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湘 夏金星 易自力
摘要:文章圍繞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有關問題的認識來展開調查,通過調查與訪談把握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現狀,同時提煉41位創業主的創業特點,結合41位創業主的創業共性和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創業者在反思教育中提出的對創業教育的建議,提出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對策:順應時代及時勢的呼喚,提高對創業教育可行性的認識;培養目標的內容多樣化;系統化創業課程體系;構建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鼓勵基于創業教育的教學改革與管理;培植優秀的學校創業文化;把創業力作為大學生質量評價的最主要指標;從社會挖掘對學校創業教育的支持。
關鍵詞:創業教育;高職院校;創業主
作者簡介:任湘(1979-),女,湖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和圖書管理。夏金星(1966-),男,湖南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師范學院教授、碩導,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學。易自力(1959-),男,湖南農業大學校長助理、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為植物基因工程和高等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1-0012-06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就業壓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據教育部官方數據顯示,2004年到2007年,全國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分別以每年280萬、338萬、413萬、495萬在逐年增長,?譹?訛但就業率卻以73%、72.6%、70%和50.1%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譺?訛造成如此嚴峻就業形勢的原因,一是高等教育的擴招制度,二是中國的現實國情,即稀缺的自然資源與龐大的勞動力人口的極大反差。顯而易見,就業問題就成了中國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必然要面對的巨大難題。正是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把“創業”這一字眼推進了人們的視野,據調查顯示,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比例由2006年的7%大幅增至2007年的20%。?譻?訛創業活動的不斷增加以及對經濟增長與就業的促進作用日益凸顯,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創業應該成為最主要的就業途徑之一。作為一種教會人創業的教育,伴隨著1999年以來在大學校園中興起的創業計劃大賽,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在“象牙塔”中應運而生。
一、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調查與分析
(一)調查方案的設計
筆者對湖南省范圍內農科類、工科類、管理類和綜合類各一所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隨機選取四所高職院校的10個專業的360個學生共發放36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14份,有效回收率為87.2%,調查內容圍繞大學生對高職院校和所學專業的認識、對就業指導的認識和期望、擇業意向及影響因素、對創業的認識及準備和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和評價等五個方面而展開。另外,在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亦對選定的四所高職院校的招生就業處負責人或院系負責人進行了深度訪談,訪談圍繞近幾年的學生就業和創業情況、對創業教育的認識以及開展途徑、創業教育課程和師資情況、學校對學生創業的態度及激勵措施、學校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同時,借問卷調查之便對若干位課程的任課老師進行了有關創業教育話題的隨意訪談。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高職院校和所學專業的認識
在對學生進行選讀高職院校的原因、高職院校的地位及是否喜歡所學專業等問題的調查時,回答不盡相同,見表1。
針對高職大學生對高職院校和專業認識態度不一的學生群體,某高職招生就業處負責老師介紹,目前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自我要求不嚴,不良習氣較重;學習上不刻苦,學習方法欠缺,上進心不強;逆反心理嚴重以及諸如迷茫、苦悶、煩燥等心理問題日漸明顯。加上很多學生是因為高考中沒考上心中理想的普通高校,對于高職這種無奈的選擇,若沒有在學校期間得到很好的專業興趣引導和正確的認識,很難扭轉其低落情緒和自卑心理。
2.對就業及就業指導的認識和期望
在就業形勢的認識上,大部分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嚴峻的就業形勢,管理類高職院校的學生具這一認識態度的學生數量最多,占整個管理類高職院校的八成多。同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嚴峻就業形勢面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對將來的就業滿懷自信。當然,農科類學生中的6.8%、工科類學生當中的2.7%、綜合類學生當中的9.3%、管理類學生當中的5.7%對就業還未形成清晰的概念。在接受就業指導的途徑方面,60%以上的學生選擇了專業的就業指導課程和關于就業的專題講座,網絡媒體途徑被半數以上的學生所鐘愛,21%的學生選擇了墻報專欄。在采取何種方式接受就業指導上,70.1%的學生認為公開討論或交流是最好的形式,37.2%的學生愿意通過個別輔導進行,還有8.3%的學生選擇集體輔導。在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上,58%的學生選擇了網絡,55.7%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及其他社會關系,而依靠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和校外人才市場提供信息的分別占36.0%和35.7%。對于職業生涯這個字眼,有40.5%的學生不了解,51.2%的學生有一點了解,僅8.3%的學生完全了解職業生涯。

