現,每天都有新感覺,每天都有新問題,每天都有新探索,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不斷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前進,不斷發展,不斷提高,不斷完善。所以,職業人要堅持學習,學習先進理念,學習專業知識。要向成功人士學習,向師傅學習,在學習中發現自己、聯系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其次要行動,如果沒有一定的行動,任何目標都不過是泡影。行動是成功的必然途徑,行動的快與慢更是決定成功的關鍵。如果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以后才去做,只能永遠等待下去。所以,學了就要用,有50%的把握就要行動。再次要沖鋒,人在職業生涯中會遇上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障礙,必須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沖鋒可以戰勝猶豫與恐懼,可以創造人間奇跡。最后要提高,總結是提高之母。一天過去了,一項任務完成了,要進行反省與總結,通過總結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使自己掌握工作規律,更快地成長起來,成為一個優秀的職業人。(2)掌握成功心理激勵訓練方式。要實現職業生涯規劃,要進行職業能力自我培養,必須具備成功心理,每天堅持進行自我成功心理激勵。成功心理激勵訓練的內容是朗誦:我年輕!我快樂!我能干!我能勝!我年輕、我快樂、我能干是成功的條件。我年輕強調的是職業人的心理年齡,職業人的心理年齡保持年輕化,才有旺盛的精力去工作;我快樂強調的是職業人工作、學習、生活的心態,快樂的心態能夠提高工作、學習、生活的效率與質量;我能干是對職業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備了某種職業能力,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職業人,通過不斷努力由合格的職業人成長為優秀的職業人。我能勝是我年輕、我快樂、我能干的目標與結果,能勝就是要有強烈的成功自信與動力。
參考文獻:
[1]羅雙平.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設計[J].企業文明,2008,(4).
[2]張再生.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3]沈之菲.生涯心得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劉厚鈞(1949—),男,河南安陽人,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