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明 汪 忠 孫耀吾 李 平
摘要: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應當包括教學、研究和實踐體系等。高校公益創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新模式。本文介紹公益創業教育有關情況,對高校公益創業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公益創業教育;創新。
一、公益創業教育內涵分析
1.公益創業
我國《辭海》中對創業的定義:“創業,創立基業”,即指“開拓、開創業績和成就,包括個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各項事業”。“公益創業”,指個人或者社會組織在社會使命的激發下,追求創新、效率和社會效果,面向社會需要、建立新的組織向公眾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社會活動(Gregory,1998)。在中國,古人把仁放在“仁、義、禮、智、信”之首,慈善事業源遠流長。厲以寧(1994)提出,中國將進入以募集、自愿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第三次分配。20世紀40年代,晏陽初在國內外推進平民教育,和愛因斯坦等被推選為“世界十大偉人”。高校出現了默涵助學金以及洪戰輝“教育”助學基金。
2.公益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個性品質、心理意識、創業技能、專業知識等全方位、多領域素質的“系統整合性”教育活動。創業教育注重創業精神和開拓技能的培養,通過培養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使其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需要,更好地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個人生活質量提高發揮作用。在國外。早在1947年,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率先開設創業課程。截止到2005年初,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包括研究生院)開設了創業課程,已經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體系。美國高校(包括研究生)創業教育模式有百森商學院——培養創業意識為主、哈佛大學——培養實際管理經驗為主、斯坦福大學——培養系統的創業知識為主等 。2002年,創業教育正式在我國啟動。國家教育部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9所院校確定為開展創業的試點院校。
高校創業教育并不單純以經濟利益作為衡量標準,而是與知識的創造傳承相結合、與學術科技創新相結合、與服務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相結合,是公益創業教育。公益創業教育是創業教育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公益創業教育已進入西方著名大學課堂。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成立歲只有10多年,卻已經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公益創業家。2006年,全球商學院MBA排名前100位的范德堡大學的歐文管理學院推出金字塔全球扶貧計劃。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至少有30個大學教授“公益創業”的課程(Dahle,2004),世界著名的大學,如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以及牛津大學等都開設了相關的研究中心。2007年4月16日,我國首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在湖南大學批準成立。公益創業教育在中國還處于萌芽階段。
二、高校公益創業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
高校公益創業教育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強調教育公益性和社會性。高校公益創業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密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高校開展公益創業教育有利于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人才培養價值取向。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十六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要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要加強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資助工作,幫助經濟困難大學生完成學業”。高校公益創業教育有利于改變高校存在專業口徑過窄、人文教育薄弱、培養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過死等諸多問題,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素質、能力和知識的培養。高校公益創業教育有利于培養具有真正創新素質和能力的終身學習者,幫助學生具備必備創新技能,強調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注重學生如何學,學什么等方面,從而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
2.高校開展公益創業教育有利于和諧創新“全人”的培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高等學校是社會有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文化和技術的重要集散地,作為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和諧大學校園應當是以人為本、充滿活力的校園。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培育人,構建和諧大學校園,就要堅持以人為本。開展高校公益創業教育,通過“系統整合性”教育活動,全面培養學生個性品質、心理意識、創業技能、專業知識等全方位、多領域素質,培養為他人、為社會的“全人”,就是以人為本。
