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昌群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校友,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一起,滿懷喜悅,共同慶祝四川音樂學院建院70周年。在此,我謹代表四川音樂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向在百忙之中撥冗光臨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校友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謝意!
光陰荏苒,憶往昔崢嶸歲月。70年前,我國話劇運動先驅、著名戲劇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在成都郫縣吉祥寺創建了“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 隨著歷史的發展,學院相繼更名為“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四川省立技藝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西南音樂專科學校”。1959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四川音樂學院”,成為我國首批6所本科音樂學院之一。
學院現有兩大校區,占地面積1155.75畝,校舍總建筑面積348561.40㎡。有19個專業教學系(院),17個專業,77個專業方向。擁有音樂學、美術學各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和藝術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現有在校生16000余人,專任教師812人,固定資產總額12億元。
70年來,學院艱苦奮斗、不斷探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辦學之路。特別是近年來,學院抓住機遇、不斷發展,現已經成為一所以音樂學科為龍頭、美術、舞蹈、戲劇影視、傳媒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學院牢牢把握綜合協調、不斷創新、既做大又做強的辦學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解放思想,堅持科學發展,積極構建和諧校園。學院始終遵循藝術教育規律,以教學為中心,著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培養多層次、高素質的藝術人才。
學院在專業建設、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實驗教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果。在2008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了“優秀”成績。在最近兩屆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評獎中,我院共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學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精品課程7門、院級精品課程24門,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為進一步完善學科層次,2009年,學院還與四川大學聯合招收和培養文學與音樂傳播藝術專業博士生。
學院不斷擴大教學交流,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奧地利、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及臺灣、香港等地區的30多所藝術院校和團體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并與多個藝術院校和團體簽署了合作協議,還成功舉辦了2003國際現代音樂節、2003中德音樂院校院長論壇、2007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流行音樂論壇、2008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打擊樂重奏作品比賽等活動。
學院深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實行青年教師業務考核、鼓勵教師進修提高、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愛崗敬業、德藝雙馨的師資隊伍。此外,學院還涌現出了全國優秀教師,四川省優秀教師,四川省師德標兵等一批堪稱師德表率的優秀教師,先后有20多人以訪問學者身份到美國進修學習,有數十人次到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等地留學或進修。近十年來學院公派出國人員100%歸國返校。學院成立了廖昌永大師工作站,聘請了譚盾、郎朗、閻惠昌等一批著名音樂藝術家為我院客座教授,定期開展專業教學和學術交流。
學院以培養學生成才為宗旨。建院以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近兩萬名學生。一批知名校友活躍于國際國內藝術領域,如:鋼琴教育家但昭義,作曲家高為杰、何訓田、賈達群、朱世瑞,旅美歌唱家范競馬,旅德歌唱家趙登峰,青年歌唱家霍勇,歌手張邁,著名演員劉曉慶等。
學院科研工作成績突出。文化部攻關科研項目《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區音質、音量的改良》1999年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雙腔葫蘆塤的研制》先后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發明三等獎。2007年,科研成果《民族低音拉弦樂器拉忽雷的研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王光祈研究是學院的特色研究項目。2008年,李嵐清同志在我院學報《音樂探索》發表了《中國近現代音樂學的開拓者——王光祈》一文,2009年4月,又專程來到學院舉行了中國近現代音樂專題講座并聆聽了專場音樂會。今天上午,由學院整理編輯的,迄今為止國內編著最為完整全面的《王光祈文集》(共三卷五冊、330余萬字)舉行了首發儀式,意義深遠。
學院師生在國際國內各項比賽和評獎中,屢獲大獎,共有5447人次獲得各級各類獎項5205項,其中,國際獎項607項,國內獎項4418項。(截至2009年9月)創作及設計方面:胡小鷗獲2006年肖斯塔科維奇國際作曲比賽優秀作品獎、第六十二屆美國作曲家論壇頒發的克里斯托弗和斯蒂芬·卡斯克作曲基金獎、2007年喬治·埃奈斯庫國際音樂節作曲大獎;郭元獲2005年魯托斯拉夫斯基國際作曲比賽第五名;賀承、周東獲2005年意大利國際工業設計“IMM獎”;劉銳、賀承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獲德國工業設計最高獎“紅點”(Red Dot)藝術表演方面:吳馳獲1996年李斯特鋼琴比賽第三名(第二名空缺);李云迪、陳薩分獲2000年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和第四名;文薇獲2005年第九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名;寧峰獲2006年第五十一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在2005-2009年的超級女聲、快樂男生、快樂女生等大眾喜愛、社會關注的比賽中,李宇春、譚維維、何潔、魏晨、王錚亮、潘虹樾等師生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改革開放以來,學院在文化部主辦的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中共獲20個獎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優秀作品獎5項)。1999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項。2001年-2009年,獲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18項(終身榮譽獎1項、金獎2項、銀獎3項、銅獎7項、優秀獎4項、特別獎1項)。在剛剛落幕的2009年中國音樂金鐘獎流行音樂大賽中,我院學生韓煒及教師秦海波領銜的SKY組合分別獲得男子組和組合組兩個金獎,在2009CCTV民族器樂大賽中我院學生曾河獲古琴專業中青組銀獎,在2009年第七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大賽中,學院選送的作品榮獲民族民間舞作品銀獎、最佳服裝獎及優秀組織獎。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以后,全院黨員干部和師生員工堅守崗位、奮起自救,共同維護了校園穩定,確保了學院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全院有近千名師生自發地深入重災區,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學院師生積極創作,以音樂、美術等藝術作品鼓舞抗震救災軍民的斗志。學院組建的“共產黨員在一線”演出慰問團,派出多支小分隊深入綿陽、德陽、什邡、江油、安縣、綿竹、北川、映秀、都江堰等地進行了數十場慰問演出,給當地受災群眾和部隊官兵帶去了精神食糧。《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給予了報道。學院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七十年,拼搏奮進,回望歷史,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學院的發展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正是有了黨的正確領導,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有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四川音樂學院才能取得今日的輝煌。
七十年,彈指一揮,回顧過去,我們懷念川音的老一輩領導,懷念故去的川音前輩,懷念故去的川音校友,正是他們的辛勤耕耘和關心幫助,才奠定了川音發展的基石。
七十年,輝煌已鑄,展望未來,四川音樂學院要繼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為四川“文化強省”,為“兩個加快”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在座的各位領導、嘉賓、校友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們一定能把川音建設得更加美好!
最后,請允許我代表四川音樂學院向在座的各位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讓我們共同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祝愿川音的明天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