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華
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但目前,全國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遇到了較大困難,招生持續滑坡,生源素質下降,規模開始萎縮等。
在這種形勢下,我認為,中等職業教育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更要切實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一、中職生的思想道德現狀
從總體上看主流是好的,他們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但部分中職生日常行為習慣,心理素質,意志力較差。
具體表現為:
1、行為習慣和自控能力差
相當一部分學生法制、紀律觀念淡薄,曠課、早戀、打架斗毆、辱罵教師的現象時常發生,他們對家庭、集體和社會缺乏責任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明知不可以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較差,時常有違規行為,且屢教不改。
2、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差
在初中階段沒有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主動性差,不愛學習,不會學習。
3、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許多中職生認為進入中職,是“末等公民”,總認為自己學習基礎差,學習能力差,前途渺茫,自暴自棄,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難承受了。
4、意志力差
現在許多中職生由于家長無原則的溺受,加上家庭條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缺乏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缺乏創業的精神,遇到困難,不思進取,不謀求解決,只有退縮或放棄。有的中職生就業后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總嫌工作吃力,工作時間長,從而放棄就業機會,游蕩于社會。
二、究其原因不外乎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個方面
1、從客觀上看
家庭教育的影響;社會環境和不良思想的影響;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上的不當等原因,都對中職學生的不良習慣產生了影響。
2、從主觀上看
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道德意志力薄弱;道德情感狹隘偏私;不合理的行為習慣等也是造成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的原因。
三、如何對中職生思想道德進行有效的教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有效地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學校是主體、是紐帶,家庭是配合,社會起組織領導協調作用。只有相互配合,互為補充,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措施:一是定期召開家長會,交換信息和意見。二是開好家教經驗交流會,及時總結、交流家教經驗。三是建立家教聯系卡,記錄學生在學校和家中的表現,以便雙向溝通,為教育幫助學生提供依據。四是和雙差生的家長簽訂教育協議書,雙向配合共同轉化差生。五是學校建立家訪制,規定班主任到學生家中訪問。六是建立家長接待制。最后,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來抓,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將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教育的合力。
2、加強師德建設,優化教師隊伍
師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關鍵。在教育活動中既要靠教師的說教,又要靠教師的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加強德育隊伍的培訓和學習;加強對年輕德育工作者的在崗指導和培訓,以老帶新,以先進帶后進,做到了“互學、互促、互免、互進”;確立了德育目標,細化了考核機制,使德育隊伍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3、開展適應學生特點的各種活動,培養中職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根據他們年齡特征開展一系列活動
(1)軍訓。軍訓是中職生必修的一門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通過軍訓可以培養學生艱苦奮斗,文明節約的良好習慣;增強了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鍛煉了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增進了同學間的團結友愛和集體主義精神。
(2)利用節日、紀念日開展主題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3)利用專題講座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及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增強了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自我約束的能力。
(4)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理想教育,拓寬了德育教育的內容,增強了德育的實效性。
(5)大力開展文化、體育、藝術等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張揚個性,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6)鼓勵學生創辦各式各樣的社團,舉行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開展各種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動,使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總之,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具有漸進性,反復性,復雜性和曲折性。只有我們充分認識中職生德育教育的特點,以飽滿的信心、耐心、愛心和恒心,結合不同形勢下的不同德育現狀,常抓不懈,講求實效才能真正闖出一條中職德育工作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