3.高校開展公益創業教育有利于提升創新創業的核心競爭力。陶行知提出了“教學做合一”,20世紀40年代美國學者Lewin提出了“行動研究”理論,美國諾獎獲得者Lederman提出了“Hands On”的學習模式,被有關國家列為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韋鈺,2004)?!肮韫戎浮盕rederick將校園智力成果產業化,使得產學研的橫向結合和集體學習模式得以實現。方柏林(2006)認為,美國高校公益教育事業主要有純粹的社區服務、帶有學習性質和慈善公益性質。國內外名校許多是通過創業教育提升學校品牌形象和學生創新創業的核心競爭力的。被譽為硅谷的“心臟”的斯坦福大學,據統計,斯坦福師生創辦了惠普、思科、Google、Yahoo、SUN等著名企業。斯坦福大學創業教育使其成為美國乃至世界頂尖大學,學生具備服務社會創新創業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大學應該建設創新研發機構,培育科技創新團隊,依靠科技創新平臺,提升創新創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高校公益創業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建議
公益創業教育組織體系包括教學體系、研究體系、實踐體系等,高校以公益創業拓展高校創業教育新模式,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轉變思想觀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充分認識高校公益創業教育對創新人才培養作用。美國是世界上實行創業教育最早最成功的國家。麻省理工學院(MIT)自1990年以來,師生平均每年創辦150家新公司,僅1994年這些公司就雇傭110萬人,創造了2320億美元的銷售額,對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果麻省理工學院(MIT)校友和教師創建的公司組成國家,那么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將排在世界的第24位。創業教育及創業精神對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從1990年以來,美國每年都有100多萬個新公司成立,創業者們徹底改變了美國經濟,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商業價值。當今美國財富中超過95%是在1980年后創造出來的。美國的創業革命,得益于始自1960年代的創業教育。因此,創業教育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指出,高等教育者不僅是求職者,而且應該也是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創業教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求職”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世界創業教育首屈一指的美國百森商學院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教育,應當著眼于“為未來的幾代人設定-創業遺傳代碼,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創業一代作為其基本價值取向”,是面向“創業革命開發人力資源的教育創新”。因此,創業教育對我國創新人才培養作用重大。
2.加強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促進規范化發展。高校公益創業教育組織機構是領導和協調創業教育,是搞好創業教育的保證。美國、澳大利亞高校的創業教育組織機構非常完善,從創業教育各個角度發揮指導、督促和紐帶作用,使教學、科研、實踐等環節都有明確的責任者,實現了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在國內,江西省教育行政部門2003年提出了在高校中開展創業教育的要求。2003年成立的江西師大商學院創業教育中心,與南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江西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合作,共建“江南創業管理學院”;2004年在江西師范大學掛牌成立了“江西省高校創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也設立創業管理培訓學院。但是,我國目前只有少數高校建立了專門的創業教育組織機構。多數高校沒有建立專門機構,創業教育還處于無組織或松散狀態。
高校開展公益創業教育必須加強組織機構建設,促進其規范化發展。要建立學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校領導是創業教育的領導者和決策者,負責理念、目標和相關政策的制定。教務處、學工處、校團委、各教學單位各司其職。此外,高校公益創業教育還必須有富有特色的師資隊伍。除了有精明強干的專職教師隊伍外,還須從校內外聘請一批優秀科研人員為顧問教授,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同時還不定期請創業成功人士、投資家到學校演講。多元化的精干的師資隊伍為公益創業教育的實施提供重要保障。
3.構建完善的高校公益創業人才培養教學教育模式。高校公益創業教育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基本目標,發揮多學科優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推動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人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1)從培養專業型人才轉向培養復合創新人才;(2)從狹窄的專業教育轉向綜合素質創新教育;(3)從“維持性學習”向“創造性學習”轉變,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4)從解釋論證型教育轉向開拓探究創新型教育。
