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琦
摘 要:旅游人才的擁有量和素質高低是衡量一個地方旅游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主要培養渠道的旅游職業教育,其發展狀況直接決定著旅游人才的數量的多少和素質的高低。山西旅游職業教育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經過20多年的探索、發展,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教育結構體系,為旅游行業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專業人才,在規模和質量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但是,隨著旅游產業進程化加快、現代游客的消費需求和院校教育自身發展環境的變化,山西旅游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質量和滿足市場需求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和脫節之處。
關鍵詞:山西旅游職業教育 現狀 問題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1-246-02
旅游人才的擁有量和素質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地方旅游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之一。旅游職業教育作為主要培養渠道,其發展狀況直接決定著旅游人才的數量的多少和素質的高低。本文簡要回顧了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總結其發展現狀,深入剖析山西旅游職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促進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的發展回顧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山西旅游業蓬勃發展,山西旅游職業教育應運而生。20多年來,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到發展壯大,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探索起步階段(1985~1990年)。這一階段,旅游職業教育在全國各省市都剛剛起步,山西也不例外。1985年,山西省首家專門培養旅游專業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太原市旅游學校的創辦設立,標志著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由此誕生。當時的旅游職業教育,是為滿足市場急需而設立專業,這一點從太原市旅游學校開辦伊始設立的導游、旅行社經營與管理兩個專業就可以看出。太原市旅游學校的創辦設立,為山西旅游行業培養了首批專業人才,救了當時山西旅游專業人才缺乏之急。該校培養的前幾屆學生一走出校門,就被龐大的旅游市場所消化,人才供不應求。在這一階段,太原市旅游學校一枝獨秀,“一統天下”,成為“三晉旅游人才的搖籃”。
2.初步發展階段(1991~2000年)。這一階段,以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學院(現山西財經大學)以及運城高專(現運城學院)等院校設立旅游專業,和一些市、地在職業高中開設旅游專業(主要是導游專業)為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學院、運城高專等高等院校設立旅游專業,開始了山西旅游高等教育的步伐。與此同時,個別市、地的職業高中開設導游、酒店管理等專業。這一階段,面對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和旅游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不少院校從自身的優勢教育資源出發,在許多一級學科之下開設了旅游專業。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基本形成了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相結合的總體人才培養格局。
3.蓬勃發展階段(2000年至今)。“十五”以來,隨著國際旅游的升溫,國內旅游的繁榮,山西旅游業發展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全省各地都重視發展旅游產業,旅游產業地位的不斷提升,發展規模和質量的迅速提高,對旅游人才需求量也不斷加大。進入新世紀以來,山西省旅游職業教育的發展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國家經濟體制改革使教育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因此,各類院校自然都面臨著競爭、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原有的計劃經濟下的部分院校面臨轉型和擴招的雙重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院校都把設立旅游專業作為招生的一大吸引點。高等院校不斷擴招,中等職業院校升格、合并,成為進入新世紀旅游院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主要推動力。
二、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現狀
1.職業教育結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1月,山西共有23所高等院校開設了旅游專業,有14所旅游中等職業學校。其中,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山西師范大學3所高校還設立了旅游碩士點。此外,還有和遍布全省各地的多所旅游職業高中,基本形成了研究生、本(專)科、高職高專、中等職業教育四個層次的旅游教育結構體系。2006年招生總人數為6302人,畢業總人數為2898人,在校總人數達到15248人,在職專業教師625人。多年來,這些學校已向旅游及其他行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不少畢業生都已走上了中、高層管理崗位,成為該省旅游行業戰線的一支生力軍。
