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宇
印象主義是19世紀末在巴黎萌生的一種新藝術風格。音樂中的印象主義是一種主要通過和聲和音色喚起意境和感官印象的作曲立場。法國鋼琴家德彪西創作的《格拉納達之夜》,不論是音樂形態和作曲創作等音樂的內在特征上,還是音樂文化、創作環境等外在機制上,都集中呈現了這一時期法國印象派鋼琴音樂的藝術特征,并折射出法國鋼琴音樂從浪漫派至現代派的嬗變過程。下面,本文就法國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產生的背景與起源、德彪西的《格拉納達之夜》所體現的法國印象主義鋼琴作品的藝術特征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法國印象主義鋼琴音樂風格產生的背景與起源
1871年“民族協會”的創建,使處于低迷期的法國民族音樂和器樂創作有了空前的發展。這種背景下的法國作曲家,一方面還不能完全脫離傳統,但卻有著急切尋找新的音樂語言和新的音樂觀念的方向。法國位于歐洲人文中心,自然承接著此番迫切的需求。
在這一背景下,受象征派詩歌和印象派繪畫影響,德彪西運用象征派所主張——要讓藝術更完美,不讓人們感到厭倦,就必須慎重和簡潔——的美學觀念,開創出一種新的藝術創作形式——即把音樂從過去的習俗和傳統中解放出來。在這種理念下,其進一步融入了和聲中的光和色彩,通過琴弦、踏板等鋼琴技巧的巧妙處理以達到泛音的效果,表現出印象主義風格所需要的云霧之類的水性音色的靈動之感。
二、從《格拉納達之夜》看法國印象派鋼琴音樂的藝術特征
德彪西的印象主義鋼琴創作,從當時法國的社會背景、心理特質和美學觀出發,力圖恢復法國音樂明晰、典雅的特征,追求藝術形象的真實與新穎獨創。以《格拉納達之夜》為例,從中能看出法國印象派鋼琴音樂的藝術特征。
1.具有法國印象主義特色的音樂風格
法國印象派鋼琴音樂為避免文學性的敘事,借助標題和豐富的色調變化引發人們的聯想;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時常能引起人們的遐想?!陡窭{達之夜》亦是如此,對早已消逝的夢境的回憶,以及某些生活場景的再現等,都是法國印象派鋼琴音樂的風格特點。印象派鋼琴音樂家喜歡表現微妙的、難以捉摸的事物,而不喜歡展現富麗堂皇、雄偉氣派的景象;喜歡運用隱喻、暗示的表現手法,而不喜歡直率和過分夸張。因此,朦朧的色彩,模糊的輪廓,豐富的色調變化,這些法國印象派鋼琴音樂的風格特征,與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異夢境等法國印象主義繪畫也有著相呼應的感覺。
2.突出法國印象主義音樂的表現手法
與該時期許多法國印象派鋼琴作品一樣,《格拉納達之夜》不僅采用了變化多端的表現手法,而且使起最重要作用的和聲從邏輯功能聯系中解放出來。這其中包括了大小三和弦及其所派生和弦的運用,以及由全音階中各音所組成的全音和弦等等。從和聲方面來看,作曲家一方面通過增加和弦結構的可能性與減弱和聲進行的功能性,得到極其豐富的和聲色彩;另一方面,其大量使用平行移動的屬七、四六和弦與全音階,全音音階的運用不僅使調式中的每一個音居同等地位,減弱了調中心感,出現多調性因素,同時也滲透出現代主義音樂因素。盡管低聲部持續音很穩定,但上方聲部調性復雜而游移不定。因此,作品的調性脫離了傳統功能的和聲而進入調式和聲的范圍,且調式和聲的特性也大大擴展,它隨著作曲家不斷轉換的樂思與情緒而靈活多變。
3.運用印象主義鋼琴音樂的處理方式
作者在音色處理上花費不少心思,演奏者必須通過不同以往的觸鍵方法與更加靈活的踏板運用來獲得這種全新的音響。這首作品的力度表現十分豐富:由于是表現夜的場景,全曲采用了ppp、piupp、或pp的情緒基調。這其中包含了許多漸強、漸弱的細微變化。從演奏的角度看,也傾向于在一個固定弱奏的范圍。而強度的處理也為全曲帶來兩個高潮,仿佛是寂靜的夜里閃現的兩個熱鬧場面。而在踏板的運用方面,靈活運用踏板是表現印象派音樂音色的另一重要手段,它會為音樂帶來許多細膩而豐富的感受。延音踏板的使用不僅要根據低音或和聲的更換,而且還要考慮到節奏特點。延音踏板也不用一律踩到底,制造所需的混音效果即可。
小結
《格拉納達之夜》,一方面體現了20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衍變進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現代音樂的發展趨勢。在筆者看來,從音樂主體上分析,法國印象主義鋼琴音樂是根植于法國傳統的創新,可以作為現代鋼琴音樂國際交流滲透現象的前言。因此,無論是從法國印象派音樂上,還是從浪漫主義至現代主義鋼琴音樂發展衍變的角度上進行分析,《格拉納達之夜》都是值得我們去好好探究的。
(作者單位:湖南廣播電視大學)
責任編輯: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