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齊榮 羅 志
在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金融機構的信貸行為日趨謹慎,為保障資金安全,衡陽市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集中投向優質行業中的優質企業,而信用等級在A級以下的企業基本得不到貸款。據調查統計,衡陽市近80%以上的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甚至部分信用等級處于中下的大型企業流動性也日趨緊張,銀行惜貸故然減少了企業資金來源,但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很多,具體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資金需求方:企業流動資金緊缺及其主要原因
(一)貨幣資金占比下降,資金流動性降低。人行衡陽中支景氣監測企業運行狀況表明,截止2008年10月末企業應收賬款大幅增加,造成現金流減少。被監測的50家企業,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為13%,特別是建筑企業,由于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問題嚴重,企業資金到位率普遍較低,使其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22%,居各行業之首。典型調查反映,企業應收帳款比年初上升較快,其中衡陽鋼管有限公司上升284.9%,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上升60.5%,應收帳款升幅較小的也接近20%左右。由于企業貨款不能及時回籠,造成貨幣資金減少,比年初降幅達10%左右。
(二)企業支付能力下降,企業間拖欠增多。企業原材料與產成品庫存增長較快,占壓了部分流動資金。監測企業財務數據顯示,9月末,被監測的50家企業原材料與產成品余額同比分別增長32.1%和21.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64和4.1個百分點。由于資金大量被占用,企業支付能力下降,貨款拖欠影響到企業資金的正常周轉。據調查,有47.7%的企業采取“先發貨后收款”的結算方式,由于企業相互拖欠“三角債”增多,造成企業資金緊缺,周轉困難。被拖欠款項反映在財務報表為“應收帳款”,也就是說,新一輪增加的“三角債”成為應收帳款增加的主要原因。
(三)流動性負債減少,資金缺口擴大。企業流動性負債主要是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短期借款主要是銀行借款,還有少量的應付票據。由于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衡陽市企業生產同樣陷入不景氣,銀行貸款有效需求嚴重不足,貸款違約風險上升,銀行放款普遍謹慎。盡管央行推行寬松貨幣政策,但出于風險考慮,銀行放貸意愿不強,反映在企業就是短期借款比年初減少,同時應付票據也相應減少。從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占流動負債的比重看,到10月末監測企業該兩項指標比同期降幅為5個百分點左右,短期借款和票據融資的減少,加劇了企業資金緊張。
(四)受市場波動影響,企業經營不理想。由于房地產市場低迷,與房地產相關的上下游企業產品價格下跌,比如PVC樹脂銷售價格低于產品成本價,該類企業生產減少。由于次貸危機影響到實體經濟,一些外向型企業陷入困境,被迫收縮投資。有的行業整體經營困難,比如鋼鐵、有色冶煉行業資產負債率較高,已超過銀行貸款要求的警戒線,銀行對此類行業基本不貸。由于市場需求不足,汽車制造行業和電機行業等被迫減產,生產舉步為艱,經營效益大幅下滑。
(五)擠占挪用流動資金,造成流動性減少。主要表現為,部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增長,只考慮固定資產所需投資,對投資項目施工后所需資金的安排不足,留下很多缺口,迫使企業只能以擠占流動資金方式來填補項目建設所需資金。由于長期資金來源不足,造成占用短期資金長期使用,嚴重影響企業流動資金正常周轉。比如衡陽水口山集團公司是集采、選、冶于一體的綜合有色金屬加工企業,工藝流程長,中間物料占用資金較多,由于公司的資本金不充裕,近年來所有的技術改造項目都或多或少的擠占了部分流動資金,加據了公司流動資金緊張局面,類似企業較多。
總的來看,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國際金融動蕩不安,宏觀經濟前景不樂觀。歐美經濟金融不斷下行,使我國企業走出去的融資風險和投資經營風險增大,宏觀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二是企業自有資金先天不足,加上擠占挪用,資金缺口大。很多企業有由于缺乏自有資金,過分依賴流動負債,加大了經營風險。三是貨款無法正常回收,資金周轉困難。企業相互拖欠再次升溫,不僅貨款無法收回,而且造成企業“等米下鍋”或“無米下鍋”的經營困境。
二、資金供給方:銀行信貸資金充足及其“惜貸”的主要原因
1.企業貸款質量不理想。從企業貸款運營質量看,今年以來在各種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出現困難,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衡陽金融機構企業貸款不良比率降幅不大,特別是有不少銀行機構反映,目前中小企業貸款管理成本平均約比大型企業高5-8倍,同時貸款損失率較高,在足額撥備和經濟資本管理的技術條件下,中小企業貸款所取得的利潤不能完全覆蓋風險。
2.宏觀經濟增長不確定,增長速度放緩。銀行普遍反映,“經濟拐點出現后,銀行很難貸款”,“貸款放出去就是呆壞賬。對銀行來說放貸容易,但將來形成了不良貸款,誰負責”?銀行必須從更謹慎的風險管理和審慎的角度去考慮自己的信貸投放,把不良貸款的規模和比重降下來,為以后經濟的更好發展打下基礎。而在經濟下行周期中,銀行不良貸款的反彈,目前已經重新成為困擾監管機構的問題。據調查,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三季度有所反彈。特別是由于企業逾期還貸而導致的次級類貸款上升明顯。據了解,有統計認為,亞洲國家的GDP每下降1個百分點,貸款不良率就會上升0.7個百分點。盡管
這一關聯理論在中國未必適用,但警惕不
良貸款反彈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的工作重點之一。
3.投資收縮,企業貸款需求趨弱。除了銀行自身原因的慎貸,經濟活動收縮,導致企業貸款需求減小,也是貸款增量供給出現下滑的重要原因。據銀行反映,“上半年是規模約束,下半年變成市場約束。企業投資或生產經營虧損,所以不敢要貸款。這種需求在減少,有時候銀行想貸還貸不出去了。”
4.信用缺乏,企業逃廢債成為金融資產安全運行的隱患。銀行放貸環境始終未從根本上得到改善,企業逃廢債現象屢禁不止,過去是企業趁“改制”逃廢銀行債務,現在是企業借生產經營困難逃廢銀行債務,結果導致銀行對企業逐漸失去信任,“惜貸”發展成“恐貸”,企業失去銀行的支持,資金緊張將更加嚴重。
三、結論
針對企業而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提高積累比例,建立正常的補充自有流動資金機制,提高流動資金的自補率,合理使用流動資金,杜絕擠占挪用,保證生產經營的需要。二是要根據生產經營及銷售活動特點,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定嚴格的收賬制度,將掛在賬上的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既要努力減少應收賬款的發生額,又要積極組織應收賬款的清理回收。將應收賬款管理納入項目承包責任制,作為考核指標,責任包干。對確實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清理的應收賬款,要依照簽訂的合同,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三是要誠實守信,重合同、講信用,按時還貸,依法經營。
針對銀行而言,消除“惜貸”情緒,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在覆蓋風險的前提下加大支持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加快創新信貸產品,擴大抵押和質押貸款范圍,提高金融服務效率,調整優化信貸結構,盤活貸款存量,加大對擴大內需相關行業的支持力度。
針對政府部門而言,一方面要努力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銀行創造寬松的貸款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失信行為,對國家或個人造成損失的失信行為應受到法律制裁,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衡陽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