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梅
摘要:探究式教學法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具體來說是一種面向學生發展,以學生為本,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和以教材為載體,將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緊密聯系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作為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需要運用探究的方法設置教學情境;學生要運用探究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探究式教學法也是一種關注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的能力,以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角色轉變;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探究式教學法”是近幾年的一種新興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注重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學生自我探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探究式教學法吸取了“問題法”和“發現法”等方法的優點,基本上采取科學研究的步驟,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取知識、發展認知能力,培養研究、探索、創造的態度和方法。
一、正確處理“教師—學生—教材”的關系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從而提高學生追求真理的興趣。要正確把握和運用探究式教學法,首先要求教師自覺進行角色轉變。探究式教學法需要教師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三方面的關系。漢語學習的特殊之處不是“知”的積累,而是“感”的積淀,它不可能突飛猛進,而只能潛移默化。因此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形成“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兩兩對話關系十分必要。我們評價一堂課的優劣,往往不在于教師知識水平的高低,而首先應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也就是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師生的交流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應該是雙向的、相互的,這是教學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上,教師要善于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讓學生愿意與之交流,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激活學生探究問題的思維。
二、學生與教材的互動
這種互動,要讓學生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情感與寫作意圖,結合寫作背景理解文章的現實意義,并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究教材的基礎上,進入語文教學的第三個環節,即生生互動。在這個環節中最好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把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在學習小組上提出,使學生之間進行探討、交流,達成共識,形成知識。
在互動中,學習和探求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思維結果和更多的思維方法,互動方式對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在互動中,學生會獲得一種平等交流思想的權利,可以形成學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其交往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作為教師,在組織學生互動之前,必須認真備課,充分考慮影響生生互動的各種制約因素。要注意適當地調控與引導,更多地給予學生鼓勵和信任,使生生互動獲得最佳效果。其次是要發揮探究式教學法的優勢,提高閱讀教學質量。要有效地發揮探究式教學法的優勢,首先要求教師潛心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內容。其次是要求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探究學生心理。第三就是閱讀方法問題了,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閱讀的目的不同,采取的閱讀方法也不一樣。閱讀的形式大致可分為理解默讀、輕讀、品讀、朗讀。默讀是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一種重要的閱讀形式,在課堂上,運用默讀可以使課堂上相對安靜,減輕生生之間的相互干擾,促使學生潛心于文中,傾心于思考、探索。值得注意的是,運用探究式教學法提高閱讀質量,應重視閱讀速度問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在體現探究式的前提下,還要注意語文教學的速效性。學生閱讀速度慢,除了閱讀方法、閱讀技巧不當,時間觀念不強、缺乏急迫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用計時法進行訓練,能有效地增強他們的緊迫感,提高教學效率。
三、把探究式教學法滲透到寫作教學中去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探究式教學法引入寫作課堂,有助于學生自主思考,積極參與課堂,培養寫作興趣。
(1)要探究文章的立意。文貴在新,好的立意是文章的靈魂,立意新穎,文章就有新意。
(2)要探究取材。大千世界,氣象萬千,生活豐富多彩,可供寫作成文的材料不計其數。關鍵在于是否注意感悟生活,是否給生活賦予鮮活的生命力。只要我們能扣住時代的節拍,捕捉到新的氣息,即使“古老”的材料也可以“舊杈換新枝”。
(3)要探究文章結構。謀篇布局嚴謹有助于增強文章的表達力、感染力。雖然形式服務于內容,但不講究藝術構思,一味地堆砌羅列材料,也必然導致主題的蒼白無力,讓讀者心生味同嚼蠟之感。因此,在寫作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在安排文章結構上巧運匠心,反復推敲斟酌,“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實就是說的巧設文章結構之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