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月朗 輯
百所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超96%
2009年,我國一半以上省份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已經超過或與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持平,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技能型人才受到企業熱烈歡迎。
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啟動“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該計劃實施3年來,中央財政分期投入24.3億元專項資金,帶動地方財政投入60余億元,以及行業企業投入近15億元,重點支持這些立項院校改革和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百所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超過96%,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試點的報考人數達到計劃招生數的5.3倍,教學儀器設備總值由原來的17億元增長到90億元,增長了4.3倍,并且實現了有合作協議的企業數、來自行業企業兼職專業教師數和授課學時數、為合作企業科技開發與技術服務經費數、對口支援地區和院校數等4個方面的翻番,初步確立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的高職院校建設發展之路。(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職教育將逐步實行免費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正由重擴大規模向全面提高質量轉變,并將逐步實行免費。從2009年開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費試點,所需經費由中央和省級財政負擔。這是記者從近日在遼寧沈陽召開的“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現場會暨農村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座談會”上獲悉的。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會議上說,教育部下一步將致力于把中職教育做強做優,服務國家產業發展、民生改善,使得職業院校成為我國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提供者,成為人民群眾提升就業技能和生活質量優先選擇的教育機構。《人民日報》
海南:農民上職校成熱點
農民上中職,是今年海南省謀劃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實施職業教育面向人人的務實之舉。
多年以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瓊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作出了一系列優先發展教育的重大決策,實施了一批教育民生工程,特別是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發展、重點傾斜,提出了2007年起用三年時間打好職業教育翻身仗的目標。
按照職業教育面向人人的目標,從今年起,省委組織部、省婦聯、省扶貧辦、省農業廳配合省教育部動員村干部組織返鄉農民工上職校,同時出臺了村干部、返鄉農民工上職校優惠政策。據統計,今年海南省共招收職教生6.8萬人,其中村干部、返鄉農民工有近9000名,占今年中職招生總數的13%。為了方便和保證農民中職生完成學業,海南農業學校、海南通什農業學校及各市縣農業學校均開設了常日班、半工半讀班。三年后這些農民中職生經考核達標后將和應屆生一樣領取文憑。《光明日報》
寧夏:返鄉農民工納入中職招生范圍
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努力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服務范圍,拓寬生源渠道,將回鄉農村青年、返鄉農民工、企業員工、退役士兵、往屆畢業生等各類人群均納入招生范圍。據統計,在今年已經新招錄的43963名中職生中,應屆初中畢業生24650人,占56.07%;往屆初中畢業生3839人,占8.73%;農民工7281人,占16.56%;退伍軍人564人,占1.28%;其他的包括應往屆高中畢業生等,共有7629人,占17.36%。
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馬林介紹,凡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群眾,只要愿意,中等職業學校的大門就向他們敞開。在新形勢下,各地、各學校不斷創新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和培養模式。如寧夏農業學校創新辦學模式,送教下鄉,辦學到農民家門口,教學緊貼農業生產、實行彈性學分制,招收村干部、種養殖大戶、農藥獸藥經營者等4997人。
據了解,之前,面對金融危機農民工返鄉增多的情況,寧夏各職業學校、縣級職教中心就積極承擔農民工返鄉后的技能培訓,去冬今春利用寒假期間培訓農民工1萬多人。(新華網)
湖北:中職技能大賽制度化
從今年起,湖北省將中職技能大賽制度化,在每年10~11月舉辦,讓全體中職學生參與,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的新局面,并將給予大賽獲獎中職學生一定的高考升學優惠。
據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介紹,今年的中職技能大賽首次由湖北省教育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聯合舉辦,并決定今后每年都舉行,從而實現技能大賽由階段性工作向常態性工作轉變,由少數學生參加向全體學生參與轉變,并逐步把職業院校中量大面廣、與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專業納入比賽項目。
對于取得優異成績的學校,相關部門將在示范性職業學校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品牌專業建設等方面給予傾斜。對于獲得省級技能大賽前三名的學生,由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頒發技師職業資格證書,對獲大賽第4~8名的學生,頒發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對凡獲省級三等獎以上的學生,在高職院校招生錄取時,經省高校招生委員會同意,可以享受有關優惠政策。 《中國青年報》
廣東:將建現代職業技術教育基地
廣州開發區正規劃建設“廣東省現代職業技術教育基地”,今后將引進10至15所國內外的優質職業院校,規模在10萬人左右,建立起涵蓋廣州、深州、佛山、東莞等珠三角地區的就業網絡,打造成珠三角職業教育的核心地帶。
廣州開發區近日在此間舉行的中國國家級開發區職業教育年會上透露,廣州開發區正在規劃建設“廣東省現代職業技術教育基地”,相關方案正在審批當中。開發區還將職業教育作為知識經濟新興產業正式納入“中新知識城”產業規劃體系,并計劃引進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等一批高水平辦學項目,實現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現代化。
另外,廣州開發區創新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招生與企業用人、學校教育培訓專業設置與企業工種要求、教學與企業生產經營實際要求、辦學模式與企業生產、畢業生與企業招工等緊密對接。區內的廣州開發區技工學校、廣東嶺南職業學院、廣東北達經貿專修學院先后與安利(中國)、屈臣士、三菱電機、本田汽車(中國)、僑鑫集團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公司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中國新聞網)
中國職教師資缺口達40萬
在近日(28日)舉行的中德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研討會上,同濟大學教授陳祝林稱,當前我國職教師資缺口達40萬。
據稱,當前我國職教生(包括中職和高職)人數已達到2000余萬人,較2002年翻了一番。但是教師的數量還基本上維持在上世紀末的水平,按照教育部規定的師生比換算,教師缺口達40萬人。
(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