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野 童大鵬 任榮社 凌 華 祝 峰
摘要:合作學習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國的院校教學中。本文強調了合作學習在士官院校開展的必要性,同時,根據士官院校的培養目標以及士官學員的特點,并依照在兩個不同專業班次的實踐研究,闡述了適用于士官院校教育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士官院校教學;實施策略
朱智賢主編的《心理學大詞典》中對“合作”的解釋是:“合作是社會性動物所具有的一種行為類型,即為共同目的而由兩個以上個體共同完成某一種行為。它是個體間協調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為。”所以,合作的特征是:行為的共同性,目標的一致性。因此,合作學習的基本含義可作如下表述: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習小組為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教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彼此通過協調的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為主要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策略。
我們把合作學習最本質的特征歸納如下:(1)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構建小組時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實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方式。(2)小組成員間互助合作。(3)小組成員間相互依賴、互促學習,共同達到目標。(4)以團體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
士官院校教學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士官院校教學改革的需要士官教育目前已經轉變為面向工作崗位的任職教育,這就要求士官教學必須緊貼實戰需要,緊貼部隊崗位任職需要,以能力培養為主導,素質提高為主線,體現共性與個性相結合,適時性和創新性相統一的教學思路。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富有創意的教學組織形式,抓住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效能、全面提高學員素質的主題,不僅能夠改善課堂內的教學氣氛、大面積提高學員的學業成績,更能夠促進學員形成良好的認知品質,著力培養學員的情感與價值觀。因此,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有力地促進士官院校教學改革,對培養合格士官人才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士官任職崗位的要求實際任職崗位要求士官必須具有較強的協調合作能力。特別是戰時在各兵種之間、各艦隊之間、各部門之間、各戰位之間、各崗位之間的協同。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我軍投入10萬官兵抗震救災,參與此次行動的包括陸、海、空三軍和武警官兵。抗震救災的勝利就是各軍種之間、部隊與地方之間協同作戰的勝利。因此,培養士官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顯得尤為重要。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性互動促進學習,包括師生之間、學生以及全員合作,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
培養高素質士官的途徑高素質的士官人才不僅要符合崗位任職的需要,還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合作學習凸顯了學員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員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士官院校開展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通過對合作學習的背景研究,根據士官院校的培養目標以及士官學員的特點,我們擬定了一套適用于士官院校教育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方案。
分組策略合理分組排座是實現合作學習的客觀前提。異質分組原則要求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針對士官學員的特點,我們主要依據學員的學習成績、文化程度、部隊經歷、職務級別、家庭背景、性格等方面進行分組。先將學員按成績進行排名,根據排名情況及部隊經歷將學員分為若干個小組,排名靠前的學員要安排在不同的小組,再依據學員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和平時的關系進行微調,最后確定人數3~4名、成員來自不同工作崗位的合作學習小組。小組分配方案產生以后再征求學員的意見,進行適當的調整。由小組內部推選一名組長、一名發言人和一名記錄員,并在課程進展一半后進行更換。對學員的座位進行調換,要求在授課和自習時間,同組成員坐在前后桌或坐在一排。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可以保證小組合作獲得成功。把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小組拆散,往往是沒有建設性的做法,這樣學員就沒有機會學習如何在與他人合作中解決遇到的問題。
教學實施策略在深入研究了國內外地方院校的合作學習手段的基礎上,結合士官院校的培養目標以及士官學員的特點,通過不斷的試驗和總結,我們創出了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中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手段,但是,根據文獻研究發現,大部分小組討論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都安排在教員授課完畢后進行。這種方式雖然可以保證學員根據整堂課的內容進行系統的總結歸納,但是,通過實踐發現,由于士官學員的聽課效率較差,在進行一個多學時的授課后,大部分學員對前面所講內容印象不夠深刻,導致在討論的時候必須要重新翻書復習,影響了整個課堂討論的效率。為此,我們采用了課間討論的形式。具體實施方法:當講授到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時,提出若干個小問題,引導各小組進行討論。由最先討論出結論的小組舉手回答,回答完畢后,其他小組對其結論提出疑問或補充回答。如果結論仍然不完整,由教員對關鍵地方進行提示,然后組織各小組繼續討論,最終要求學員將結論完整陳述。每次討論完畢,教員要對討論情況做簡單的總結。采用課間討論的形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員在討論時的積極性,同時加深學員對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在討論期間,往往會存在少數學員沒有參與和討論時間過長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教員應注意幾點:第一,討論之前的準備工作要充足。主要是指在討論前,要把問題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講解清楚,做好鋪墊。所做的鋪墊越“厚”,討論的效果越好;第二,問題不宜太難。要充分考慮學員的接受程度,選題應主要出自教材范圍內,并依據日常生活和部隊實際;第三,要適時引導。教員應具有把握全局的能力,當發現討論陷入僵局時,要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合理引導。
