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濤
摘要:在新時期,報社印刷企業的體制正處于變化之中,從前的印刷業者認為只要嚴守交貨日期,不出差錯就行,屬于單純的制造業,而現在印刷業漸漸地由制造服務業轉換為資訊產業,印刷設備向自動化、電腦化的方向更新。為了適應時代的變遷,印刷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應具有現代人的眼光,不能單純依靠經驗及直覺,而應該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
關鍵詞:報社;印刷企業;質量管理
報社印刷企業是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的部門,其觀念和管理模式還沒有完全掙脫計劃經濟的束縛。企業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在報社印刷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只有加強質量管理, 提高產品質量,才能揚帆遠航, 到達勝利的彼岸。對于其他還停留在傳統管理狀態的印刷企業來說,需要積極行動起來,盡快加強質量管理的應用,以適應新時代發展之需要。為此,筆者認為應抓好以下幾點:
一、變革企業戰略目標
印刷企業從注重經濟目標轉向注重社會目標,實現雙重目標的盡量統一。只有報社健康發展,作為報社細胞的印刷企業才能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傳統的“效益”理論,是印刷企業舍本逐末,殺雞取卵的做法,而給社會造成不良的經濟競爭后果,污染了印刷行業經濟競爭環境。隨著我國市場競爭機制日益規范,涌現出一批優秀企業的目標定位已經超越經濟范疇進人倫理范疇。上個世紀,以美國汽車工業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企業創造了用規模求救益的增長方式,福特汽車公司追求世界化的大生產,生產的集中化、規模化使企業產品單位成本降低獲得競爭優勢。同時在印刷行業,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和印刷同期的不斷縮短,加上直接制版、數字化圖文傳輸、數字化印刷、高速膠印輪轉機等一大批生產工具的應用,印刷企業追求的將是速度型效益增長,印刷市場競爭不僅是比價格、比質量、比服務、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比速度,在保證質量、服務水平的同時,印刷流程速度要快。因而要做到這一點,企業獲取信息要快,資金周轉要快,決策、生產、反饋等均要快。對于印刷企業來講,快的本質是降低時間成本, 適應市場個性化所決定的多品種、少批量、靈活生產的要求。
二、完善企業管理體系
印刷企業要有一支責任明確的三級質量管理隊伍。一名副總經理主管企業的質量工作,各職能科室負責具體的管理工作,進行宏觀上的控制;各印刷車間由一名副主任負責質量管理工作,車間里有數名專職質檢員負責全車間的質量檢驗工作;班組設兼職質檢員,負責備工序的質量柱驗。這樣, 企業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的質量管理網,各職能部門對職責范圍內與質量有關的環節都要落實責任。如供應科要對購入的原材料的性能和質量進行監督,避免因原材料性能差而產生印刷質量問題。全廠各級管理人員和各工序各司其職,形成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的管理體系,對全廠的產品質量進行控制。同時企業要制定質量控制、質量評分等質量工作制度,完善了產品質量標準、工序質量標準和工藝技術標準等制度,明確生產處、質量處和車間的職能,避免互相扯皮。
三、做好企業的標準化工作
對標準化的概念我們作了下面的定義: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制定,發布及實施標準的過程。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是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最終達到實現提高產品質量。所以,對印刷企業來說,只有實施標準化管理,才能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使產品質量得到更好的促進。要做好本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 首先要制定好企業產品質量標準, 將決定產品質量的參數值固定下來, 如印刷和打樣的實地密度值,點增大率、印刷套準精度等等,使之成為產品生產的依據和質量評價的尺度。特別是印刷品的生產即具有生產工業產品的技術因素,又有完成藝術品的審美因素, 而且大多數還在以目測評價,難免為個人的感情、情緒、好惡所左右。因此,需要我們找出控制產品質量的特性值,并制定出切合本企業實際的寬嚴適度的誤差范圍。在生產過程中,通過目測和儀器測定產品的質量特性值,與企業標準中的值進行比較,控制產品的質量。同時, 企業還應以產品質量標準為中心建立技術標準、原材
料標準以及各種管理標準,使質量管理有證可查,有法可依,達到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
四、強化企業基礎管理
質量管理是印刷企業的基礎,基礎工作做不好,就難免要影響企業的效益。(1)透明性模式生產車間運用透明性管理模式,能夠使員工很清楚地看清自己,看清別人,自己的進步與落后也有明顯的對比性。同時產量、質量、消耗與報酬直接掛鉤,多勞多得。每班組的產量、質量、消耗,張榜公布,對于月底總評為第一名的班組進行特別獎勵,每月每班組評出一名先進工作者進行獎勵,以示鼓勵。(2)嚴抓基礎管理。印刷企業在管理上的成功就是“抓反復、反復抓、抓重點、抓提高”,管理無小事,在日常事物中很多都是很具體、很繁瑣、很微小的工作。但是從管理工作的角度上看卻是大事。管理是個系統工程,管理的每一個事件無論大小都具有關聯性,事事相連,環環相扣,一件小事如果失控,很有可能影響大局。 (3)執之以恒。把制度變為員工的自覺追求,把管理方式變成員工渴望追求的目標。關鍵是使制度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發現不了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要堅持三不放過的原則:找不到原因不放過;找不到解決措施不放過;找不到責任人不放過。
五、加大質量抽查工作
由于報紙印刷生產工藝流程長、工序繁多以及外部因素的影響,使得產品質量事故時有發生。針對這種情況,印刷企業要專門成立質量抽查小組,隸屬質量處管理,負責半成品、成品的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為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可以將事后檢驗變為事先預防,企業要從加強自檢、互檢和抽檢著手,并把數理統計方法應用到印刷質量管
理,積極做好為客戶服務的工作。
六、建立優良的職工隊伍
質量是產品之魂 、質量的優劣關鍵在人。一張報紙從發排到發布要經過十幾個環節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是在人的操作和控制下完成的,再好的設備與制度也要靠人來掌握,人是影響產品質量的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只有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通過高素質人員的優良工作質量,才能生產出精益求精的印刷產品為了。(1)通過競爭上崗、精兵簡政,把能者選上崗位,庸者從崗位上減下來。(2)通過個人自學和集中培訓等形式提高職工的理論素質,通過《職工守則》規范職工的日常行為。(3)抓好職工隊伍建設。狠抓員工的教育培訓工作,引進和保留專業技術人才,不斷提升職工隊伍的綜合素質,是企業質量管理的前提,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每年要招聘印刷專業大專院校的專業知識型人才,來帶動自己這支團隊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設立人才儲備檔案,設立專業技術崗位內部職稱評聘制,確定技術崗位職稱等級津貼,內部職稱評聘考核條件和辦法略低于國家勞動部統一考核標準,保障企業一線關鍵技術崗位的職工待遇,專心投入技術工作,避免論資排輩;建立企業培訓基地,各生產工序長年采取輪流受訓,為企業儲備人才。
除以上六點外, 我們還要走科技之路, 做好技改和科學實驗工作,不斷促進技術進步、加強技術培訓、提高企業職工的素質。只有達到企業管理、人員素質、技術水平三全齊美的境界, 企業才能煥發出生機, 永葆青春活力。
參考文獻:
[1] 田錦春.淺談項目管理在印刷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印刷世界,2006,4:56-57
[2] 李桂姣.印刷企業推行5S管理的必要性[J].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03,6:25-27
[3] 李連軍.淺談印刷企業管理[J].今日印刷,2003,2:76-77
[4] 李保琳.山西人民印刷廠的質量管理經驗[J].印刷標準化,1998,1:23-24.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日報報業集團印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