3.擇業意向及影響因素
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將就業難的原因歸咎為自身方面:能力與經驗不夠、技術不足、學歷偏低、就業期望值過高等原因。在就業觀念上,受傳統就業觀的影響,高職學生自身和很多用人單位一樣還將學生的學歷作為重要的參考價值,而沒有將本身的技術優勢體現到就業中來,也有部分學生將就業難的原因歸咎于學校的就業指導不到位。
從調查中筆者還獲悉,個人的發展前景是高職學生擇業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次要影響因素有個人興趣、所學專業是否對口以及欲從事的工作的穩定性,收入高低在擇業的影響因素中排到了第五,而職位高低對高職學生的影響度最小。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說明大部分學生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定位和奮斗目標,用發展、長遠的眼光來指導自己擇業。
4.對創業的認識及準備
68.3%的學生認為創業就是個人創立公司,25.8%的學生認為創業就是科技研究與技術發明,這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創業是精英才子的行為,而非普通從業人員的選擇,但也有57.0%的學生認為個人在自己所從事的崗位上干出一番事業也是創業,即對創業的認識偏向于廣義上的理解,這類認識的學生在管理類高職院校學生中比例表現最高,達到了69.3%。
在創業的知識準備方面,89.2%的學生閱讀過至少一本以上有關創業的書籍,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從未有意識地去接觸過有關創業的書籍,在四類高職院校學生當中,管理類高職學生在這方面所占比例最高,為17.4%。
對于是否有到公司或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的經驗,在所有調查對象中四類高職院校有50.6%的學生在校期間從事過服務員、營業員、銷售、推銷、發放傳單、家教、建筑工人等實踐鍛煉,這一現象在農、工、管、綜合類高職院校中表現類似,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有過不同類型的打工體驗。
5.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和評價
問及學生是否了解學校創業教育時,53.5%的學生回答不了解,44.6%的學生了解一點,而對創業教育的概念、特點、內容很了解的學生僅占1.9%;關于學校是否有必要開展創業教育,85.0%的學生表示期望開展創業教育,15.7%的學生持中立態度,4.1%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創業教育的惠及對象應該是哪些?調查結果如表2。

創業教育的成功開展有賴于教師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設置與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那么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現狀如何?學校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情況如何?調查結果見表3。
對于創業教育的師資,82.7%的學生認為首先應該接受創業培訓的是老師,12.5%的學生對老師是否接受創業培訓抱無所謂態度,4.8%的學生認為老師無需接受創業教育的培訓;在高職學生心目中的老師形象描繪中,師德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實踐能力、學術水平和教學藝術。在四類高職院校學生當中,不滿意目前的創業教育師資的比例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尤以工科類高職院校學生比例最高,達到91.9%,農、綜合、管理類高職院校學生對創業教育師資不滿意的比例分別為81.9%、71.4%、88.6%。
二、對創業主的調查與分析
(一)調查方案的設計
筆者于2007年6月至10月走訪了湖南省8個地區的16個鄉鎮的17位農村創業主、湖南省四所高職院校的5名在校高職大學生創業主以及湖南農業大學15個院系17個專業的近千名學生當中發現的曾經嘗試過創業或目前正在創業的19名在校學生,針對這41名創業主,筆者試圖了解他們開始創業時的個人基本情況以及創業實體的基本情況、創業前的準備及創業過程中的障礙、在反思自己創業經驗的同時談自己的創業感受、從自己的創業體驗中對教育的反思及對創業教育的建議,或者說,我們能夠從他們或成功或失敗的創業經驗中給在校學生什么啟示。
(二)創業者創業特征分析
1.選擇創業的男性多于女性,并且年齡趨向年輕化
被調查的41位創業者中,男性人數為30位,占總人數的73.2%,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觀念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桎梏著女性創業的動機和行動。另外,受女性自身心理弱勢的影響。據有關心理學家分析,女性在就業與創業選擇中表現出過分的優越感、愛情取代事業、同性的嫉妒心理、不善于創造。?譼?訛女性自己也心甘情愿接受女性不如男性的事實,她們的這種自卑心理也導致她們在工作中謹小慎微,不敢邁開大步獨擋一面,或是在競爭中干脆退縮。據調查顯示,選擇創業的年齡在40歲以下的比例占90.3%。
2.創業規模以小企業為主
在被調查的創業企業中,87.8%的企業創業時員工人數在10人以下,現在員工人數超過50人的比例占4.9%,被調查企業在創業之始員工人數也不過10人左右。這些數據表明,小企業的創業形式越來越成為創業的主要形式,這主要是因為小企業的創業形式是一種非正式的企業形成制度,在資金籌措、市場定向、組織實施等方面享有充分的靈活度和把握性。
3.工作經歷和家庭因素對創業的影響大
在被調查對象中,80.5%的創業主在創業前都有在企業工作過的經歷。在談到家庭因素對創業的影響程度時,100%的創業主認為自己選擇創業全部或部分源于家庭的影響。何種家庭因素影響最大?從表4的數據分析來看,家庭經濟條件在創業影響中占主要地位,比例為43.9%,其次是家庭社會地位和教育環境,各占19.5%的比例,父母或同輩的創業行為影響排在第三,為17.1%。
在訪談中,創業主談到,創業主在家庭給予有利的資金條件和社會關系的情況下最容易選擇創業。同時,家庭中公平、開明的教育環境也會刺激被調查對象萌發創業意識。
4.創業動機和創業過程中的障礙
對創業主的創業動機及創業過程中的障礙的調查,結果如表5。

調查中發現,動機有來自于自身方面的,即內在動機,諸如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也有來自于外在因素的,即外在動機,如通過創業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生活過得更富裕等;當然,創業動機也有單純來自于環境的影響,如某個時機遇到了創業機會,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更多的大學生只有選擇創業來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增加就業途徑。
