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連輝
摘要:學習一門外國語言,必須對其國家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教學就顯得尤其重要。本文針對中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教學進行闡述,使人們能認識到其重要性與必要性。
關鍵詞:文化內涵;跨文化教學;必要性
跨文化教學(Cross-cultural teaching)是一種立足于以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為內容的教學形式。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成就文化”(Achievement culture),即一個民族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因素的總和;二是“行為文化”(Behavior culture),即受文化影響的信息和理念,如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文化因素的總和。長期以來,中學的英語教學只是把文化教學當做語言的副產品,甚至把語言教學囿于語言形式的教學。在中學階段,學生由于缺乏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造成交際障礙的例子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不得不引起廣大中學英語教師的反思。
其實,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保證交際成功的重要因素。語言教學與跨國文化的教學應該相互滲透、密不可分。學習一門外語同樣是學習一個民族的文化,增加一種文化的思維內涵。在中學教學中,語言知識教學的目的是處理語言的字、詞、句,而文化教學是依托語言符號的教學,融匯中外文化,教會學生識別中外文化的差異,培養學生適應不同文化和獲取文化信息的能力。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該把語言知識教學與跨文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一、跨文化教學涵蓋的內容
跨文化教學就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識。那么文化包括哪些內容?它們之間又有什么樣的聯系呢?美國學者Cail Robinson(1985)把文化的內容歸納為文藝作品、觀念、行為三方面。它們的關系見下圖:

不難看出,跨文化教學所涵蓋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它們之間的關系實際很難囿于一個各自獨立的范疇。在文藝作品中同樣也蘊涵著信仰、習慣和價值觀,而藝術的音樂等文藝作品也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得到體現。一種語言是表示其文化的一面鏡子,但它也離不開文化,語言中的字、詞、句同樣反映出某些文化特色。英語教學必須注意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什么樣的教學目標來實施跨文化教學呢?英國學者Ned Seelye(1988)在Teaching Culture一書中提到了旨在提高學生跨文化教學的七大目標:①使學生逐漸意識到人們的行為無不受到有關文化的影響;②使學生逐漸意識到人們的言行受到諸如年齡、性別、社會階層、居住環境等可變因素的影響;③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目標語文化在通常情況下的常規行為;④增強學生對目標語及詞組在文化內涵上的了解;⑤提高學生用實例對目標語文化進行評價并加以完善的能力;⑥使學生具有必要的查獲及整理有關目標語文化信息的技巧;⑦激發學生對目標語文化的求知欲,鼓勵他們與使用目標語文化的人們有所共鳴。盡管七大目標不一定能被全部采用,但利用科學、客觀的方法介紹、講解和滲透英語的文化是相當必要的。
二、中學英語教學進行跨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現行的中學英語課本可以說幾乎涵蓋了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政治、環境以及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內容。特別是圍繞話題而編定的語言材料,增進了學生對他國文化的理解。長期以來,中學的英語教學大多把重點放在語言形式的教學上,比如在閱讀教學時肢解課本,一味尋找所謂的考點,把語法內容翻來覆去地講解。這些教學方式目前仍大量存在,有時甚至被作為最有效的方法來推廣。其實,語法是為理解服務的,學習一門語言是為了獲取更多的信息,增加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在語言教學中加入跨文化知識的講解更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語言教學是語言能力與文化教學的綜合,教授語言的同時也是在教授文化。中學英語教材中有大量反映跨文化差異的例子,在表達上英美人喜歡采用比較低調的方式,當然,我們無意貶低我國的文化,把別國的文化強加在自己的頭上,或改變自己的文化行為。我們的目的是通過這種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人們的某些行為是受到其文化的影響的,從而增進對他國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引導學生不僅要重視語言形式是否正確,還要重視語言運用是否恰當。人們常喜歡用高考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能力,而在的近年的高考中,我們常可以見到有關文化差異的文章,如果學生不具備跨文化意識這方面的知識就很難讀懂這類文章。由此可看出:跨文化意識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是相當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