2.旅游院校多元化發展的狀況初顯。隨著山西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院校發展狀況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這種多元化發展主要體現在旅游專業設置多元化、投資辦學主體多元化、學歷層次多元化三個方面。(1)旅游專業設置多元化明顯。從全省37家開設旅游專業的院校(包括旅游中專學校)來看,開設的專業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飯(酒)店管理、導游(包括小語種)、景區開發與管理、餐飲管理等專業,基本涵蓋了旅游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2)投資主體和辦學模式多元化并存。在各地各類旅游職業院校中,出現了公辦旅游職業教育、民辦旅游職業教育、國家民營合作辦學職業教育以及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結合等多種投資主體和辦學模式。(3)學歷層次的多元化。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目前已形成碩士、本(專)科、高職高專、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等多種學歷層次。這種學歷層次的多元化形成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多元化,不僅培養旅游研究、教育和旅游管理高級人才,而且更多的是培養面向企業一線的服務人員。
3.旅游教育水平較低,旅游教育培訓特色不明。全省至今沒有一所獨立建制的旅游大學(學院),僅有山西旅游職業學院和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兩所高等旅游職業院校;專門的旅游中等職業學校也僅有運城市旅游學校、運城旅游管理學校、晉城市旅游學校、大同市商業(旅游)學校、臨汾旅游外事學校、晉中市旅游職業學校等6所,全省還有四個市沒有旅游學校。這些院校基本都是在高校大面積擴招以后為了維持自身生存和發展需要,由其他中專“轉行”或者應旅游業蓬勃發展趨勢而產生。由于在辦校辦院過程中,他們大多注重的是自身生存因素,而考慮發展的因素少,師資薄弱,專業設置盲目、不合理,尚未真正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模式。
三、山西旅游職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旅游教育投資缺乏,教學設施設備和教學手段落后。旅游企業的設施具有起點高、更新快的特點,因而旅游職業學校對培養人才所需的硬件要求也較高,進行旅游職業教育專業現代化建設已勢在必行。從目前情況看,由于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對于旅游教育投資有限,對旅游職業教育缺乏明顯的傾斜政策。所以,大多數的旅游院校經費短缺、教學設施設備不能及時更新,教學手段落后,人才培養明顯落后于旅游產業發展的步伐,大大影響了旅游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2.旅游院校職業教育缺乏特色,人才培養方向不明確。在旅游人才出現結構性短缺和高校擴招以后,山西省許多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設置的學校,受利益驅動,沒有從師資現狀、市場對人才的總體需求出發,而是單單從學校的前途(主要是為招生)考慮,盲目跟風式地設置旅游專業。因此,出現院校定位不準、專業設置粗放,甚至出現在同一所學校不同的系都開設有旅游專業的現象。不少院校對于自身人才定位和知識結構構建也不盡合理,過分強調學科理論的系統性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的特點體現得不充分,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旅游行業是一個以專業理論為支撐的實踐型行業,行業特點決定從事旅游工作的人才除了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之外,還必須具有較高的實踐和操作能力。但不少院校囿于師資和實訓設施設備的限制,人才培養靠“滿堂灌”,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較少。所辦院校在招生、課程設置等方面仍缺乏應有的自主權,尚未形成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那樣具有鮮明辦學特色和辦學模式并在業內受到普遍認可的品牌院校。
3.旅游人才培養滯后,難以適應行業發展需要。一是旅游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產業)需求相脫節。二是旅游人才短缺與旅游院校學生就業難。現有旅游院校的畢業生專業素質不高,又缺乏從業經驗,一時難以勝任崗位需要,所以,旅游院校學生普遍出現就業難的問題。即使是暫時就業于旅游企業的員工也因為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待遇低等原因很快就流向其他行業。
4.旅游師資力量不足,質量規模都有待提高。(1)專業教師數量偏少,結構和層次不合理,分布不均。截至2006年底,我省37所旅游院(校)共有旅游專業教師625名,平均每所旅游職業院校不到17人。從旅游專業教師的地區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省會太原,占到70%左右,在其他地市的旅游專業教師占到總數的不到30%。在全省625名專業教師中,其中高等旅游專業院校教師265人,中高等旅游職業教育360人。由此可見,山西的旅游職業教育師資數量短缺,地區分布嚴重不均。(2)專業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從統計的數據來看,目前該省旅游院校師資來源有一半以上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到校任教,或“半路出家”,從其他專業“轉行”的,沒有行業背景或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 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僅占專業教師總數不到15%。有的旅游院校幾乎沒有一名旅游專職教師,大多學科教師都是依靠外聘或是由本校其他專業的教師擔當教學任務。在這樣的情況下,科目設置就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存在因人設課現象,甚至出現開學了卻面臨沒有教師可用的尷尬。由此可見,師資力量薄弱、數量不夠是制約山西省旅游職業教育的“瓶頸”問題之一。
四、改進和提高山西旅游職業教育水平的對策建議
1.統一規劃,整合旅游教育資源,成立山西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為了改變多年來形成的獨立發展、缺乏聯合的職業院校發展模式,近年來在許多省市突破體制障礙,積極推動集團化辦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繼江蘇第一個成立省級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后,山東和云南以及其他省份也相應地成立或正準備成立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立足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現狀,急需制定并組織實施《山西省旅游教育發展規劃》,對全省現有的已開設旅游專業(系)的院校和辦學機構進行有機整合,充分發揮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旅游院校與崗位培訓中心的作用,實現旅游職業教育資源共享。2007年,由山西旅游職業學院牽頭,聯合省內多家旅游職業院校,成立了山西省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籌備委員會,準備在三年之內成立山西旅游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山西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對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發展既是一次重要的戰略機遇,也是一次整合旅游教育資源、重新“洗牌”的機遇。