為了創新人才培養,高校公益創業教育應突破傳統的封閉型模式,轉向開放的外向型教育模式,要促使高等教育社會化。此外,要要促使高等教育國際化,要加強國際交流,人員國際流動,教育國際合作、課程的國際水準和借鑒國外教育經驗等,培養站在時代和世界的高度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4.構建系統的高校公益創業教育研究體系。創業研究仍處于它的青春期(Low,2001)。美國第一次創業學術會議是1970年召開。美國管理學會于1987年將創業研究正式納入了管理學科。專業的期刊和雜志是創業研究者發表學術觀點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創業教育方面,美國斯坦福大學和百森商學院等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的發展在推動美國創業研究和實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斯坦福大學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其在創業研究也處于領先地位。斯坦福技術創業項目的教授也在高技術創業企業的組織和戰略研究方面做出了有影響力的研究。此外,斯坦福在美國發起了“創業教育圓桌會議”(簡稱REE),推進全美各大學的技術創業教育,后來推廣到世界,并舉辦相關的國際研討會。
目前,國內也著手對創業進行研究。2001年,我國已經正式成為全球創業研究協會(GEM)的成員。目前國內大學創業研究機構也非常多,有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創業投資研究中心和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等。盡管我國創業學術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方面,我國和國際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公益創業研究更是剛剛起步。因此,我們必須在公益創業學術會議、學術期刊、從事公益創業研究學者等方面進行努力,構建系統的高校公益創業教育研究體系,從而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
5.積極營造高校公益創業教育校園文化。高校開展公益創業教育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例如,斯坦福大學創業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院與業界良性互動。除了正式的課程以外,學生積極組織和參與相關的課外活動。以斯坦福商學院為例,其MBA俱樂部非常活躍。斯坦福商學院創業研究中心直接指導的MBA俱樂部有創業俱樂部、高技術俱樂部、創業投資俱樂部。斯坦福商學院每年舉辦一次年度創業者大會,主要由MBA學生發起和具體運作,商學院創業研究中心負責指導。斯坦福學生還舉辦斯坦福創業者年度大會,邀請業界人士參加;斯坦福大學創業計劃大賽也是完全由學生發起和組織的。大學內部各個創業項目、組織之間也有效溝通合作。斯坦福大學內所有的創業相關研究中心或項目、學生協會、技術授權辦公室等聯合組建了斯坦福創業網絡,連接斯坦福所有創業“社區”。通過產學研合作建立起來的硅谷為斯坦福大學提供了充足的實訓、實驗基地和研究、開發基地,為師生創業搭建廣闊平臺,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
營造高校公益創業教育校園文化,要構建有利于公益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和表達的綜合平臺,包括依托大學資源優勢,設立孵化中心或創業園,為學生創業活動提供必備條件;鼓勵學生跨年級、跨學科建設創業團隊;開設系列公益創業教育講座,比如舉辦博士論壇、專家論壇、企業家論壇和校友報告會,特邀社會知名的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來校介紹創業歷程,交流創業經驗。要設立學生創業基金,建立創業實踐基地,引導創業活動向長期化、社會化、實戰化發展;定期開展有關公益創業活動大賽。
6.積極形成鼓勵高校公益創業教育的社會支持體系。為了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高校開展公益創業教育要借鑒國內外經驗,積極加強外部聯絡。良好的高校公益創業社會支持體系是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前提,社會支持體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社會輿論的支持,要在全社會培育鼓勵自我創業的社會文化,大力宣傳高校公益創業教育的重要性。(2)政策的支持,政府部門要加強在支持公益創業方面的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3)資金、技術的支持。應由政府牽頭聯合銀行、高校和企業設置大學生公益創業基金,對有發展潛力的項目提供資金上和技術上的支持。(4)加快成果轉化。政府、企業和高校應密切合作,加快對公益創業成果的轉化,給予一定的投資、稅率方面的優惠。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公益創業的熱情,也能夠推動公益創業成果轉化的效率。從長遠來說,這有利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馨. 什么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公益創業)[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 2006,(02)
[2]趙淑雯. 論高校創業教育[J]. 教育科學 , 2006,(04)
[3]房國忠, 劉宏妍. 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啟示[J]. 外國教育研究 , 2006,(12)
[4]張幃, 高建. 斯坦福大學創業教育體系和特點的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6,(09)
本文是湖南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集群的公益創業產學研結合與創新人才培養探索》、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研究項目(課題編號:07B0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8年湖南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項目、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大學基地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