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雪林
家訪是教育過程的一種現象,有效的家訪有助于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成長的諸多信息(如特長、愛好、家庭情況、家庭周邊環境等)并進行分析、及時制定教學和管理計劃,以及調整和改善教學方式方法,盡最大可能地減少教育的失誤,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家訪也有助于優化學生學習的家庭環境,改善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態度、方法。另外我們知道家長從孩子出生就與他們生活在一起,最了解他們的孩子的個性特點,成長過程,以及哪種方法對教育孩子最有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家長會形成對自己孩子教育的獨特見解,班主任或科任教師通過家訪與家長進行交流和學習,這無論是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還是科任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都是一種提升。
不可否認,讓教育進社區、進家庭,加強老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互動,努力使家訪常態化、制度化。這充分體現了教育管理者對教育的高度重視,這一出發點是好的。但讓教師在“國慶期間進行家訪”和“與家長合影作證”卻有許多的不妥。
1強求“國慶”假期家訪,似乎有“違法”的嫌疑。“國慶”是法定假期,一般來說,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可以要求部分行業的職員(如銀行、超市、醫生及政府部分等)加班外,其他的職員或工作人員應該盡可能地讓他們享受假期。而家訪并不是一個特殊原因,并非要在“國慶”期間進行不可,所以不應該強要求假期進行家訪。
2強求“國慶”家訪有違教育教學規律。我們都知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情的變化一方面有其潛在的規律性,另一方面又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甚至有時是偶然性和突發性的。如果在國慶期間沒有什么必要進行家訪但又非要完成任務的話,教師只會隨便去問問,完成任務應付了事,完全失去了家訪的意義。當國慶之后如有突發事件出現需要家訪時,有些教師就會認為任務已完成,去不去都無所謂了。這樣就會失去了家訪的最佳時機,也失去了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3強求“國慶”家訪有違就業規律和商業規律。就業格局的變化使學生家長就業已不僅僅限于本地,特別是農村早已出現了跨地區的就業變化,外出遠門的學生家長不可能在“國慶”幾天回家等教師家訪的。而且國慶節正是商業和旅游的黃金時期,家長和教師也不太情愿在家中進行家訪,如果強求“國慶”進行家訪,教師損失了假期休息的機會,而學生家長則失去“黃金周”賺錢的機會,這樣只能令教師和家長都很受傷。
4“家訪時與學生家長合影為證”的要求也不切合實際。因為這一要求需要教師或家長要有相機這一起碼條件,即使有,如果不是數碼相機的話,還需要膠卷和沖印,不但花費大,而且非常麻煩。數碼相機雖然是比較方便,但價格相對較高,不是每個學生家庭或教師都有能力花幾千塊錢買個數參碼相機以備家訪用的。而且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照相的,強求合影有可能使老師和家長都陷入尷尬的境地。因此用“留此存照”匯報效果的家訪勢必會出現造假現象,因為要完成這種非如此不可的任務,惟一的辦法就是造假,而非真心。
憑心而論,如條件許可,我們還是非常提倡面對面式的家訪方式,因為面對面的家訪所獲得效果是其他形式的家訪所不能比擬的。面對面的家訪可以現場觀察學生家境及家庭周邊情況,比如學習氛圍、學習環境,獲得比較準確的資料,從中分析學情變化的原因,從而采取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措施,而且面對面的溝通使教師和家長的關系更融洽,使家訪更顯人性化。
對于每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來說,家訪應該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是教育教學的需要,即使沒有任何制度的約束,都會自覺地去做好這一工作。但作為管理部門不應違背教育規律作硬性的時間和其他規定,而應該讓教師根據自己的管理和教學需要、學生學情的變化等情況,自主選擇家訪的時間、方式進行,這樣才能使家訪常態化成為可能,而不是成為雙方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