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純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職業生涯呈現出多變性。教育體制的轉變,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增強職業管理知識,以保證穩定的職業發展。本文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幾點職業管理思想。
關鍵詞:教師;職業管理;穩定
當金融風暴直擊金融、企業,并逐漸波及就業市場;當不斷上漲的失業率刺激著也許還未產生切身感受的教育行業……現實再一次向已脫離職業終身制模式的教育從業者傳遞了這么一個信息:在多變的職業生涯里,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管理思想,才能保證自己穩定的職業發展。
那么,教師在多變的職業生涯里,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位置?怎樣才能在合適的位置上,維持自身職業良好的、可持續的發展呢?我認為,除了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專業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之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化管理知識與技術。尤其是已經放棄公職、讓自己成為一種資源進入市場的教師們,更應該具備一點職業化管理的思想,運用科學的職業行為,對自己的職業和人生負責。
我認為,教師的職業化管理思想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必須具備市場化觀念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完全變革,從企業到機關單位,從商品到資源,都實現了從宏觀調控到市場調節的巨大轉變,不管人們愿不愿意,勞動力已經成為一種資源,也將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完全走向市場。民辦學校就是這么一種實現了人才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新型體制形式,“市場導向”的性質決定其管理必然要引入市場理念和相應的市場機制,競爭、優勝劣汰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在這種氛圍中工作的教師必須明白自己的身份與價值,首先正視自己作為一種資源進入市場后被雇傭的地位,改變過去對傳統人事制度下由政府和單位“養”著的強烈的依賴性。
二、樹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的態度
著名的管理學家雷蒙德·A·諾伊認為:“現代社會的顯著特點是多變,任何組織的內部結構、業務范圍、人力資源結構都在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無法為員工提供穩定的職業安全保證。”他的易變性職業生涯理論表明:“現代人的工作目標與傳統的職業生涯目標只是定位在加薪、晉升不同,現代人更注重心理成就感的滿足,渴望在工作中獲得樂趣。這就意味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員工自己掌握和控制自己的職業發展。”教師職業也是如此。易變性職業生涯理論要求、也認為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主動采取一些職業生涯管理的行為來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以提高自己終身雇傭的可能性和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職業成就感。
三、立足自己的本職工作,增強職業敏感性
職業敏感性是職業生涯管理的關鍵因素,它包括職業彈性、職業洞察力和職業認同感三個方面。注意這三方面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狀況進行理性的分析與規劃,增強職業危機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終身雇傭的可能性,而這一切必須從本職崗位做起,有良好的基礎才能有發展的可能。比如教師職業,我們可以以對待份內與份外工作的不同態度來診斷自己對本職工作的職業認同度和危機度。我曾看過一個優秀企業以“三個凡是”來建設行業作風,借鑒、演繹成如下內容:
第一,凡是自己份內的事,屬于本職工作,提倡“堅決”,即不折不扣地做好;第二,凡是家長或部門額外要求的事,介乎于份內與份外之間,提倡“盡力”,即想方設法做好;第三,凡是家長或部門沒有特別要求、又不屬于自己份內、但對學校和學生發展有利的事,介于可做可不做之間,提倡“主動”,即你自己心甘情愿去做就好。
從職業管理的角度看三個“凡是”,其實是三個不同的職業發展層次:做到第一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為人處事的底限與根本;做到第二層,能適應變化、面對競爭,更具生存力與競爭力;做到第三層,已將工作與自己融為一體,具有最廣闊的職業前景,是最受歡迎的職業者,此時也能最大限度地獲得職業滿足感。
這就是職業技術與職業管理,它與我們工作經歷一道構成我們的職業人生。當我們在專業之外學會觀照、管理我們的職業,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的職業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最生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