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艷 李小曼 黃學飛
摘要:專業英語課程在現代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模具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現狀,并結合實踐提出了對專業英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模具專業英語;教學方法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交流工具,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企業將英語水平作為錄用人才的必備條件。隨著模具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相關技術設備的引進和國際合作交流越來越多,《模具專業英語》課程也倍受關注。
高職《模具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模具專業英語》是一門專業選修課,它既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伸,又是基礎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的結合。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不好,詞匯量較小,學習自信心不足。長期以來,專業英語課程沒有像公共英語課程那樣受到重視,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似乎可有可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在傳統的“封閉式、傳授式、接受式”的教學模式下,部分學生沒有了最初的學習熱情,對英語學習望而生畏,甚至放棄英語,導致教學中往往出現師生雙方都吃力的尷尬局面。再加上近幾年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整體英語水平有所降低,更給教學工作帶來了難度。
我國的專業英語教材大都是經過剪裁、加工或詳細注解的,導致學生始終停留在語言學習性閱讀的層面,沒有進入到語言應用性閱讀的程度。同時,《模具專業英語》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的基礎英語水平要求較高。比如,《模具專業英語》所涉及的專業詞匯很多,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和翻譯時能準確使用模具專業術語,不能望文生義;學生在外文資料中會遇到大量的復雜長句,對復雜長句的準確理解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還有在強調主語、突出重要性及不需要指出動作的執行者時,專業英語常會用到被動語態,這就要求學生靈活掌握被動語態;專業英語文章中大量使用的名詞化結構和后置定語,對學生英語基礎的要求更高。
《模具專業英語》教學內容的改革
我校《模具專業英語》教學課時共36學時,安排在第四學期講授,教材內容包括模具設備、塑料模具設計、沖壓模具設計、工程材料、加工制造及現代模具設計CAD/CAM等,知識覆蓋面廣。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氣息是學生對專業英語不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已不滿足于專業詞匯的原始積累,而更渴望能夠在實際中使用英語,因此,筆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
精選教材內容專業英語教材的閱讀對象是已完成基礎階段英語學習的大學二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3000~5000 個英語詞匯,具備了一定的聽、讀、寫能力。在專業方面,他們已掌握了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筆者選擇部分有關塑料模和沖壓模的單元作為精講內容,穿插介紹一些模具制造設備和制造工藝的英文名稱。此外,搜集一些近期發表的反映本學科發展動態的科技文獻,并將文獻的前言部分作為課堂上的補充內容進行精講。
補充教學內容在選擇補充材料時,筆者特別注意與模具專業的培養方向結合起來,從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學生需求出發(即需求什么、缺乏什么、該學什么),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積極性。同時,考慮到一些學生英語基礎差,筆者利用課外時間補充講解英語語法、科技英語的特點與翻譯等相關內容。
《模具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進
注重專業詞匯讓學生掌握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是《模具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由于模具專業詞匯多,教師需傳授給學生記憶詞匯的方法,以提高學生掌握專業詞匯的能力。大體上,專業詞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半技術詞匯。據統計,科技英語中各專業共用的半技術詞匯約占70%。這部分詞匯學生較為熟悉,已經掌握其拼寫和普通詞義,故只要理解記憶其專業詞義即可。比如,impression(型腔)、gate(澆口)、core(型芯)、heel(楔緊塊)、billet(坯料)等。但這一類詞匯往往會引起誤解,需要通過積累并根據語言環境和專業知識判斷其含義。第二類是專業詞匯,這部分詞匯是機械工程領域的專門用語。專業詞匯的主要特點是詞語專業性較強。在專業文獻中,有大量的專業詞語被使用,這些詞匯有的僅是某專業的專用詞,不具有其他含義,如thermoplastic(熱塑性塑料)、nozzle(噴嘴)、die sets(模架)、quenching(淬火)等。這類詞匯就需要學生死記硬背,在課堂上反復練習。
訓練學生快速閱讀能力學習專業英語的基本目標是能夠熟練閱讀原版文獻,因此,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又一個重點。許多學生習慣于出聲閱讀,甚至有學生不發出聲音閱讀就不能理解文章。借鑒快速閱讀法,可以對學生進行目的性很強的訓練。在一堂課的開始階段,提供給學生一段與教材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規定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閱讀,并簡述其含義。然后,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練習,自測閱讀的準確性。如在講解Feed System一課時,先給學生講解典型兩板式四腔模的澆注系統,再要求學生在5分鐘內快速讀完并提出幾個問題,最后詳細講解全文。
重視課外練習利用課外時間,教師布置一定數量的閱讀和書面翻譯任務。課外閱讀的材料可以是國外比較經典的原版教材的部分章節、國際一流刊物上近期發表的一些文章、國際大公司近期公開的專利等。此外,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寫一些文章的英文摘要,并及時對學生寫作時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點評和修改,使學生每做一次作業都能有所收獲。由于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相關,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專業資源進行教學。比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實物教學、實驗室教學等。如在講述Basic Underfeed Mould的專業英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到模具拆裝實驗室,參看實物進行教學,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來豐富教學內容。這樣就可以克服學生因專業英語較難理解而產生的逆反心理,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改革考核方式打破期末考試占絕對權重的傳統做法,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學生的學習態度(主要依據出勤率)和課堂發言的表現占最終成績的20%,平時作業占10%,課堂翻譯測試占10%,學習筆記占10%,期末測試占50%。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主動學習。同時,期末測試內容要結合實際,注重考核學生在科技閱讀中使用英語的能力。例如,在國際一流刊物上選擇一篇近期發表的難度適中的研究快報(約3500個單詞,隱去摘要部分),首先,要求學生根據相關內容用英語回答問題(占30%),其次,再要求寫出英文摘要(占30%),最后,將指定段落翻譯成中文(占40%)。為了能拉開成績考核的檔次,教師可以有意將翻譯量指定得比較大,以便根據翻譯的速度和質量給出相對應的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必須要認真對待每一節課、每次作業及每次測試,進而增強其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郭寧.關于專業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4(2).
[2]李玲,胡建秀.高職英語教學的困難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06,(10).
[3]張麗莉.改進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7,(3).
[4]杜留成.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2007,(4).
作者簡介:
桂艷(1982—),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模具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