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慶 李 靜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質量管理對策措施,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工程項目;質量;全面質量管理
1 前言
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到施工、竣工驗收等,都有一個質量管理問題。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是形成工程項目實體的過程,也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的關鍵階段。因此,工程項目施工管理中的質量管理,是工程項目全過程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工程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
2 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全面質量管理在我國推行了20多年的時間,國家為保證工程建設質量也相繼出臺了不少文件,在工程質量管理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但實際情形卻不容樂觀,推行過程中形式主義嚴重,導致造橋橋塌、筑堤堤決、建房房倒、修路路陷等惡性事故頻發。只有真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及其產生根源,才能從根本上貫徹全面質量管理思想,保證工程質量。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在工程項目質量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我國現行的工程質量管理大多是處于階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設項目全過程綜合管理的意識。我國規定,工程項目建設應嚴格依照以下四個階段,即:計劃任務書階段、設計和工程準備階段、施工和生產準備階段以及竣工驗收、交付使用階段。而在這四個階段中,各個階段所開展的質量管理往往各自脫節,彼此毫無銜接,某些階段的質量管理則干脆流于形式。
我國建筑市場管理仍然不規范,影響工程質量。招投標工作很大程度上還流于形式,招標的公正性得不到有效監督,工程大多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缺乏公開公平競爭。一些建設單位無視法律、法規,不辦理相關手續、隨意壓低價格、肢解工程、串標、私下發包規避招、投標,應委托監理的而不委托,未辦理施工許可證就擅自開工;承包方出賣營業、資質證照、證章,層層轉包;許多擁有虛假資質的施工企業和設備材料廠家并不具備應有素質和質量,只有靠人情或回扣來取得承包權,這些都從根本上影響了施工階段的施工質量。一些國有施工企業掛靠施工隊伍從事施工過程中,因機制不順,缺乏制約手段,管理上較混亂,致使這些企業產生了許多工程質量、安全問題。如此種種不規范行為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為工程質量留下了不可逆轉的隱患。
“外行領導內行”現象的普遍存在導致建設項目前期決策失誤。由于個別領導的個人能力缺陷或道德缺欠,往往會做出不符合經濟規律的行政決策,最終影響到工程項目的質量。例如前面所提及的正在追加大量投資進行擴建的高速公路就是一例。這種現象還普遍存在于那些短期難以見效的社會公益項目建設中,如城市防洪排澇設施的建設,江河堤壩建設等,個別領導人不懂工程,缺乏遠見,盲目節約投資,或是為了在不長的任期內表政績、謀私利而不顧公眾長遠利益,擅自更改專家意見,降低設計標準,后患無窮。
項目設計階段的問題影響后續階段的工作質量。一些工程沒有勘察報告就進行施工圖設計;有的項目設計不做抗震驗算,構造措施不符合抗震設計要求,結構尺寸錯誤,配筋量不做計算或濫估冒算;還有的項目不嚴格執行標準規范,尤其是沒有很好地執行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甚至有的項目設計仍然采用淘汰的標準圖和建筑產品等等。設計人員在沒有必要的設計基礎資料的情況下,拍腦袋設計或私下無證設計。
施工過程中質量責任制流于形式,現場人員質量意識淡薄。部分施工單位缺少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質量責任制沒有很好地落實到實處。現場作業人員包括一些管理人員的質量意識淡薄,疏于質量管理。尤其我國現行建筑行業的一線施工人員大都來自于農村富余勞力,他們缺乏專業系統的施工訓練,技術及操作水平低,在施工中不嚴格執行標準規范,尤其是沒有很好地執行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3 提高質量管理的對策措施
3.1 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理順企業與項目的關系
項目管理實施以后,管理重心下移,企業管理與項目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理順企業與項目的關系,成為推進項目管理的必要環節。實行項目管理,其目的是發揮項目短小精悍的優勢,使企業從全面干預轉向行使決策、監控、協調、指導、服務職能,保障項目經理順利地行使其職權,保證工程建設的有序進行,推進現場管理、質量管理和安全生產管理。
3.2 加強人員組織及內部管理
加強項目的內部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核心,是決定工程質量優劣的關鍵。加強項目管理首先是建立一個能打硬仗的領導班子,精誠團結,配合默契。加強項目管理,就是要堅持施權到位、管理到位、責任監督到位。其次是要求每個項目部在工程開工前要編制項目管理大綱,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包括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分包監控體系和經濟約束體系,把工程項目質量落到實處。
3.3 加強材料的質量管理
對進入施工現場的各種建筑材料、構配件、設備進行控制,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加強材料的質量控制與管理,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對進場的各種建筑材料、構配件、設備等,都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必須經取樣復檢合格方準予使用;對混凝土、砂漿試塊必須在監督下取樣制作;對進場的各種設備,除必須有合格證、準用證和使用證明外,還應嚴格檢查、認真安裝調試,經試運行確認無問題后,方可投入使用。
3.4 加強施工過程的質量管理
工程項目的質量是在施工過程中形成的,加強對施工過程的質量管理,是達到質量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每道工序開工前,應對各工序的具體準備工作、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進行檢查落實;嚴格工序交接檢查和隱蔽工程檢查驗收,堅持上道工序不經檢查驗收不準進行下道工序的原則;督促施工人員嚴格按計劃要求或施工規范操作,對不符合要求的行為,堅決行使質量否決權。
3.5 推行科技進步,確保工程質量
施工質量管理與技術因素息息相關。除了人員的技術素質外,技術因素還包括裝備、信息、檢驗和檢測技術等。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體現在施工生產活動的全過程;技術進步的作用,最終體現在產品質量上。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應重視新技術、新工藝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在施工的全過程中,要建立符合技術要求的工藝流程、質量標準、操作規程,并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不斷改進和提高施工技術和工藝水平,以確保工程質量。
3.6 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管理因素在質量控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建筑工程項目應建立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制,明確各自的責任。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控制,各分部、分項工程均要全面實施到位管理。在實施全過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據施工隊伍的自身情況和工程的特點及質量通病,確定質量目標和攻關內容。再結合質量目標和攻關內容編寫施工組織設計,制定具體的質量保證計劃和攻關措施,明確實施內容、方法和效果。在實施質量計劃和攻關措施中要加強質量檢查,其結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結論。對取得的經驗要加以總結,并轉化為今后保證質量的標準和制度,形成新的質保措施;對暴露出的問題,則要作為以后質量管理的預控目標。
結束語
工程質量管理要從設計 招投標 施工、監理過程中提前采取措施。對質量通病,要堅持以預防為主 防治結合的方針采取相對應的組織措施 激勵措施和技術措施 在質量 投資、進度條件下克服工程質量通病。樹立精品意識,沿著質量第一與質量改進的途徑不斷努力 采取可行的措施加大控制力度,特別是從技術方案 施工技術 工藝 檢測技術上下功夫 質量的滿意程度就會不斷提高,工程質量就能不斷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彼得斯·霍布斯.項目管理[M].第三版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
[2]李玉英,孫芳.工程項目管理[M].石家莊:石家莊經濟學院工商管理系自編教材,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