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發勇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筆者摸索了一些方法來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興趣;情景再現;拓展;續寫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昂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這個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示范和引導。通過二十多年語文教學生涯的探索,我想就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總結出幾種方法,與大家探討。
一、情景再現法
情景再現法俗稱“演戲”,由學生將課文內容重現。這需要建立在對課文整體透徹的把握基礎之上,既可以由教師作“導演”來排練,又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在原作的基礎上滲透自己的理解。比如九年級的戲劇單元,我就運用了情景再現法來完成教學任務:首先是讓學生查閱資料,自我豐富;爾后自編自導,分組排演;最后情景再現。這種教學方法既鮮活了戲劇人物,再現了情景沖突,又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情景再現法的最大優點是實現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滲透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它既適用于戲劇,也適用于小說和大部分文言文的教學。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加深了對課文中人物形象的認識理解,也領會了課文中一些重點語句的含義,更重要的是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提高。
二、“外延”拓展法
語文學習講究兼收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而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局限于課文。課本中的許多內容在相關的資料、練習冊上反復出現,這確實讓學生口味大減。此時,學生更需要新鮮的內容,而教師就應該將課文的“外延”拓展,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時,就結合“孟母三遷”及以前學習過的孔子、莊子等的相關文句,介紹他們的成才經歷,教育學生認識人成長的規律——只有經受過大的挫折磨難、艱苦努力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愛好學習的興趣,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具有適應現代生活和時代發展需要的意志品質。
三、特長激勵法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肯定每一位學生獨立而健全的人格、完整而充實的精神世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彰顯學生的個性,激勵學生發揮其長處,這些正是激發學生興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這里的關鍵在于教師要較為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優缺點,在了解學生的情況下創造條件使學生“跳一跳,摘到桃”,使每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特長以燃起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要合理地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
只要教師看準時機,就可以利用學生的特長來激活課堂,一掃沉悶的學習氣氛,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出了學生個性思維特點,又實現了學生個性的自我完善。
四、續寫法
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已采用續寫法,它突出的特點就是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披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未來的天空,而“自由自在”正好契合了許多學生向往的特點。續寫有兩類:一是整體的續寫,一是局部的續寫。整體的續寫是對原作的結局加以暢想,如《項鏈》,馬蒂爾德夫人的十年償債光陰如何清苦度過?一旦明白項鏈是贗品的她能明白虛榮心的危害嗎?我給學生提出要求后就要他們為《項鏈》續上一筆。學生在原作基礎上暢所欲言,展開想象,自是“熱鬧”非凡。而局部的續寫則近似于“補寫”(敘事中叫補敘),即讓學生用想象的“彩繪”來填補“留白”處,發揮想象的作用。如學習《孔乙己》,就進行孔乙己偷書被打折腿的補寫;學習了《琵琶行》,就琵琶女嫁給商人后續筆;學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后,讓學生想象“我”對現實生活的看法、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一門教學的藝術。“法無定法”,語文學習亦應“道法自然”。只是應遵從一定的脈絡,似“天馬行空”,但手中思想的韁繩得抓穩,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定當受益匪淺,學生學習興趣自是與日俱增。上面介紹的四種學習方法,無非拋磚引玉,還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參考文獻:
[1] 符國棟主編.中國歷代經典寶庫.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環出版社,1998.
[2] 鐘和誠.中學語文聽說讀寫教學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3]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資料室編.古典文學名篇賞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 林崇德.中學生心理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