5.整合社會關系資源和選準創業項目是創業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子
創業過程充滿激情與挑戰,也充滿艱辛與磨難,每個創業主的背后都有一個或多個或成功或失敗的故事。創業既是創業者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體現,也是社會資源是否齊全的一個反映,41.5%的創業主認為整合社會關系資源這一能力才是創業成功與否的最重要表現;24.4%的創業主認為選準合適的創業項目才是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因子;12.2%的創業主認為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創業素質的具備與否,這些素質包括創造性思維素質、經濟與管理素質、法律意識和素質以及修養與心理素質等內容;認為善于融資和具備團隊建設能力才是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創業主都占總調查對象的7.3%;也有4.9%的調查對象認為網羅人才最重要。
6.六種品質最為創業主所重視
被調查對象談到創業最應具備的品質時,吃苦精神被29.3%的創業主排在首位,排在第二的是冒險精神,其次是誠信品質和務實精神,分別占17.1%、14.6%,創業中應有的樂觀心態、積極的態度和執著的品質也被創業主所重視。
7.政府支持是創業成功的保障
被調查對象普遍反映創業主創業時遇到的最大困難便是資金的缺乏,從表6分析,政府應該給予學生最多的資金支持是健全的貸款政策。其次在創業過程中政府應該發揮宏觀調控機制,在適當的環節給予相應的稅收減免,對于一些特別有益于社會發展的創業項目還可以給予無償資金支持。另外,在企業孵化、風險投資、培訓教育方面,創業主認為政府也應該發揮宏觀調控和政策導向作用。
三、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對策
在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調查中掌握了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現狀、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在對41位創業主的調查與訪談中總結了經驗,那么,高職院校如何開展創業教育,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順應時代及時勢的呼喚,提高對創業教育可行性的認識
創業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至今還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導致很多學校對創業教育的前景不自信,在調查和訪談中也呈現諸多對創業教育的偏見和錯誤觀念,但從已有的豐富經驗、越來越發展的經濟水平和國家的政策支持來看,我們沒有理由不憧憬創業教育的美好明天。首先,國內外創業教育的實踐為高職院校提供了經驗指導。其次,中國四次創業浪潮為培養創業型人才提供了社會經濟條件。第三,政策導向為創業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政策保證。
(二)培養目標的內容定位多樣化
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容設定是創業教育開展的首要環節,更是創業教育實施的前提和主要依據。培養目標的內容設定可以具體到創業基本素質的構建,即創業基本素質由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能力和創業社會知識組成。從創業基本素質的構成來看,對大學生的作用機制也不一樣,那么,怎么根據大學生自身的特點或者是不足而通過創業教育來改善呢?在培養目標的定位上,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大學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以創業能力的提高為培養目標的定位正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大學所倡導的主要內容。同樣,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學校硬、軟件設施特點和大學生所學專業以及自身物質條件結合社會需要來確定培養目標的內容。
(三)系統化創業課程體系
創業教育是一個內容龐大的體系,每一個方面的內容都是一門專業的知識,如何將創業的內容納入學校的課程當中,從理論到實踐都是一個有待深入探討的課題。在創業教育開展的過程當中,課程是核心。那么怎么設置創業課程?首先要考慮的是全面、完整地實施創業教育的課程目標和內容,其次要考慮的是某一領域所采用的課程方式的領域特征,并將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從國外知名高校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來看,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大致可分為創業意識類、創業知識類、創業能力素質類和創業實務操作類等四種類型,?譽?訛而我國學者彭鋼則認為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可根據創業教育的內容分為四大類,即創業意識類、創業品質類、創業能力類和創業知識類。不管是國外學者的認識還是國內學者的分類法,通過學科課程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可通過學科滲透、必修課、選修課來實現。
我們可以借鑒浙江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在創業課程設置上的做法:新生入校起就安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幫助大學生設計和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開設了《就業指導》、《現代成功學》、《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選修課程,邀請成功企業家來校開設企業家論壇,推行學生社團準社會化運作,大力扶持創新學生社團,形成了完整的創業創新教育體系,為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保障。?譾?訛
