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明
自主評批習作,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對習作進行的自我點評、修改、鑒賞活動,從而提高習作評批水平和學習語文的能力。
綜觀小學習作評批的現狀,從教師角度看:1.習作只重視指導,而忽視評批。2.習作評講落得不實,隨意性大。從學生角度看:習作批語無作用,只重視分數、等第。這些均阻礙著學生習作水平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長此以往,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正是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學生自主評批習作的方法。
一、自主評批策略具體操作
1.展示目標。即展示評批要解決什么問題,使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目標意識、效益觀念和進取精神。
2.自主定標。即在教師指導下,制訂評批標準,一般含“一般要求”(即習作須達到的常規性要求。多指標點、字、詞、句方面的要求)和“特殊要求”(即習作訓練的規定性要求)。這樣,有利于學生明確評批尺度與標準,知道用什么來衡量習作,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3.自主評批。這是評批策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一環,集中地體現了本策略的4個特性,即自主性、訓練性、全面性和創新性,并為組內自主交流做準備。同時,這一環也是對學生自我閱讀方面的點評、修改、鑒賞能力的檢驗和培養。一般應完成:點評——評語(眉批、總批等);修改——推敲(遣詞造句、段落修正等);鑒賞——選賞(佳詞佳句、優美段落篇章等)。操作時要注意:①要認真地指導學生寫好眉批和總批。②要認真指導學生規范習作批改。③要有明確的可供操作的量化細則,便于評批習作的等第。④留給時間要充足。⑤教師巡視輔導。增加信息的深度和寬度。⑥要注意寫上評批者姓名。
4.自主交流。這是開拓學生思路,將個人獨立評批所得,轉化成集體成員的共同認識的過程。同時,也是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我鍛煉和表現機會,激發其表現欲,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為每個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提供較充足的課堂參與機會的過程,更是有利于培養學生間的溝通。培養他們聽取別人意見,以及通過比較、歸納、分析、綜合別人的評批來啟發自己的評批的過程。操作時要注意:①教師要注意在交流時的巡視。②要重視小組長的訓練和培養工作。③要把握好討論的幾個要素——目標指向、時間保證、師生反饋、討論常規、師生情趣、優劣勢互補。
5.師生點評。即教師點名宣讀習作及評批結果,再進行點撥、評價。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理順知識體系,尤其是評批知識體系,建立各自評批方法序列;有利于加強學生思維的深度、準確度;有利于肯定評批成績,糾正評批錯誤,保證評批的科學性、準確性。操作時要注意:①教師的點評語言要清楚明確。②點評時要注意考慮到不同層面的學生習作及評批,以反映習作全貌及評批概況。③要緊緊地圍繞習作的要求,特別是“特殊要求”或單元重點訓練項目,要有意識地將重點、難點滲透在點評之中。④教師要深入鉆研,精于調控。講究留白。
6.自主修改。即學生自主評批后,根據評批結果進一步修改自己的習作。這樣,有利于發揮評批的作用,特別是對眉批、總批的功能發揮。能落到實處:有利于學生在吸收評批信息后進行第二次習作。養成自主修改的習慣,并逐步認識好習作是改出來的這一寫作規律。操作時要注意:①要注意修改后的第二次評批(一般對照評批進行第二次簡批)。②要引導學生認真自覺地學習評批語,認識到習作中的優缺點。養成自覺、快速修改的習慣。③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處理好評批中的不足(含自己習作的不足及評批者不恰當的評價),養成他們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習慣。
7.評批總結。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評批情況,評批所得等一一總結。有利于學生及時提煉并形成知識結構。理明知識體系,建立自己的評批方法序列;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評批熱情:有利于學生知道不足。明確改進方法。操作時要注意:①要以生為主,教師作相機引導。②要注意圍繞目標及評批要求。③要顧及不同層面的學生。④要注意幫助學生理順知識體系,學習序列,以幫助提高能力。⑤教師要注意對評批的評批,并簽上自己對評批的意見(此環節一般在課后)。
二、實施策略應把握的3個前提
學生在自主評批習作的過程中,主要是從點評、修改、鑒賞等角度展開學習。因此,在自主評批中,我們堅持評法與學法、寫法相通相融的理念:
1.把握不同體裁文章的學法。
(1)把握記敘文的學法。寫人為主的記敘文的學法要點:①人物。②事件。③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寫事記敘文的學法要點:①敘事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特別要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②找重點詞、句,體會其含義,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表現。③思考事情所反映的思想意義。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的學法要點:①觀察的事物及特點。②觀察的方法及聯想。③作者是怎樣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的。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說明文的學法。主要把握以下3個方面:①根據說明文的標準,弄清屬于哪一類說明文。②說明文的寫作目的。重點把握被說明的事物的說明順序,理清文章的條理脈絡,正確地劃分段落和層次。③分析文章的說明方法,體會文章運用語言的特點。
(3)把握應用文的學法。主要把握以下3個方面:①讀懂內容,體會用語的簡潔、準確。②細看格式,掌握格式。③仿照練習,實踐應用。
2.把握自主習作的過程。
(1)激發興趣,審明文題。
教師應根據每次習作的訓練要求。利用畫面、歌曲、故事等形式導入,創設情景,喚起學生的興趣,激發表達欲望,形成積極、健康、生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引導采用多種形式審清題目要求,審清習作類型(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的要求,把握重點。使學生有明確的習作目標定向,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2)選材交流,構思討論。
首先開拓學生思路,擴大學生的思維層面,加強選材的廣度、深度。其次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成功的機會。再次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別人的選材和構思來激發自己的選材、構思。操作時要注意:①教師要注意在交流時巡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式進行有序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即時思維。②推薦新穎的選材和別致的構思進行全班交流。選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構思評點,以此啟發其他學生的思路。
(3)重點訓練、點撥練習。
根據每次習作的訓練重點、習作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分解習作的難點。操作時要注意:①教師根據習作的訓練重點,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提高學生能力。②練習片段,并讓學生談怎樣在習作中處理這個重點難點。③片段練習中,要注意不同文體習作的有關知識的點撥引導。
(4)當堂起草,練習修改。
培養學生快速習作的能力和養成即時認真修改的習慣。操作時要注意:①教師要注意巡視,發現代表性習作,為下一步選讀作準備。②引導學生習作完成后多讀多修改。
(5)選讀交流,再次修改。
選讀代表性習作,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思維層面,啟發學生再次修改。操作時要注意:①注意多表揚鼓勵,少挑刺。②要與每次習作訓練的重點、難點相聯系。
3.把握好評語的寫法指導。
指導學生寫評語。主要是指導學生根據習作要求。圍繞習作中的標點、字詞、句段、習作方法、訓練重點等作出評點,寫好眉批和總批。這樣在評批過程中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提高認識,既有利于增強學生咬文嚼字、品味語言等學習語文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