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欣
摘要:目前,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增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創新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增強學生的主體性;深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研究;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手段等。
關鍵詞:高校;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247-02
大學英語是一門把語言內容轉化為具體行為能力的課程,它潛意識地把語言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結合在語言的整體性之上,它是一種特殊行為和能力的結合,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是,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還存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應試教育;重理論輕視實際;教學形式手段陳舊等問題。為了扭轉大學英語教學高投入、低產出的不良局面,我們的思考與對策必須圍繞“教”與“學”的問題展開研討,應從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人手深化教學改革,從根本上實現質的轉變。加強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課堂教學方法創新。
一、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1對大學英語教學不夠重視。許多高校沒有按照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在要求,直接或間接地減少大學英語的課時。對實踐教學沒有給予必要投入,甚至少計算大學英語教師的工作量。在課時減少的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師只能壓縮教學內容,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不能深入展開,一些教改活動也因時間有限或減少或取消,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在安排大學英語課堂時均為大班上課,一個課堂往往學生人數達到100人以上,上課的效果不佳。
2大學英語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相對滯后。一是教學方法單一。目前,有些大學英語教師把大學英語簡單地視為知識的傳遞、傳授和傳播,任課教師為教學而教學,照本宣科現象嚴重,只求學生記住所講的內容。有的只停留在教育學生“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上,卻很少考慮學生在“想什么”、“想干什么”。課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大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排斥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壓制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大學英語流于形式。教學效果不佳。二是大學英語教學手段落后。目前許多英語教師還是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許多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電視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手段,沒有有效地利用起來。三是大學英語考評手段落后。當前,大學英語考試還沒有擺脫傳統考試的方法,一次考試論現象普遍存在,考試內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缺乏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考察,考試方式單一,基本就是以閉卷筆試為主。
3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認識有偏差。很多學生認為學習大學英語是為了增加知識,有點的學生認為學習大學英語對今后的成才有幫助,有點學生認為學習大學英語是為考研打基礎。還有的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得學分,在這種功利心的支配下,大學生對大學英語的學習通常是臨考前突擊,死記硬背一些理論、概念,往往也能考試過關。因此,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還沒有落到實處。
4學生對大學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目前很多學生感覺興趣一般,較小或很小。這說明大學英語教學還不能完全吸引住大學生,還沒有使大學英語達到高等教育的要求。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有一定的逆反心理。
二、增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探析
(一)堅持以人為本,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教育理念決定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學實效的前提。增強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就要轉變觀念,實現從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當今社會,大學生的知識面比較廣,參與的積極性高,遇事愿意獨立思考。要使學生掌握過硬的英語知識,發揮好大學英語的價值,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關注和養成學生的個性化人格品質,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實現學生自覺地追求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個人價值,滿足其自我實現、張揚個性的內在需要。
(二)深化大學英語教學研究,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關注社會中的熱點、難點、疑點。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注意深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研究,深入到大學生中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在想什么,疑慮什么和需要什么,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使教與學有機統一。在教學中針對大學生的期望和要求,了解大學生自身成長的愿望和需要,了解大學生對待大學英語的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和接受態度,使大學英語教學具有現實針對性。
(三)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方法
在外語的教學中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參與意識和參與行為,因為沒有學生的主體精神和主體能力就沒有學生的真正的發展和創造,就無法順利地進行教學改革,也就無法實現任何質的轉變。其次,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成“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外語教學新模式。再次,要通過各種手段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敬業精神,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最后,要通過各種手段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使大學英語教學從實現質的轉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完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增強大學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時代感。大學英語教師必須不斷突破教材的框架,補充教學內容,進行動態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高度注意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思想和社會現實狀況的結合,把大學英語融入社會和學生的現實思想中去,使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有機的統一起來。
2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是充分調動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重要環節,是增強大學英語教學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吸引力、說服力、感召力的有效途徑。具體來說,主要有:
一是專題式教學。以專題為單位組織教學內容。可以不必受具體理論的整體性系統性限制,更方便突出大學英語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時代感,關照學生關注的疑點、難點、熱點問題;并可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學英語的發展而隨時增減,形成有整體性的、可增減、可變化的開放型教學內容體系。二是案例式教學。案例教學法有很多自身優點。第一,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來源于現實生活,具有真實性;同時它又是從現實生活中搜集,經過篩選、提煉后的成果,更能反映實際,也更具有說服力。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二,案例教學法有助于變“注入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改變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三是啟發參與式教學。啟發參與式教學就是要求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采取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方法,指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尋找問題的可能性方案,養成對新問題、新知識的好奇新、求知欲,以及對問題主動、獨立思考的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學會”,又要“會學”。在教學中可以采用的啟發參與式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其一,學生試講法。就是選擇教材中某一章節,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備課寫講稿,然后安排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分別進行十幾分鐘的講課,并組織學生評議,在此基礎上由教師根據學生試講情況進行歸納。其二,演講法。由教師出題目或者學生自己選擇題目,要求學生就某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內容進行講演。通過這種方法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了不課堂教育引向課外的效果。其三,辯論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所學的知識,針對一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以激發學生進行思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四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和遠程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3采用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吸引學生積極參加。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選用實踐教學形式,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有效途徑。一是組織第二課堂。利用學生業余活動,開展與大學英語教學相關的有意義的活動。如,開展學生社團活動,成立“英語學習協會”等社團。二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假期社會調查和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方式,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優勢,使學生親自投身社會活動中,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積極性。
4努力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教學科研組織建設為平臺,以選聘配備為基礎,以培養培訓為抓手,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實現教學狀況明顯改善為目標,培養一批理論功底扎實的教學領軍人物、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責任編輯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