2.采取“開放式”辦學思路,加大校企之間的合作力度。對辦好任何類型的職業教育來說,充分發揮機制的調節作用,增強行業企業的有力參與都是至關重要的。這既是多年來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世界其他職業教育發達國家一直以來所遵循的一個重要法寶。山西旅游職業教育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特別是旅游人才之所以出現供需脫節,原因就在于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和力度不夠。因此,緊跟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建立校企緊密合作的機制,真正推行校企緊密合作的培養模式,是當前旅游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一是成立以行業企業專家為主的專家指導委員會,緊跟旅游行業企業及勞動力市場的需要,科學定位旅游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及其規格要求。二是在專家指導委員會指導下,雙方合作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教材開發。三是鑒于投入不足、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實踐教學設施和場地陳舊、簡陋以及專業課教師實踐能力欠缺等諸多原因,要按照雙贏原則,簽署相關協議,爭取行業企業的支持,為師生提供培訓和實習實訓機會、場所,并為此提供專業上的指導,這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此外,政府也要發揮政策制定和監督等方面的作用,這是能否成功推行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重要保證。
3.適應旅游產業發展需要,提高師資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旅游職業教育旨在培養具有中初級職業資格的應用型人才,其專業教師不僅要具有相當的理論水平,更應具有應用型技術能力和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這在國外具有一些成熟的經驗。例如,美國大部分開辦旅游專業的大學對其飯店管理專業的教師除了有基本的學歷要求外,還要求持有“注冊飯店管理師”專業證書,擔任旅游課程的教師絕大多數都在實際旅游行業部門擔任過相應職務;在德國,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除了要具有博士學位外,還必須有5年以上從事專業實際工作的經歷。由此可見,在國外,對從事旅游教育教師都具有較高的工作經驗要求。
在山西,旅游教育師資隊伍整體薄弱,大部分教師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旅游高等教育,都是從其他相關學科轉化而來;與國外相比,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專業教師普遍存在實踐經驗缺乏、實踐技能不強等問題。即使有些教師受過高等旅游教育,也由于缺乏旅游管理與經營的實際鍛煉,實踐能力較差。因此, 結合山西省旅游師資隊伍現狀,根據旅游行業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旅游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和聘任既能熟練準確傳授旅游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已迫在眉睫。
為此,一是要形成專業教師定期到旅游企業鍛煉的制度。各旅游院校應積極鼓勵相關專業課教師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到旅游企事業單位兼職鍛煉,以積累實踐經驗和了解行業動態。二是積極輸送專業教師到國內外辦學經驗豐富、實踐教學有特色、專家學者集中的重點院校去參加相關培訓學習或深造。三是從旅游企業吸收、引進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旅游業內人才充實師資隊伍,增強專業化水平,改善師資結構,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四是要定期地把業內成功人士、旅游企事業單位的優秀一線員工以及知名專家請到課堂上做專題報告或講座,突破傳統的辦學習慣性思維,更新行業動態。五是教育主管部門會同旅游主管部門在全省建立旅游院校評估制度。在全省范圍內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推動各個院校走特色辦學之路,實施“三名”策略,對于名校、名師和名牌專業實行重點扶持;反之,對于名不副實、辦學條件差、評估不達標的院校實行淘汰制度,堅決取締。
山西旅游職業教育由于開設時間短,院校數量型增長過快,存在精品專業少、實用性人才培養滯后、就業率不高的問題,但相信通過國家和省、市、縣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努力,通過山西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的有效運作,山西省的旅游職業教育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獲得長足發展,為我省旅游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更有用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山西旅游產業概況,山西省旅游局編,2007(6)
2.馬捷,我國高等旅游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探討,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0)
(作者單位: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旅游經濟研究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6)(責編: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