2.小組提問式自學。具體實施方法是:(1)為每一小組指定不同章節作為自學內容;(2)自學5分鐘后,從第一小組開始,其他小組根據第一組自學的內容向該組提出問題;(3)每個提問小組至少提出一個問題,由第一小組指派組員回答;(4)問題如果沒有回答出來,提問小組加分,反之,都不加分;(5)各小組依次進行。小組提問式自學主要適用于內容比較簡單,容易理解的章節。通過小組提問式自學,不僅能鍛煉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問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還能夠培養學員的合作技能。例如,有的小組將指定的自學內容劃分給每名組員,回答問題的時候由負責相關內容的組員回答。無論是回答小組還是提問小組,都能夠對章節的所有內容進行自學,而且還可根據其他小組的提問和回答,發現自學過程中遺漏的知識點。
3.小組課題研討。專業課的知識系統性強、應用性強,要求學員對所掌握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歸納和綜合應用能力。針對這一特點,可將小組課題研討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中。具體實施方法:當完成教學計劃中某一階段性內容時,可根據這一階段涉及的知識點,設計一個綜合性較強的課題,組織小組課題研討,包括小組討論、發言、提問、辯論、教員講評等多個環節。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第一,課題不同于作業題,應具有研究性。要精心設計課題,既要涵蓋全面,便于知識的回顧,又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有利于學員的探究;第二,研討過程中注意發揮教員的指導作用,對難點可加以提示,引導學員發散思維,舉一反三;第三,在講評時對學員大膽創新的觀點要予以充分肯定,鼓勵學員跳出書本,開拓思路。
評價策略合作學習的評價,改變了傳統的“一把尺子”、“統一標準”的評價模式,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將常規參照評價改為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以小組總體成績決定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小組合作達標。在總結了國內合作學習院校評價方案的基礎上,針對士官學員特點和崗位任職要求,我們制定了適用于士官院校的合作學習評價方案以及配套的評價量表。該評價方案將教員評定與學員互評相結合,小組成績與個人成績相結合,理論成績與實作成績相結合。在評價標準中,小組成績所占比例較大,并且增加了小組互評和組員互評等環節,由學員參與評價成績。該評價方案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綜合評價。傳統的評價方案只關注學員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把是否“成功”作為衡量學員優劣的唯一標準,脫離了大多數學員的實際。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只有少數學員能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取得成功,而大多數學生則注定是學習的失敗者,這不利于大多數學員的發展。合作學習的評價在關注學員學習成績的同時,還關注其個體發展的其他方面,如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能水平以及價值觀等。評價方案將學員的綜合成績按比例分成了7項指標,對學員是否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2.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將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有利于清晰、準確地描述學員的發展狀況。本評價方案中除了個人考試成績采用分數評定外,其他成績均采用等級評定。為了方便統計最終成績,可將等級評定成績通過《等級標準量化表》和《次數量化表》進行量化。
3.教員評價與學員互評相結合。傳統的評價方案大多由教員制定,并且由教員評分。這種評價方式具有較大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不利于促進所有學員共同進步。本評價方案將教員評價與學員評價相結合,并且適當提高學員評價所占比例。學員通過小組互評與組員互評的方式參與到評價當中,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同時反思自己(本組),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與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我,促使自身整體素質的提高。
4.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相結合。合作學習在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學員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與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本評價方案把小組成績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其目的就是為了強調各小組在合作學習開展過程中的表現。每一名組員在小組中的行為和作用都將影響到整個小組的成績,同時也影響到個人成績。
結語
根據上述實施策略方案,我們對兩個不同專業班次開展了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獲得了一系列的實踐成果。通過對實踐結果的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1) 合作學習可以在士官院校的教學中予以應用。(2)合作學習的運用符合士官院校對培養合格士官人才的要求。(3)合作學習的運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態度。(4)合作學習的運用能夠培養學員的合作意識和技能,發揮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5)合作學習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學員的學習成績,還能促進學員的認知、情感、技能目標的均衡發展。
總之,在士官院校的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培養學員與他人協同作業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合作學習,可滿足學員基本的心理需要,如歸屬感、影響力、個性發展等。這既有利于促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有利于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23-24.
[2]裴娣娜.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J].學科教育,2000,(2).
[3]黃遠振.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J].山東教育科研,2003,(3).
[4]劉莉.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3,(31).
[5]丁邦本.合作學習——大面積提高學業成績的理論和方法[J].外國教育資料,1988,(5).
作者簡介:
田野(1980—),湖北武漢人,碩士,海軍蚌埠士官學校機電系講師,研究方向為合作學習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