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瑩
小彭有一次拿了一張孩子的試卷給我看,是短文閱讀,題目是《燕子的理想》,講燕子和小雞同時進了老鷹的飛翔學校學習飛翔,燕子不怕困難克服重重難關學會了飛翔,而小雞開始的時候資質不錯,但后來就漸漸放棄了努力,只在草叢里啄小蟲子吃,忘記了媽媽送她來學習的初衷。故事的結果自然是燕子學成歸來,而小雞在畢業典禮上只能看著天空中輕松翱翔的燕子垂頭羨慕了。
有意思的是,文后有一道題目——“你認為小雞的理想是什么?”答案不一而從,這也是深圳孩子的特點,他們擅長于發散思維,不同的孩子針對同樣的事情常常產生出迥異的觀點。
有一個孩子的答案是:“小雞的理想是好好吃小蟲,長大了學習生蛋?!?/p>
小彭看到這個答案,頗覺好玩地笑了。孩子的這個答案順乎常理,但就是順乎常理卻讓人覺得一陣好笑。
有一次,在高中班級學生管理上麻煩重重,我就想起這個故事,跟辦公室的同事講了,大家都笑。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我們現在教化的這些孩子的理想,可能就是好好吃蟲將來長大了生蛋。一下子,大家笑翻了天。
我所呆的是民辦高中,學生都是經過了三輪錄取,最后才篩到我們這里來的。孩子們的學習基礎普遍不好,都上高中了,基本的學習習慣、作業方法還要從頭教起。但領導的要求并沒有因為學生這樣而降低,對家長的承諾也需要我們去認真兌現。
可是,他們是暫時無法飛翔的燕子,可能再加努力也只是在地面蹦蹦跳跳的快樂著吃蟲子的小雞而已。
學生畢業的那天,雖是跟他們斗志斗勇了近三年,但心里還是很不舍。與他們磨合的時間長了,他們的缺點、他們的笨拙、他們玩耍時的機靈都印在了自己的心里。從此他們就將離開我的看護與教導,進入社會的大圈子里去磨煉,去經受風雨的考驗。而遇上這些考驗時我再不能以看護者、教導者的身份與他們同在,他們不必繼續承受我無盡的嘮叨,不用再在做錯事之后準備著各式各樣的言辭為自己申辯。
元旦的時候,有學生發過來短信:甜甜(學生給我起的綽號),聽不到你的嘮叨我真有點不適應,日子過得有點發飄。
知道他是在巧妙地恭維我,引起的卻是我的深思。
我在暫時離開教壇之后,對很多教育問題的看法變得模糊,有些又變得尖銳。
現在想起孩子的短信,又想到這個小雞的故事,突然地有個疑問,是否小雞的理想就不能是吃蟲子長大了學習生蛋呢?這明明就是小雞成為一只母雞之后在世界上立足的資本啊!
如果說一只小雞從小的理想是翱翔藍天,那么即使它在老鷹學校中學習飛翔的技術與本領,也會經受無盡困難與折磨。理想與現實的不協調,會讓它在失敗與對自己的懷疑中掙扎。在這種境況中,作為校長的老鷹難道能僅僅因為它的志向遠大而一味地鼓勵它,或者引導它這是磨煉自己的最佳境界,唱著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而讓它在重重的失敗后等待那永遠不能等到的彩虹嗎?
事實上,我,我想還有很多人都在做著這樣的事,并且以為這般做法是在磨煉一個人的心志,在幫助他于逆境中成長。
我想,我得感謝這個以一顆稚嫩的心為小雞著想的孩子,他是那么體貼,從小雞的角度去思考了作為理想這個東西的意義。他該是一個以事物的本態來觀察的孩子,雖然我們這些老師對這種角度多少有些不贊同,認為他沒有創意,沒有進取心。
在這個浮世中,有多少抱著燕子之志的一般人至今還在不適合自己的領地掙扎,而他們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志向,只是一味懷疑自己的努力不夠,機遇未到或是別人的不配合。
其實,為何不能像那個孩子一樣,將一直以來仰望藍天的眼睛望向地面,看向那些辛勤地吃蟲生蛋的小雞們,也許那樣,他們才能真正地給自己的心靈一次釋放,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來。
那個時候,他,或者我們,就能真正地感受到,匍匐在地面的小雞也可能有心靈飛翔的精彩。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