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強
編者的話: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新舊體制的轉型,使每一個大學生都面臨一個多元的觀念世界,處于多重選擇標準的矛盾之中,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趨勢。在大學生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學生的價值觀現狀如何?主要問題是什么?如何認識和采取相應的對策?在翔實的調查基礎上。
【摘要】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普遍認同,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認識模糊的問題。強化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推動學生社會實踐,是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認同 構建
大學生普遍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在精神。“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與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應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和構建。
筆者就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情況在攀枝花兩所高校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 1200份,收回1165份,其中有效問卷1128份,有效率97%。從統計結果看,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主導價值認同感強。調查顯示,當代學生對于堅持馬克思主義、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弘揚民族精神、弘揚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總體上持肯定的回答,明確表示認同的分別為88.30%、85.28%、90.78%、92.64%、82.62%。這說明即使在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的今天,指導思想和主導價值的一元化仍然得到廣大大學生的認同。
共同理想的認同存在偏差。對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持“一般”、“無所謂”、“沒有必要”態度的同學分別為10.11%、3.01%、1.60%。這說明還有部分大學生對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比較淡化,對于樹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識不是很到位。
是非榮辱取向紊亂不容忽視。調查表明,對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持“一般”、“無所謂”、“沒有必要”態度的同學分別為11.18%、4.79%、1.42%,總體占17.39%。這表明在部分大學生中,對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倡導的是非、善惡、美丑、對錯,存在認識模糊的情況。
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途徑
強化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鑄就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教育大學生,用“一面旗幟”、“一條道路”和“一個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是解決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和踐行的首要問題。強化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管理和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方能鑄就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要著力在教學質量和效果上下功夫;深入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在全面覆蓋和重點干預上下功夫;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和途徑,著力在網絡、學生宿舍、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和校園環境上下功夫;加強和改進學生黨團組織建設,著力在黨團組織進公寓、進社區、進社團上下功夫;積極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排憂解難,在生活資助、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上下功夫。
加快創新文化建設,引領大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時代精神。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新中國幾十年來自身建設經驗教訓的總結。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促進大學生整體道德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制,大力提倡敢為人先、敢冒風險的精神,倡導勇于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樹立大學生在學習中懷疑批判和獨立探索精神;重視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使青年大學生在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的過程中,形成追求真理的優秀品質,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塑造科學的思維方式,更好地接受科學精神的武裝;積極改革教育體制和改進教學方法,鼓勵青年大學生參加“挑戰杯”等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培育其創新精神。
推進和諧校園教育,培育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校園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社會文化的根本,和諧校園教育是和諧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和諧校園教育,使大學生脫離低級趣味,走向高尚典雅,引導他們過一種有志向、有追求、有教養、有情趣的生活。通過和諧校園教育,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念、共同的群體意識、規范的行為規范。推進和諧校園教育,強化學校秩序,通過科學的管理、完善的制度、人性化和高品質的服務來營造一種健康、向上、活潑的文化氛圍,體現校園文化的時代特色;通過校風學風建設,使學校師生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樹立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輿論導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園精神。在和諧校園教育中,有力地塑造大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校園之間形成和諧、融洽、平等、博愛的人際關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
積極從事社會實踐,切實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和踐行。注重能力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組織大學生開展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構建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和踐行的重要途徑。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大學生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提高認識水平;通過社會實踐,可以使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與社會的接觸中不斷增加對中國社會和中國國情的了解,感受到時代的脈搏,從而找到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結合點;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可以掌握勞動技能,鍛煉意志品質,培養節儉意識,提高辨別是非美丑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自覺遵守社會規范和公共道德準則,在實踐中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作者單位:四川攀枝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