(四)構建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最好的途徑之一就是學校與社會、企業的資源共享,即選送學校教師到企業進行創業培訓、聘請創業成功人士和社會精英來學校通過講座、演講等形式來擔任學校的兼職創業教師。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楊保健教授在談到這種兼職外出創業教師的作用和創業教育的關系時講到:“我們應該看到這種兼職對教學實踐的作用。創業教育對師資的特殊要求,需要他們走出校園,接觸企業和社會。只有這樣,他們才可能具備較強的市場意識和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譿?訛浙江湖州職業技術學院配備了專門的創業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參與“創業計劃”競賽、學術科技傷口競賽,并通過物質獎勵來鼓勵師生創作。?讀?訛
(五)鼓勵基于創業教育的教學改革與管理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做法是:在課程改革上將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制訂教學大綱,形成了基地+團隊+導師+項目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路,著力打造科技實踐、專業實踐、創業實踐三個平臺,形成一個在課堂之外、校園之內的創業教育體系。通過對現狀的分析,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對教學的管理:一是改革現行的學年學分制度,包括進一步完善選修課制度、逐步推行導師制、推選雙邊彈性學制、開展有效的激勵政策等內容。二是對學生實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其主要措施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思想及評價觀念、實行彈性學生管理方式、鼓勵學生參與管理等。
(六)培植優秀的學校創業文化
目前很多學校的校園文化基本上是與就業型人才培養相聯系的,在這種文化熏陶下,大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多與就業有關:考好成績是為畢業后找份好工作打基礎;通過參加課外活動來鍛煉各方面能力也是為以后就業創造條件,等等。在社會急需創業型人才的知識經濟時代,當前大多數學校與就業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校園文化對創業教育的實施和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有著較大的阻礙作用。因此,要營造校園創業氛圍,應積極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發揮輿論的作用,廣泛宣傳創業教育;制訂與創業型人才培養有關的制度規范;加強學生創業社團的組織建設;幫助和鼓勵大學生創業成果的轉化。
(七)結合社會價值性來建立創業教育的評價標準
創業教育評價是評價主體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對高校實施創業教育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和提高程度以及其社會價值做出評價的過程。?讁?訛關于創業評價體系標準,我國目前尚屬空白。根據美國Vesper(1997)對創業評價多年研究的成果,結合創業教育的社會價值性特點,我國的創業教育評價應該根據已經產生的、為社會所認可的價值來評價:實施創業教育后,學生有了多少新思路、寫了多少創業計劃書、得了多少創業競賽獎、辦了多少個公司等,都不足以作為衡量創業教育效果的真正標準;應該是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后為社會創造了多少財富,或者為社會減輕了多少負擔(實現自我就業或為別人創造了多少個就業崗位),這樣才能說明創業教育有成效。
(八)從社會挖掘對學校創業教育的支持
創業教育的開展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社會參與學校創業教育評價是保障學校教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培養的創業型人才最終要走向社會,為社會服務,而一所學校創業教育開展是否成功,學校能否培養出創業型人才,受制于學校是否擁有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教育資源、教育結構、教育環境、教育制度以及其他相應的條件,而這些條件的獲得在現有體制下,主要靠政府解決。?輥?輮?訛所以,一種理性地鼓勵創業的社會輿論氛圍,不僅是衡量人才的標準,而且為學校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起著參考作用。同時,它還可以激發人的創業熱情,進而驅動創業行為,但我國目前的社會輿論卻不推崇創業,特別是在每年大學生求職前夕,媒體上發表較多的是關于大學生求職方面的報導,卻很少關于鼓勵創業的文章。即使有相關文章,也大多是以成敗論英雄的論調。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些關于媒體輿論導向的監管措施,使其正確發揮對大學生擇業觀的引導作用,同時,積極配合國家政策的出臺,加強有關創業的輿論宣傳,以推動國家政策的順利實施。
總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實施,不僅學校和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借鑒社會的反饋信息也不可少,把學校、培養對象、服務對象三者看作一個整體,這才是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注 釋:
(1)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EB/OL].http://www.365zhaosheng.com/html/2006/11/20061120152152.shtml.
(2)據中國政府網文字直播整理.
(3)郭晉暉.第一財經日報[N].2007年5月18日.
(4)金曉華.加強終身學習做新時代的女性[EB/OL].http://www.jswomen.org.cn/jzxx/show.jsp id=3739 &type=null.2003.11.24.
(5)張竹筠.美國的創業教育[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部資料),2003年第3期.
(6)(8)資料來源于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新聞中心.
(7)李時椿,常建坤.創新與創業管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158.
(8)范志毅.關于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現狀的思考及對策研究[C]//張玉利,李政主編.創新時代的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6.
(10)高校創業培訓班免費招生.新聞晚報[N].2003年4月12日(6A版).
基金項目:2005年教育部重點教改項目“地方農業院校構建和諧社會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